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组织与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2015-10-14王菲菲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机车车辆技能大赛职业教育

王菲菲

摘 要: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首先简要介绍高职院校校内技能竞赛的组织与管理,然后主要论述如何借助职业技能大赛来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高职院校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机车车辆;职业教育

近几年来,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制度创新在各地纷纷举办,赛事紧扣市场需求的专业领域,在赛项设置上融入最新的生产技术要素,代表了行业生产的先进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不仅能够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还可以突出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使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能够更紧密地相结合,有效的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职业技能大赛得到了各地高职院校的认可,大家都深知大赛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下面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一谈高职院校在依托大赛促进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 校内技能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为鼓励和支持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学院于2014年印发了《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组织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校内技能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一)主导思想

校内技能竞赛项目主要依托学院每年举办的学生技能大赛开展,要求专业全面覆盖,学生参与度高,积极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宗旨,竞赛项目应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单项技能的训练联系密切,同时为参加校外技能竞赛项目奠定基础、选拔人才。

(二)组织要求

组织校内技能竞赛的要求包括:能有效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辐射面广,参与学生多;有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竞赛内容应与各专业的课程标准及实践教学训练项目、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对接或与校外高水平技能竞赛项目接轨。

(三)管理要求

学院要求各系部做好竞赛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参赛学生队伍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技能练习场地、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院级竞赛的赛项承办工作;围绕技能竞赛开展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工作等。

(四)项目设置

校内技能竞赛项目设置原则:一是应尽量与高级别(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项目相对应,并做为高级别技能竞赛的选拔赛;二是在有条件情况下按国家、吉林省、铁道行指委等承办的赛事标准来设置和设计校内竞赛项目;三是项目设置设计时,应与岗位能力、专业课程内容、设施环境条件密切关联;四是项目的难易度、复合度要适当,应根据岗位、课程、设施条件、组织能力等对简单的单项技能项目进行多个整合,设置为综合技能项目;五是比赛成绩评定裁判的取分标准要明确,取分点要多元综合。

(五)经费管理

学院每年固定划拨经费预算作为学生技能竞赛专项资金。经费主要用于校内竞赛组织宣传费、比赛评审费、指导培训费(原则上不安排单独训练)以及校外竞赛的报名费、差旅费、指导训练费等经费支出。

2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发挥大赛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职业技能大赛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技能与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考察,学生若想在大赛上有所收获,务必要在平时加强书本知识的学习,对专业相关问题和现象多思考、勤实践。并且,在职业技能大赛上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对某些复杂事务或突发事件进行灵活处理。因此,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选拔中就特别注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体现。

(二)发挥大赛的竞技功能,促进寓教于赛的教学实践体系构建

目前我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体系已相对完备,基本形成了国家级大赛、省部级竞赛和市校级竞赛的多级竞赛机制,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的各年级学生的竞赛需求。高职院校为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以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相互适应,构建寓教于赛的教学实践氛围,并根据不同目标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分层次培养。如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有的教师用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作为教学实施的载体,将大赛中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在课堂上进行分解、讲授和落实,不仅有效实现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的适应,还实现了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专业技术标准的对接。

(三)发挥大赛的选拔功能,促进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职业技能大赛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进一步突出了其职业特性,促进教学评价和人才选拔机制的改良,有助于高职院校反思传统的人才培养标准和教育模式,促进教学评价标准的多维度化,并逐步构建以赛促评的选拔、评价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工作岗位要求与行业标准的三位一体。借助竞赛的开展,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成立了创新实验室,搭建了以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为基础的互助学习平台,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各种技能训练,团队内部可以进行更为广泛的协作和互评,促进整个团队全体成员共同进步,加强了师生间的人文性交流,形成了能够符合现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发挥大赛的导向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强化建设

随着职业技能大赛的逐年举办,组织水平也不断提高,表现出的职业技能性、前沿性、竞争性与合作性等诸多属性也更加明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教师只有将技能大赛融入教学实践中,不断升级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才能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大赛中表现的更好。如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个别年轻教师,学历非常高,理论知识也过硬,但是实践能力却相对弱,自身的知识结构也不能与大赛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自从参与了职业技能竞赛,便深知当老师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均衡发展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等各方面能力。

(五)发挥大赛的交际功能,促进院校交流和校企合作

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参与竞赛项目的学生和老师可以借此平台开展广泛的学术合作与院校交流。并且,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相关企业的生产实际,企业和学校可以借大赛为桥梁,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解决诸多现实问题,并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校外实训机会。大赛不仅能加快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提高其综合教育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学生在日后就业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借助大赛实现了与长客、沈阳铁路局机务段、客车段等单位的进一步合作,学校、企业与学生实现了互利共赢。

综上,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卿.高职院校举办技能大赛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9):180-182.

[2] 丁建石.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学工学结合的作用[J].计算机教育,2010(11):107-110.

[3] 石小飞.以职业技能大赛为目标狠抓模块化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185-187.

[4] 曾金发,曹玉敏.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教学改革相融通的实践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3-4.

猜你喜欢

机车车辆技能大赛职业教育
“齿轮”转动中国高铁——记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王文虎及其团队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关键技术解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2年1—12月货运机车车辆运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