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分析

2015-10-21郑德力

关键词:复发率入院心肌梗死

郑德力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分析

郑德力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大庆1630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5.66±5.17)次,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0.34±5.6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可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其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及相关的心脏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危害性较大,如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将直接造成心肌损伤、坏死、缺血症状,其心肌酶及心电图也会发生改变[1]。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手段。本文为进一步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特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其中采取药物治疗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心肌梗死。实验组前壁心肌梗死23例,下壁心肌梗死17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3.32±6.21)岁;男21例,女19例;按照心功能等级划分,Ⅰ级15例,Ⅱ级25例。

对照组前壁心肌梗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18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2.35±6.26)岁;男22例,女18例;按照心功能等级划分,Ⅰ级16例,Ⅱ级24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等研究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指导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片,0.1 g/次,1次/d,并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和血脂情况服用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剂、钙拮抗剂,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口服噻氯匹定,0.25 g/次,2次/d,持续治疗4周后,改为1次/d,连续治疗8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实验组给予介入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者入院的第16天行介入治疗,穿刺右股动脉后行冠脉造影,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的狭窄情况,选择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治疗,术后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的管腔内径残余狭窄小于50%,则视为手术成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观察指标参数值越低,表示患者的疗效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 [n(%)]

2.2心绞痛发作次数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5.66±5.17)次,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0.34±5.6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介入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步[2],介入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挽救临近死亡的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对尚存活的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维持体内的血液循环畅通,防止血管再次闭塞。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未能进行再灌注治疗,因此在其恢复期,是否需要延迟介入治疗成为了临床探讨的重要话题[3]。

药物治疗主要是指溶栓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对血管内导致阻塞的血栓进行溶解,且治疗过敏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但是药物治疗的治疗时机较难把握,稍有不慎就容易错过溶栓时机,降低其血管再通的可能性,导致持续心肌缺血症状,因此,药物治疗并没有取得令人完全满意的疗效[4]。

介入治疗通过机械扩张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梗死区周围的血液供应也可以得到改善[5],另一方面,介入治疗可以扩张血管的侧支循环,对还未梗死的心肌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再次入院率及心绞痛发作次数。除此之外,介入治疗对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建,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5.66±5.17)次,低于对照组的(20.34±5.6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故认为,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可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其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及相关的心脏事件,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 叶 茂.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3):126-127.

[2] 黄军章,严 华,陆永光,等.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7):487-489,495.

[3] 徐 验,衣为民,龙 娟,等.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2):140-143.

[4] 施 巍.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63-1864.

[5] 郭翠艳,倪锦辉,马学雅,等.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7):89,91.

本文编辑:李淑雁

R542.2

B

ISSN.2095-6681.2015.24.030.02

猜你喜欢

复发率入院心肌梗死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消化道溃疡能否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