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关系探讨

2015-10-20

关键词:糖化神经功能脑梗死

曹 栋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2)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关系探讨

曹 栋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02)

目的 确切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以及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正常组总有效率高达87.5%,显著高于升高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升高组较正常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可有效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浓度变化,且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升高对降低患者疗效和临床预后也有影响。

脑梗死;糖化血红蛋白;影响

脑梗死意指多种原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致缺氧或坏死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其主要病因为脑血栓的形成[1]。急性期脑梗死起病急,患者会出现失语、偏瘫、感觉障碍、晕眩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不醒等情况,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有学者研究发现,血糖升高不仅有引发脑梗死的可能性且对脑梗死患者预后有影响,但人体血糖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医学界普遍认为HbAlc不受血糖临时变动及病情急性改变影响,可有效监测过去约120天内的人体血糖平均水平[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HbAlc正常患者以及HbAlc升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疗效,探讨血糖对疾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各48例。升高组男25例,女23例;发病时间12 h~3天,平均时间(1.5±0.3)天;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9.5±3.6)岁。正常组男26例,女22例;发病时间13 h~4天,平均时间(1.6±0.4)天;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59.8±3.3)岁。两组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3],且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对病患血糖、血压进行控制,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对有并发症者遵医嘱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未经手术以及溶栓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疗效,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意识、步行能力、手肌力、水平凝视功能、言语、上肢肌力、下肢肌力、面8个方面进行评估,总分45分,得分31~45分为重型神经损伤;16~30分为中型损伤;0~15分为轻型损伤。自制患者疗效评估表,基本治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接近0分;显著好转: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好转: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一定降低;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几乎维持不变;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升高,死亡。无效=恶化+死亡+无变化;有效=好转+基本治愈+显著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后,正常组总有效率高达87.5%,显著高于升高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神经损伤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神经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升高组较正常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用药4周正常组 33.8±2.6 17.8±2.3升高组 33.2±2.9 25.3±2.5 t 1.067 15.296 P>0.05  <0.05

3 讨 论

近些年,有数据显示脑梗死患者中患有糖尿病的比例超过20%,糖尿病已成为脑梗死致病危险因素,长期糖尿病易造成脑部动脉粥样硬化[3-4]。因此,临床在对患者恢复情况评判时会将血糖加入参考对象,但由于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评判准确度会降低,HbAlc是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与血糖结的产物,其浓度值不仅可有效反应120天内的血糖平均水平,且不受血糖浓度暂时波动的影响。因此,临床将其作为反应血糖变化的标准。有学者发现,HbAlc浓度升高会降低患者疗效且患者预后较差[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正常组总有效率高达87.5%,显著高于升高组的75%(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损伤程度比较(P>0.05),治疗1个月后,升高组较正常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高(P<0.05)。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可有效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浓度变化,且HbAlc浓度升高对降低患者疗效和临床预后也有影响。

[1] 毕小丽,胡建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3,34(4):564-566.

[2] 杨继党,林清原.糖化血红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3):286-288.

[3] 张名扬,吕肖锋,张微微,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7):784-787.

[4] 张名扬,吕肖锋,张微微,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3):242-245.

[5] 郭双喜,马安娜,史莉瑾,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54(8):32-34.

本文编辑:孙春宇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s to explore relationship with disease and progno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O Dong
(The fi rst people's hospital city of Henan province Nanyang, Henan Nanyang 473002, China)

R743.33

A

ISSN.2095-6681.2015.22.120.02

猜你喜欢

糖化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