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2015-10-21陈春英

关键词:病死率氯吡格雷

陈春英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河南 平顶山 46740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陈春英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河南平顶山467400)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101例、B组94例、C组45例。A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C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对三组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与随访,分析患者使用药物与医治情况,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A组、B组、C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0.59%、27.66%、17.78%,可见C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相比与单一的药物治疗,更能减少心肌梗死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心肌梗死;病死率

心肌发生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与持续性的缺氧和缺血使心肌出现坏死的症状。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剧烈且持续的胸骨后方发生疼痛,此症状若只靠硝酸脂类的药品或休息是无法得到缓解的[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2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至2012年期间诊治,将他们分成A组101例、B组94例、C组45例。A组男58例,女43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49.2±10.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6±1.1)年;心绞痛病史30例,陈旧性的心肌梗死疾病史12例;并发症:中风20例、高血脂34例、糖尿病26例。B组男50例,女44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5.3±9.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2±0.7)年;心绞痛的病史26例,陈旧性的心肌梗死疾病史10例;并发症:中风17例、高血脂30例、糖尿病33例。C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2.4±8.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1±1.1)年;心绞痛病史22例,陈旧性的心肌梗死疾病史12例;并发症:中风19例、高血脂28例、糖尿病33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给予阿司匹林120 mg/d,口服;B组给予氯吡格林75 mg/d,口服;C组给予联合用药,用法与上述两组一样。以1个月为1个疗程。采集患者的个人资料、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脂、血压与心肌酶等检查结果,并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记录与分析,将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实施单独分析。对患者实施回访,回访方式包含电子邮件、信件与电话,主要是用于确定患者的生存或死亡时间,但不包括其余和心肌梗死无关系的死亡患者。部分复诊患者以复诊时间当做回访时间。在患者出院时,需要本院的心血管科室的医生来开具1个疗程以上的治疗药物;在患者出院后的使用药品的时间、有无继续使用药物治疗均无办法确定。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以患者的出院指导随访时间为止,有没有因为心肌梗死而死亡当做判定,以患者从出院开始直到死亡的时间跨度当做完整的数据,以出院时间、失去随访的时间与因其他疾病而死亡的时间当做结尾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580天;死亡总数为75例;C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回访病死率对比

3 讨 论

形成血栓的过程中,血小板的参与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血小板间的互相聚集与黏附,而胶原、凝血酶、二磷酸腺苷(ADP)与肾上腺素等均可以使血小板凝集[2]。加入ADP时可直接使血小板聚集,而此时释放ADP能再次使血小板集聚,进而形成两个血小板的集聚波[3]。氯吡格雷药物是经过选取性的制止ADP和它血小板的受体结合与继发ADP的介导糖蛋白的复合物活性起到制止血小板集聚的作用;另外,氯吡格雷还可以经过阻断因释放ADP而使血小板的活化增加,制止其他激动剂来诱导血小板聚凝[4]。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选取性的制止血小板前列腺素的环氧酶,降低血小板集形成凝素A2,从而起到无法逆抑制的效果[5]。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的互相干预度较低,两者不会出现拮抗作用。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将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有效减少,说明这两种药物在药效学上有叠加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李 蕾,韩江莉,李海燕,等.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脏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8):2677-2680.

[2] 覃学美,曹保卫,覃自强,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808-809.

[3] 林松梅,高玉明,王少芝,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320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17):72-73.

[4] 许文举,林艳足,庄 丽,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1):1665-1666.

[5] 苏曼侠,宋 玮,赵丕田,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量肝素三联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5):55-56.

本文编辑:张 钰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24.017.02

猜你喜欢

病死率氯吡格雷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