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屏蔽在“圈外”的亲情

2015-10-16

科学之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圈外人则屏蔽

年轻人热衷于在微信朋友圈晒吃穿住行时,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辈们也开始活跃其中。有不少父母直言,学会玩微信这种“高科技”,就是希望多了解子女的动态,增进交流。然而,父辈这种渴望沟通的心态,在子女那里似乎并不太受欢迎,“把父母从朋友圈拉入黑名单”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47%的参与者称父母正在用微信,48%的人愿意父母加入自己的朋友圈,27%的人则表示拒绝。在拒绝理由中,34%的人选择了“希望有隐私,不想一举一动都被父母监视”;27%的人表示“担心父母看到自己身体不舒服或加班晚了而紧张”;15%的人则因为父母成天转发心灵鸡汤和伪科学,甚至强迫自己看。

29岁的曹小姐就将父母屏蔽在“朋友圈”外,“我在微信上晒和朋友吃饭的照片,妈妈马上发信息问照片里的男生是谁;我发了张穿灰色休闲装的照片,妈妈立马让我把照片删了,说显老;我写一条‘心太累’的状态,爸爸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她无奈地说,尽管父母没在身边,但仍有时刻被“监视”的感觉。

从手机短信到QQ,再到随时“晒”状态的微信,科技让人与人的联系更便捷,也在两代人之间引发争论。心理学家分析这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年轻人在“朋友圈”里发表的状态主要以同辈朋友关系为主,而父母与子女之间是隔代关系。在中国,绝大多数父母还做不到与子女真正做朋友。二是父母某些过度反应让子女感觉被“监视”。试想,假如一个人心情不好,本想回家一个人静静,可父母长辈却一个劲儿问东问西,无疑是给恶劣情绪雪上加霜。其实,发心灵鸡汤也好,为子女担忧紧张也罢,背后隐藏着父母对子女剪不断的爱和关心,子女也能理解,但这种方式可能让他们觉得独立空间被侵占。

专家建议,想跟孩子在“朋友圈”做朋友也不难。第一,父母要认识到孩子对独立空间的渴求,告别说教,多站在朋友的立场去沟通;第二,记住一句话,“担忧就是变相的诅咒”。一味担心、忧虑不仅不能为子女解压,反而会增加压力。熬夜加班、吃饭很晚、过得很累,这是每一代年轻人打拼中必须面对的困境,而且很可能只是偶尔的生活状态。与其蜻蜓点水地唠叨,不如多问些实际问题,比如问问孩子项目谈得如何。

与此同时,子女也一定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要吝啬与最关心你的父母分享自己的苦与乐。2015年春节期间,一位小伙子就为父母自制了一份“微信说明书”,手把手教爸妈怎样用微信与自己联系,如此拳拳亲子情,确实值得年轻人思考和学习。

猜你喜欢

圈外人则屏蔽
吃梨润燥分生熟
朋友圈被屏蔽,十二星座怎么看
浪漫成灾,蝴蝶“入侵”西伯利亚!
屏蔽
如何屏蔽
玫瑰易名, 芳香依旧
屏蔽
我所理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