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观察

2015-10-20刘红彬

关键词:中风神经功能有效率

刘红彬

(涞水县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保定 074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观察

刘红彬

(涞水县医院神经内科,河北保定0741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147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与对照组7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风疼痛汤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N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出院前调查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即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治疗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促进患者恢复,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中风;半身疼痛;中西医结合;治疗

半身疼痛是中风患者恢复阶段或后遗症中常见的病症,主要有侧肢体疼痛、偏瘫、麻木、肿胀、肌肉萎缩等临床表现[1]。中风后半身疼痛主要是由丘脑位置病变引起,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2]。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与对照组73例。治疗组男39例,女35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3.8±1.7)岁;病因:丘脑出血后遗症29例,丘脑梗死后遗症45例;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1±1.5)年。对照组男38例,女35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3.9±1.8)岁;病因:丘脑出血后遗症29例,丘脑梗死后遗症44例;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5±1.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风疼痛汤治疗,组方:蜈蚣3条、白芍20 g、白芥子10 g、陈皮12 g、丹参20 g、半夏12 g、当归12 g、甘草20 g、红花10 g、延胡索15 g、鸡血藤20 g、全蝎4 g、枳壳10 g,2剂/d,下半身疼痛剧烈者加用牛膝适量,上半身疼痛剧烈者加用姜黄、桑枝适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NHSS评分及ADL,出院前调查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治疗后NHSS及ADL评分

治疗后,治疗组N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即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NHSS及ADL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NHSS及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NHSS评分 ADL评分治疗组 74 15.93±2.21* 81.57±3.46*对照组 73 19.56±2.32 62.39±2.52

2.3 治疗满意度

治疗组对治疗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临床常见病,是中医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3],对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有重大威胁。中风患者在恢复阶段、后遗症阶段,机体风邪减弱、火热消减,同时出现痰浊内流、淤血等状况[4],从而引发半身疼痛等。中医理论将中风后半身疼痛归为中风范畴,称其为偏枯痛。单纯西药治疗对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疗效不理想[5]。白芥子、半夏、陈皮、枳壳具有通络化痰的功效,丹参、当归、红花、桃仁、延胡索、鸡血藤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蜈蚣、全蝎等虫类具有搜风通络的功效,牛膝、姜黄、桑枝具有缓解中风部位疼痛的功效。中风疼痛汤方中诸药配伍使用,可有效达到活血化瘀、祛风化痰、通络止痛的目的,从而缓解患者半身疼痛,促进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促进患者恢复,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1] 刘金平.中药汤剂辅助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17(5):258-259.

[2] 陈丽云.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研究现状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25(4):364-365.

[3] 杨红红.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8(2):341-342.

[4] 葛金霞.中西医联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4,13(8):418-419.

[5] 杨勋名.中风后半身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功能评分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30(12):261-264.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①

A.期刊中的析出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文章作者姓名,文献题目[文献类型标志].期刊名,其他题名信息,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1] 周叶平,蒋朱明,孙永华,等.谷氨酰胺双肽改善重度烧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1):825-827.

[2] 孙天骏,韩焱福,柴家科,等.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体外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J/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0,5(2):161-169.

[3] Venter M,Rode H,Sive A,et al .Enteral resuscitation and early enteral feeding in children with major burns-effect on McFarlane response to stress[J].Burns,2007,33(4):464-471.

R743

B

ISSN.2095-6681.2015.023.057.02

猜你喜欢

中风神经功能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很有效率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