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

2015-10-21覃美术

关键词:脑微针对性脑出血

覃美术

(贵州省务川县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4300)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

覃美术

(贵州省务川县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4300)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高血压脑微出血;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

高血压脑微出血[1]是临床较为严重且多发疾病,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导致患者的心理受到影响。为此,我院选取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36例实施不同的护理,观察护理后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男女比例7:11;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35±2.4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9:9;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6.21±1.3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日常护理和病情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

(1)基础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症状和心理情况,合理安排病房为患者创建合适的治疗和康复环境。

(2)病情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避免不良刺激造成血压升高;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血压、呼吸、头痛、脉搏、体温的变化;遵医嘱监测神经系统(意识、瞳孔、语言等)体征,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抬高床头,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密切关注患者的异常情况,防止坠床、跌倒、烫伤及意外拔管等危险情况发生;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给予清醒患者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纤维和易消化的食物,昏迷或吞咽困难患者留置胃管,给予肠内营养。

(4)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家属的注意力都在治疗上,往往会忽略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患者会产生负面情绪,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及时缓解其负面情绪。

(5)家庭支持。向患者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生以及疾病治愈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应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心及支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促使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

(6)出院指导。出院前,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康复治疗方案,要求患者在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每天练习,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会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康复治疗进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将生活质量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评分为0~100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8 50.37±3.25 85.37±3.56 55.27±1.27 89.21±5.13 52.12±2.13 88.27±5.27 59.65±2.14 85.21±6.13对照组 18 52.57±2.45 60.76±2.56 56.25±2.35 76.19±3.14 51.34±2.14 76.45±2.46 52.53±2.45 72.34±3.14

3 讨 论

高血压脑微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和语言障碍、呕吐和意识障碍等[2],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缓解由于疾病导致患者产生的负面情绪。本次研究中,我院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常规护理是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相关医学为基础,应用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3]。常规护理是一种临床较普遍的护理模式,由于常规护理措施的不足,导致常规护理效果不及针对性护理效果可观。

针对性护理[4]是临床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主要强调住院病情护理和住院护理指导的连贯性及协调性,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5]。针对性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家庭支持和出院指导,根据患者的需求、心理、病情等,给患者提供最佳护理[6]。针对性护理不仅给予患者舒适、优质、高效和满意的医疗服务,而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武玉娟,崔双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6):768-769.

[2] 徐 华,郭 艳,施海红,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护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21-22.

[3] 贾晓梅,张丽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03,2040.

[4] 黄爱兰.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7):244-246.

[5] 刘兰琴.高血压脑出血内窥镜微创清除术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8):55-56.

[6] 亓剑凤.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规范化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8):35-37.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74

B

ISSN.2095-6681.2015.24.144.02

猜你喜欢

脑微针对性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及其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