APP下载

规范化护理流程在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10-21李亚洁

关键词:监护病房规范化

李亚洁,刘 亚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监护室,河南 濮阳 457003)

规范化护理流程在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亚洁,刘 亚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监护室,河南濮阳457003)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ICU应用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仅出现1例非计划拔管,深静脉导管不良发生率1.67%,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拔管7例,导管阻塞5例,相关血流感染(CRBSI)4例,外周血培养阳性4例,各项不良发生率和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明显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和相关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巩固疗效。

规范化护理;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感染

深静脉导管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静脉输液通道,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被大量使用,但在实际护理操作中,如果护理工作不规范、不标准,很容易造成深静脉导管出现一定程度的外渗、阻塞和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机体损害[1-2],本研究对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深静脉导管相应治疗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有效减少了深静脉导管不良情况发生率和相关性感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相应治疗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4~65岁,平均(56.137.24)岁,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2~64岁,平均(57.296.47)岁,所有患者均为严重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或其他危重疾病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急性心包阻塞和穿刺困难,采用锁骨下方中心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7~30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置管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①成立规范化护理小组,成立由较强技术水平人员为基础的深静脉导管规范化护理小组,进行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使护理小组成员都熟练掌握深静脉导管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并对会诊结果和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②制定护理流程,由护理小组经过对临床经验和会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结果,制定出深静脉导管规范化护理流程,首先加强导管管理,对使用后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和运用250 U/m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其次,对连接导管接口的输液接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如果接头有冲洗不净的残留物质,应立即更换,更换时对使用横截面和螺旋处用75%乙醇进行消毒处理,待乙醇完全挥发后再进行导管和接头连接;另外,对置管后敷贴要24 h更换一次,并根据时节使用不同材质敷贴,春冬季皮肤出汗少时,使用透明敷贴,夏季出汗多时,要使用棉质敷贴。加强置管周围皮肤消毒管理,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用2%氯乙定进行由内向外的环状消毒处理3次/d,消毒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导管固定翼部位消毒,必要时提起导管,以便彻底清除导管固定翼部位的血迹和汗渍。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化护理小组对护理工作全面负责,并形成规范的考核评比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估,针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和补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从思想和技术上不断进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深静脉导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导管内相关血流感染(CRBSA)率、导管阻塞率和外周血掊养阳性率等临床护理指标。导管内相关血流感染(CRBSA)评定标准:深静脉置管患者,临床有合并感染症状,合并寒战发热>38℃,导管培养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CRBSA、导管阻塞和外周血培养阳性率等临床不良反应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指标比较 [n(%)]

3 讨 论

深静脉导管置管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相治疗中具有其他静脉通道不可比拟的作用,但置管操作是侵入性措施,会导致患者发生液体外渗、导管阻塞等不良情况和相应感染,增加护理风险,导致不良影响[3],因此,加强深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工作,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研究表明,规范化护理流程能够有助于深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各环节顺利衔接,护理人员的思想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5]。结合本研究,首先成立深静脉导管护理小组和制定科学的规范化护理流程,给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了保障,由于导管外壁吸附大量细菌,使导管穿刺点存在较大相关感染隐患,所以对穿刺部位的彻底消毒对控制深静脉导管置管相关感染作用重大。

本文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护理流程,运用2%氯乙定和75%乙醇对置管穿刺部位和使用过后的导管进行细致消毒,对导管输液接头定期更换,随时清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细菌和血液、汗渍清理,提高护理质量评估和考核作用,使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结果提示,实施规范化流程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深静脉导管置管不良反应和相关性感染发生率1.67%,仅出现非计划拔管1例,和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非计划拔管、CRBSA、导管阻塞和外周血培养阳性率等不良情况、相关性感染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相关性感染和其他不良情况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巩固疗效。

[1] 涂 晶,陈秋华,卢 苇.等.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 97-99.

[2] 刘 慧,时雯婷.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及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5,(5):1665-1666.

[3] 杨连招,林 园,莫宪伟,等.深静脉置管区细菌污染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1,32(1):126-127.

[4] 林丽婵.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38(5):160-161.

[5] 许海萍,黄丽云,叶小霞.规范化护理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7): 1087-1088.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

B

ISSN.2095-6681.2015.24.180.02

猜你喜欢

监护病房规范化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换病房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神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