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2015-10-17史佃磊

关键词:心衰心功能冠心病

史佃磊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图街道卫生院,山东 潍坊 262406)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史佃磊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图街道卫生院,山东潍坊26240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竭宁方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内径缩短率(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脉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慢性心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心竭宁方;冠心病慢性心衰;疗效;中西医;西药

针对冠心病慢性心衰的治疗,临床中大量研究报告表明,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进行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为证实此观点,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冠心病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1]。将其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7.35±1.39)岁,平均病程(9.11±1.63)年。研究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67.42±1.37)岁,平均病程(9.24±1.6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本研究课题,均不具有智力障碍和沟通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西医进行治疗,药物为硝酸酯类、利尿剂、毒毛花苷K等,毒毛花苷K药物使用剂量0.08~0.125 mg,2次/d,静脉注射,安体舒通,20 mg/次,3次/d,患者血管采用硝酸酯类药物。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竭宁方进行治疗,此药方由丹参、党参、黄芪、葶苈子等药物组成,汤剂,口服,2次/d,早晚服用。7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指数,各项心功能指标(EF、SV、FS),并认真做好记录。

1.4疗效判定标准

本文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恢复正常,体征指数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体征指数逐步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和治疗前比较无好转,甚至有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缩短分数(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心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FS(%) SV(mL) EF(%)研究组 34 0.23±0.05 64.81±11.97 0.51±0.05对照组 34 0.21±0.06 59.98±5.77 0.47±0.06 t 1.4931 2.1194 2.9863 P 0.1402 0.0378 0.0040

3 讨 论

冠心病慢性心衰在临床中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综合征,大部分患者因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心脏排血功能下降,体内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人体器官和组织供血不够,且还可能发生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的状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慢性心衰已属于冠心病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3]。

中医认为此疾病属于“水肿”、“怔忡”、“心悸”的范畴,此疾病复杂多变,涉及到患者肾肺脾等多个重要器官。心竭宁方由丹参、葶苈子、党参、车前子、黄芪等中药组成,此方具有利水、消肿、祛湿、活血、益气的功效,其主要适用于水湿内停、气虚血瘀的病理机制。此药方中的黄芪用来治疗心衰的功效明显优于人参[4]。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自由基,使心肌功能得到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增强等多种功效[5]。且西药本身治标不治本,因此,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疗效不理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研究组心功能SV、EF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可提高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程全周,张 电,吕永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J].中医研究,2013,26(5):46-48.

[2] 张 鹏,朱 浩,陈 婵,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412-1414.

[3] 王 颖.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前瞻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1):1222-1224,1246.

[4] 王拴虎,毛静远,侯雅竹,等.西药常规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1):1468-1475.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541.4;R541.6

B

ISSN.2095-6681.2015.017.039.02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