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5-10-18

天津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纳米技术产业化纳米

魏 海

(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天津 300457)

0 引 言

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并称为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主导技术,其广泛应用于信息、生物、医药、化工、环保、航空航天、能源、国防等重大技术领域,不仅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还将催生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兴产业。资料显示,财富 500强中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几乎都已涉足纳米技术。美国 Lux Research公司公布的纳米技术产品市场规模调查预测,2015年利用纳米技术的产品营业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在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国家持续将纳米科技的研究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可见纳米技术对我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抢占科技制高点起着重大作用。

1 产业现状和问题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 2011年底,全国已注册登记的纳米科技企业有 11,350家,并以每年 25%,的速度增长,产值规模超过 2,000亿元。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创新引领作用,推进纳米技术产业化,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意义重大。

1.1 纳米技术产业化存在的四大不足

1.1.1 系统性产业支持政策、激励措施不足

目前,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初现“南有苏州、北有天津”的局面,在培育产业实体、强化平台建设、聚集创新人才等方面,需出台更具竞争力的系统性政策鼓励、引导。如果不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将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纳米企业落户,痛失黄金发展期,产业化进程放慢。

同时,纳米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高科技产业是知识与技术的高度结合,技术难度大,智力要求高,其渗透性和竞争性强,投资风险大。高科技产业激励机制的完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优化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而带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1.1.2 产业规划不足和缺乏持续投入

财政专项支持及持续投入缺乏,导致纳米技术产业化进展缓慢。以苏州为例,工业园区管委会连续4年投入20亿元,预计 2015年纳米产值规模超过 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1,000亿元。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十二五”期间被列入我国重点研发平台体系,拥有科技部认定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拥有国内唯一一家纳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2年,经天津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争取,天津滨海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同时被财政部拟定为全国纳米产业政策试点区域。创新集成研发和产业转化平台已落户上述两地,借助产业试点政策的国家战略布局先机,应在推进纳米产业化方面出台相应的产业规划、纳米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方面的专项支持,持续推动纳米技术产业转化相关平台的建设、运转和后续资金支持,从财政、金融、产业政策法规完善上给予企业足够的激励,鼓励从事纳米产业,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利的环境。

1.1.3 产学研深层次合作不足

目前,我国纳米技术研发人员、纳米技术专利、从事纳米技术生产的企业数目均已过万,纳米技术产业化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及省会城市高度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产学研合作水平层次较低,合作的方式主要以委托研发、技术转让等低层次合作为主,重大项目联合攻关等合作方式相对偏少。缺乏助推协同创新的载体,尚未拥有集科研人才、专业设备、高精尖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信息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开放式创新平台。

缺乏产学研深层次合作,造成纳米技术研究与市场的脱节,技术成果转化困难,严重影响纳米技术的产业转化。如何采用创新模式来解决纳米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和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点,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深层次结合,对接双创特区建设,形成技术标准体系,支撑和引领产业创新,将是创新发展路径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1.4 纳米行业技术规范不足和行业协会缺失

低水平“科技成果”过剩,浪费了社会整体资源,更阻碍了纳米技术产业化的进程。目前尚未成立国家级的纳米技术产业化协会,在落实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政策要求,参照国际标准和准则以及行业特点,研究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行业规范和办法,规范会员的行为,认识“伪纳米”现象,打击行业的不正之风,联建纳米科技服务创新平台,组织参与国内外科研学术交流、工艺装备展示等重大活动。科学分析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把握好产业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和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打通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各个环节间的障碍,持之以恒地促进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

2 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不仅要从宏观上考虑国内外经济、科技等的形势发展,更要从内在创新要素进行顶层设计、系统集成,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深层次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见图 1)。

图1 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的路径设计Fig.1 Path design of the innovational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2.1 探寻深层次产学研合作——动态联盟、联合攻关

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实行动态联盟、联合攻关策略,汇集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各地大学、研究院所力量,企业力量,甚至国际力量共同担任研究任务,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在传统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加强深层次、实质性和运行机制上的合作,引导优势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鼓励在纳米技术方面成熟的国内外高校、院所在企业中建设重点纳米技术实验室,或者企业在这些机构中设置相关实验室,探索动态联盟、联合攻关机制,实现强强联合。

2.2 创新人才驱动与纳米产业战略联盟联动方案

通过实施“领军人才-企业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动方案,完善纳米产业战略发展体系。一方面注重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引进和培养纳米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作为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发挥领军人才专家“人才库”、“智囊团”、“攻关组”作用,结合实际,立足于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另一方面组织联盟的纳米企业开展重大项目和重点技术的联合攻关,通过联盟内部和联盟之间设立“联盟专利池”,合作创新申请国际发明专利、新技术新产品标准,实现知识产权共享共建。通过合作创新获得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立项,以联盟为载体促进创新成果扩散。实现信息、数据和资料的共享,在确保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

通过联动方案最终实现加速研究成果共享与转化,实现在技术创新、高端人才资源和科技服务 3个层面的突破,攻关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加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科技交流与服务,推动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2.3 创新“六位一体”高速发展模式,促进纳米产业蛙跳

在纳米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条件成熟的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可以选择面向社会开放运行,引导纳米创新平台向企业聚集、为企业服务。继续出台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纳米产业,以缓解纳米行业新兴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考虑到纳米产业发展周期较长的特点,在继续加强政府投入的同时,借鉴国外对高新技术进行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引入风险投资,设立纳米技术产业化投资基金,为新创的、有潜力的纳米企业提供资金来源,实现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对接,激励民间资本进入新兴的纳米行业,提高纳米科研技术从理论转化为应用的速度,加快纳米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逐步形成纳米技术标准检测服务平台、技术与工程应用转化、纳米技术产业转化、纳米技术产业化投资基金、国家纳米产业试点政策、中国纳米技术产业协会相互支撑,高速发展的“六位一体”综合产业促进体系,着力打造综合创新平台,构筑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的科技创新和产融结合为特征的“六位一体”综合产业促进体系,加速培育纳米中小企业,促进纳米技术产业的“蛙跳”。

3 结 语

探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科研群+纳米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院+企业群”的创新发展方式,既可以从人力资源上保证能够实现科学家、创业家、工程师、企业家、金融家、政府工作人员等多层次人才的组合,又能从运营方面保证国家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对接,在纳米技术产业链条的规划上,保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有序排列,从而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纳米技术产业化的对接。促进5个创新要素(技术创新产研合作要素、科技服务要素、投融资平台产融结合要素、产业化国际合作要素和体制创新要素)的和谐发展,加紧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风险投资机制和动态联盟机制、“六位一体”的综合产业促进体系的建设。以纳米技术产业化为核心,建立新材料产业示范区,配合纳米产业试点政策,聚集纳米技术企业,培育和孵化纳米技术产业集群,以推动我国的纳米技术产业化进程。■

[1]布尚主编.白春礼译.施普林格纳米技术手册(导读版)[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22.

[2]许正中.天津滨海新区打造创新型国家示范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57-164.

[3]王向阳.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12(58):18-23.

[4]张爱东.加快纳米技术产业化助推滨海新区创新驱动[Z].津建报[2013]1号.

[5]魏海.关于加快纳米技术产业化的建议[Z].天津滨海新区政协二届一次〔2013〕第240号提案.

猜你喜欢

纳米技术产业化纳米
纳米潜艇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神奇纳米纸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懂纳米技术的变色龙
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工程中的体系构建
纳米技术浮选技术研究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国际会议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