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5-10-20王慧芹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针灸

王慧芹

(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医院针灸理疗科,山东 莱芜 271113)

针灸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王慧芹

(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医院针灸理疗科,山东莱芜271113)

目的 探讨针灸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稳定血压,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辅助配合针灸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肿体积与入组当天比较,观察组能显著性的降低血肿体积,观察组血肿体积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针灸;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而发生的自发性出血反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2]。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急性脑内血肿的颅内占位,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颅内压升高,以及出血血肿块对脑组织的损害导致的[3]。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针灸对高血压病的调节具有一定优势,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1 资料 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所有患者中,女49例,男79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1.3±7.3)岁。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为依据,所有受试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中华医学会颁布的《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中治疗脑出血的方案进行内科基础治疗。具体包括止血、硝普钠控制血压,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辅助配合针灸治疗。针灸方法:根据《针灸学》治疗取穴方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别取阴陵泉、足三里、中腕、丰隆、太白、侠溪、太冲、风池、肾俞、命门等[4],针灸体穴隔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1次针,以得气为度。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 程。

1.3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分别计算入组当天和治疗第7天的血肿体积,并比较血肿体积差值。血肿吸收:采用多田公式计算头颅CT血肿体积=0.5*最大面积长轴*最大面积短轴*层数。

疗效评价指标: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评定。基本痊愈:91%~100%;显效:46%~90%;进步:18%~45%;无效:<17%[3]。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5.0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入组当天与治疗1周后血肿体积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肿体积与入组当天比较,观察组能显著性的降低血肿体积,观察组血肿体积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入组当天与治疗1周后血肿体积比较(±s)

表1 入组当天与治疗1周后血肿体积比较(±s)

组别 n  入组当天  治疗1周  血肿体积差值观察组 64 12.34±6.28 7.01±2.53 5.33±3.75对照组 64 11.97±6.01 9.38±2.71 2.59±3.30

2.2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63例(98.44%),无效1例(1.56%);对照组总有效56例(87.5%),无效8例(12.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

2.3两组患者术后30天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14例(21.88%),其中肺部感染7例(10.94%)、消化道出血4例(6.25%)、再次出血3例(4.6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20例(31.25%),其中肺部感染13例(20.31%)、消化道出血4例(6.25%)、再次出血2例(3.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例术后30天并发症比较 [n(%)]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出血的病理机机主要由于脑血肿、脑水肿,由此造成脑组织的机械性损伤,激活脑血流容积自我调节系统,使得血肿周围脑组织血循环障碍,脑血管痉挛,导致继发性缺血半暗带形成[5]。中医针灸能有效治疗脑血管病,它可以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减轻因缺血而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恢复已经受到损害的脑神经。辅助针灸治疗可以疏通脑部经络,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6-7]。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治疗1周后血肿体积与入组当天比较,观察组能显著性的降低血肿体积,观察组血肿体积差值显著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针灸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通过减轻脑水肿,从而减轻脑部组织损伤的结果。与内科基础治疗相比,观察组总有效59例,总有效率高达98.3%,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灸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甫臣,刘荣辉.早期针灸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康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8): 124-126.

[2] 景旭炜.西医辅以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6):148-149.

[3] 刘 旭,杨衍宁,刘忠伦,等.早期针灸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消退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8):16-17.

[4] 刘荣辉,李 宁,杨甫臣,等.早期微创加针灸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优越性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7):11-12.

[5] 张根明,周 莉,马 斌,等.脑出血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及其理论依据[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6):352-354.

[6] 孔祥顺,于爱萍.早期针灸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消退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21):43-44.

[7] 曹 野.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4):11-13.

本文编辑:吴 卫

R743.34

B

ISSN.2095-6681.2015.22.053.02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针灸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