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5-10-20白润莉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我院

白润莉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白润莉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9)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亲属意见,采取入院前护理干预进行提前护理救治的68例为实验组,由患者家属自行送到医院急诊室接受治疗的62例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且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紧急救护的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赢取最佳的治疗时间,并缩短救治的时间,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类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安全的疾病,发病机理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斑块破裂等症状,如不能够及时进行救治,可导致患者死亡。有相关报道中指出,若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1 h内不能接受有效治疗,则有五成的死亡率。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何确保患者在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控制在60 min以内,成为医学者的研究重点。我院针对于此,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30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79例,女51例,平均年龄(57.9±4.9)岁。患者均符合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2]。根据亲属意见,采取入院前护理干预进行提前护理救治的68例为实验组,由患者家属自行送到医院急诊室接受治疗的6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于患者发病后家属打电话到救治中心,家属自行开车送患者至医院救治。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并运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等。

实验组:于患者发病后家属打电话到救治中心开始,由救治中心发车至患者发病地点,携带救护器具,在接到患者后,及时展开有效护理干预,送至医院后及时展开救治。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时给氧,给氧过程中,要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导致的心脏负担加重,氧流量为3~6 L/min。检测患者的心脏动力环境,并对心肌梗塞进行镇痛处理,确保其在运输中的机体疼痛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使用药剂时应当注意患者的心肌缺氧症状,选择合理的镇定药剂,可选择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 mg,或皮下注射吗啡5~10 mg。在运输期间,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确保及时输送药物,选择近心脏大静脉。在建立静脉通道的过程中,通过及时静脉静滴抢救药物,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减缓病情。在进行溶栓以及对症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的症状以及禁忌选择药物,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办法。主要用药为阿司匹林0.3 g、尿激酶100~150万U)、葡萄糖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100 mL。针对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进行心理护理,以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在运转过程中,不可强制牵拉患者四肢,应当由专人进行抬放。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恢复情况,其中主要包括心电图监测、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的发病至抢救间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的发病至抢救间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发病至抢救间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2.2两组的病死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对比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大量的突发性事故,而任何的事故发生,都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为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其在发病后应及时展开有效护理干预,实施准确、有效的治疗[3-4]。据有关统计,入院前接受治疗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在救治的过程中,应当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在进行急救前,救护车上应当准备好相应的救治药物仪器等设备,确保在现场就能够展开有效的救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5-6]。

本次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的发病至抢救时间为(25.8±10.3)min,溶栓时间为(1.3±0.5)天,住院时间(8.7±3.5)天,对照组的发病至抢救时间为(44.3±16.8)min,溶栓时间为(3.5±1.2)天,住院时间为(17.6±5.8)天,观察组病死4例,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进行紧急救护的过程中开展有效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减少溶栓时间,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救治率。

综上所述,在进行紧急救护的过程中开展有效护理干预,能赢取救治时间,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减少溶栓时间,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救治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1] 高云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7-18.

[2] 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等.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5-16.

[3] 李 璐.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脏内外科联合救治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155.

[4] 李 萍.急诊科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133.

[5] 焦国英.浅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4):108-109.

[6] 郭金娥.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369-4371.

本文编辑:杨 丽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AI Run-li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Datong, Shanxi Datong 037009,China)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23.130.02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