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观察

2015-10-21秦董怀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症候

秦董怀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十二病区风湿科,江苏 无锡 214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观察

秦董怀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十二病区风湿科,江苏无锡214400)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缓解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相比,治疗组临床治愈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中,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治疗方法能有效提升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与中医症候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中西结合;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临床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n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骨突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1]。早期表现为腰背痛、晨僵,晚期可因脊柱强直而致残疾。近十多年来,中医中药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上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在临床药理上都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等效果,根据导师陈正平教授长达60年的临证经验,AS患者大多数是由于肾虚督寒,寒湿痹阻导致,所以我们在临床上根据独活寄生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9~66岁,病程0~6年的患者12例,病程7年以上的患者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两组分别有男6例,女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寒湿痹阻证诊断标准;(2)年龄19~66岁;(3)签署进入该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及肿瘤、结核患者。

1.2方法

治疗组接受中西医治疗方式:给予患者甲氨蝶呤片(MTX)10 mg,每周1次,或柳氮磺吡啶(SASP)0.5 mg,3次/d;根据证候变化加服中药颗粒剂冲服(1剂/d,分2次服用)。

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MTX)10 mg,每周1次,或柳氮磺吡啶(SASP)0.5 mg,3次/d。经过前期临床研究,确立温经除湿、补肾通络法的主方:薏苡仁15 g、赤芍药10 g、当归10 g、川芎6 g、枸杞10 g、桂枝10 g、狗脊20 g、独活10 g、桑寄生15 g、防风10 g。两组疗程均为8周。

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缓解情况,临床症状的观察以我院制定的中医临床症候评分标准评分。治疗前,各疗程结束及总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关节疼痛缓解情况及ESR、CRP等实验室指标的影响[2]。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强直性脊柱炎评级法拟定[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校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治疗组临床治愈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为90%,优于对照组的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中,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医症候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AS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手术和理疗等治疗手段缓解疼痛和关节僵硬,减轻炎症反应,尽量防止和延缓脊柱或关节畸形。常用药物有甲氨碟呤)、沙利度胺、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等。生物制剂主要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临床主要有:恩利、益赛普、修美乐等,此类药物对急性期的炎症效果较好,但费用也比较高昂。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主要用于重症AS患者,短期内有效缓解炎症反应,但激素的副作用较多,不能长期大量应用。

祖国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其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督脉贯脊属肾,总督一身之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由于后天失养,导致肾虚督寒,外邪乘虚而入,邪气从阴化寒,直中伏脊之脉,气血凝滞,筋骨不利,渐致“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素问·痹论》)。此外,由于肾虚督寒,阳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导致痰浊内生,瘀血停留,流注于关节,发为本病,故本病肾虚督寒为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本病的外在条件,痰湿瘀血为其标[4-5]。所以临床上我们在温经补肾的基础上,再予以除湿通络,方能使邪气除,经脉通,正气复。我们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让患者更多获益。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室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上的改善均无明显差异,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休息后自行缓解,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自行缓解,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停药后缓解;表明中医中药的安全性是经得起考验的。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加用中药对于患者的腰背痛、腰膝酸软、畏寒、关节冷痛等症状的改善尤其明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主观不适症状,在缓解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中西医治疗方法能有效提升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与中医症候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1] 王 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6):265-266.

[2] 付金鸿.通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313-315.

[3] 郭红辉.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33):63.

[4] 孙鲁民,姚 昉.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28-29.

[5] 卢思俭,王 成,尹玉茹.骨痹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7):399-4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of cold dampness syndrome with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QIN Dong-huai
(Department of rheumatism, the twelve ward of Jiangyi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Jiangsu Province,Jiangsu Wuxi 214400,China)

R259

B

ISSN.2095-6681.2015.24.102.02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症候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