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盆腔炎中医病位证素分布研究

2015-10-15李芳赵亮

新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证素胞宫病位

李芳,赵亮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43

慢性盆腔炎中医病位证素分布研究

李芳,赵亮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43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病位证素分布情况。方法:对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中医病位的证素分析。结果:慢性盆腔炎病位证素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胞宫98例、脾82例、肝42例、肾25例,其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胞宫证素积分最高,与其他3个证素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证素积分也高于肝、肾证素积分(P<0.01)。结论:慢性盆腔炎病位主要在胞宫、脾、肝、肾,与胞宫、脾关系最为密切。

慢性盆腔炎;中医;病位证素

盆腔炎症性疾病(PID)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其中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在育龄妇女中普遍存在,更可能发生严重后遗症如输卵管因素不孕和异位妊娠,极大地影响妇女身心健康。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本病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辨证准确率不高,一致性较差,可重复性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治疗的疗效。因此,深入开展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探讨其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其中医病位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和疗效评价提供研究思路。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依据国家标准术语,采用证素辨证方法,以各症状要素积分和阈值法确定证候及各个辨证要素的权重。

1.2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有一定知识水平可配合填写信息采集表,且自愿纳入观察者。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中途放弃者及不能或不愿意对研究效应指标作出客观填写者。

1.4证素辨证为了使辨证更具客观性,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参照“600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2]以各症状要素积分和阈值法确定证候及各个辨证要素的权重。证素积分<70,归为0级,说明基本无病理变化;70≤积分<100,归为I级,说明存在轻度该证素病理变化;100≤积分<150,归为II级,说明存在明显的该证素病理变化;积分>150,归为III级,说明存在严重的该证素病理变化。各症状对各辨证要素贡献度之和达到或超过100时,即可诊断为具有相关要素,最后将诊断结果有机结合,从而构成完整的证名诊断。

1.5临床资料共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妇科就诊的女性慢性盆腔炎患者126例,年龄18~55岁,平均(35.23±3.43)岁;病程1周~10年。

2 研究方法

2.1调查方法在调查对象获得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实施现场四诊信息采集。由经培训的专人用规范的问诊方法向被调查者提问,体征调查部分由调查员依据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填写,结果由调查员将信息输入“中医常见证辨识与评价系统”。

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的比较及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见表1。慢性盆腔炎病位证素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胞宫98例、脾82例、肝42例、肾25例,其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胞宫证素积分最高,与其他3个证素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证素积分也高于肝、肾证素积分(P<0.01)。

表1 慢性盆腔炎患者病位证素分布与积分(±s)

表1 慢性盆腔炎患者病位证素分布与积分(±s)

与胞宫证素积分比较,①P<0.01;与脾证证素积分比较,②P<0.01

证素频数积分胞宫98 162.23±6.37脾肝肾82 124.33±2.51①42 106.53±10.18①②25 90.65±24.16①②

4 讨论

在中医古籍中无慢性盆腔炎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现代医家把该病归属于妇人腹痛、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症、带下病等范畴。目前临床研究中,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较为混乱,尚未有与慢性盆腔炎相关的证素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规范化辨证施治,进一步影响了中医临床整体疗效。因此,对慢性盆腔炎进行证素分布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本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频数最高的病位证素为胞宫、脾、肝、肾,且胞宫、脾证素积分显著高于肝、肾,说明胞宫、脾与慢性盆腔炎关系密切。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之邪内侵,气血阻滞,湿热瘀血互结,积于胞宫;七情所伤,脏气不宣,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胞络不通;寒湿之邪外袭,与血相结,凝结瘀滞,积于胞宫;素体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凝而致瘀,结于胞宫。故慢性盆腔炎总因于瘀,胞宫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位。

《傅青主女科》中有“带下俱是湿证”“黄带乃任脉湿热”和“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均喜正气相通,最恶邪气相犯;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亦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认为体内的湿浊、胀满、水肿等病理性质皆与脾有关。素性脾气虚弱,或过服苦寒攻伐之品,损伤脾气;脾气亏虚,水湿运化不利,湿浊内生,下注冲任,致气血运行不利,郁久则成瘀血。瘀血与湿浊互结,滞于下焦,伤及冲任带脉而致病。因此,脾亦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位,脾虚湿蕴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所在。

慢性盆腔炎患者病情缠绵不愈,病久及肾,或疾病早期过用祛邪药物而伤肾,或治疗延误而伤肾。从而导致肾气日虚,正气不足,迁延不愈。肝经循少腹,络阴器,与冲脉血海及带脉均有密切关系,所以慢性盆腔炎的发生与肝肾有关。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病位主要在胞宫、脾、肝、肾,与胞宫、脾关系密切。本课题通过证素辨识系统,采用积分方法,借助证素辨证原理,对慢性盆腔炎的证素分布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医预防学的理论,并为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8.

(责任编辑:冯天保)

R711.33

A

0256-7415(2015)09-0150-02

10.13457/j.cnki.jncm.2015.09.071

2015-02-17

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课题(20132054)

李芳(1983-),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实验研究。

猜你喜欢

证素胞宫病位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畅情开玄通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研讨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楝胡四物散热熨治疗胞宫虚寒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