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长

2015-10-15夏远慧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教学

夏远慧

[摘 要]

科研型教师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当代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由“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育家”,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基于这样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科研型教师,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更新观念;科研意识;规范管理;强化学习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趋向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走向融合的时代,同时又是充满各种诱惑、矛盾和困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大环境中,建设面向21世纪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思想先进、发展均衡,并富有求真务实精神的高水平、高质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这样就要求教师能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由“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育家”,发展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

可以说科研型教师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所谓科研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高深的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智慧”。具体来说包含两方面内容:(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比较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对现代社会及其教育的基本特点,现代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手段等有明确的认识;(2)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通过各种手段收集信息,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并善于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予以运用,博采众长,形成特色。基于这样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科研型教师,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育科研意识

当前,在教师中有的认为自己的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有的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只凭经验进行教学,是以单纯传授现成知识为中心的经验型教师;有的教师既希望参加教育科研,又认为教育科研很深奥,高不可攀,存在着神秘感和畏难情绪。却不知在教育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渗透逐渐扩展的宏观背景下,那种传统的教育思想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广大教师必须认清形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有正确的心态,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在面临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探讨出好的办法,总结出好的经验,并以文字的形式较科学、合理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二、规范管理,培育教育科研土壤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工作重点。那么,规范科研管理,着力优化环境,则能保证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经常化。

(一)加强教育科研领导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对学校的整体工作起全面策划、协调、组织、引领等作用。为使教育科研工作更为规范、扎实、有效,应积极构建教科研基层组织,实行“校长课题负责制—业务校长具体管理—科研室负责落实”的三级管理。在学校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校长为课题组长,亲自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科研工作的实施。校长负责定向;业务校长具体实施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科研室为主的课题组具体落实研究工作,负责定位。再由科研骨干教师带头承担课题研究,带领小组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让教师在一个创造性的研究氛围中工作,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思想的熏陶。

(二)创新教育科研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必要、合理、科学的教育科研研究制度,是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化开展、规范化运作、实效化进行的有力保障。为了使教师教育科研上台阶、上水平、出效益,还应通过推行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同时,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更多的骨干教师走出去深造、发展。

三、强化学习,夯实教育科研基础

学校通过组织学习、培训,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多途径、多形式地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老师们经历从“理论指导”到“示范引路”、从“课堂实践”到“反思总结”、从“研讨交流”到“总结提高”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源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指导、学校规划实施、教师主动参与,以实践、反思为中介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旨在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的校内培训活动。学校要定期进行校本培训,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进行教育科研,使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并养成执著奉献、开拓、严谨的治学作风。

(二)自主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博学多识当为上策,许多教师面对新课程一脸茫然,尤其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中,在知识结构上常觉得有些捉襟见肘。课程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而知识是教学行为的基础,这就是“米”与“炊”之间的关系,因而结合教学实际,教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知识更能解决教学之急需,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更新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规划和设计来确定奋斗目标,并依据职业生涯的发展持之以恒,扬长补短,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三)教研交流

新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现代化教育观念,而且要有较高的“研教”能力,不仅要有“乐教”的精神、“思研”动力,还要有“从教”的好素质、“会教”的真本领。立足于探求教学规律,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走出去,专家请进来”。如:说课,评课,上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研究课,实验课,专题研究等均是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由此看来,我们确实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培养科研型教师上下功夫,这正是新时期课改的需要,更是未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责任编辑:宁沈生)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