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院系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5-10-14刘志强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评估指标国际化

刘志强

摘 要:大学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决定着其国际竞争力的大小。院系作为高校办学的二级主体,其发展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国际化水平。文章从大学国际化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高校院系国际化内涵的分析,构建了高校院系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促进院系乃至高校的国际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院系;国际化;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06-02

随着世界多元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拓展与深入,大学国际化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一所大学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决定着其国际竞争力的大小。院系作为高等学校办学的二级主体,其发展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整体国际化水平。因此,建立一套院系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依此对二级办学实体的国际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使院系在国际化行动中的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提高学校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国际化研究现状

国外对大学国际化以及评价方面的研究较早并且十分全面。2001 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对全国范围内的144所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现状进行了问卷评估,2003年正式出版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评估报告,对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专科学院三类不同院校选用不同的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每一类院校中区分出国际化高度活跃的大学和活跃度低的大学,总结高度活跃的大学在国际化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行之有效的策略,并公布评估结果和提出建议[1]。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则在2007年开发出一套旨在对大学国际性与国际化进行测量的指标体系,紧紧围绕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两项中心工作,从输入和输出两个维度,制定出涵盖教授、青年教师、学生、服务和管理、课程提供、毕业生以及大学国际声誉等核心指标的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2]。

国内专家学者如陈昌贵、曾满超等,在《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一文中,通过对中国26所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情况的调查,揭示了在研究型大学与准研究型大学之间、世界前500名与非前500名研究型大学之间以及东部沿海与内陆的研究型大学之间国际化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了战略规划与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与交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关条件与设施以及成果交流5类共18个指标[3]。李盛兵在《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一文中根据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的构成、观测点和权重,构建了一个包括国际化观念与规划、大学国际化机构设置、学生结构国际化、教师结构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等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4]。王鲜萍在《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指出大学国际化是在观念、行为、结果等三个层面上的发展演变过程,因此,可通过大学国际化观念意识、大学国际化能力以及大学国际化结果绩效等维度来构建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的各级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提出了评价指标的具体量化方法,以期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5]。

除了对大学层面上国际化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外,在院系国际化评价层面,国内一些高校也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2006年,复旦大学将“国际化工作评估”的指标纳入院系考核内容,在教学合作项目、科研合作项目、国际活动、合作成果与制度建设等5个方面对各院系国际化交流工作进行年终评估。哈尔滨工业大学将2012年确立为“院(系)国际化建设年”,致力于完善校—院二级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及支持体系,重点支持符合院系/学科需求的国际合作项目,重点发挥院系在国际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西南交通大学自2008年起开始对全校各二级单位进行全盘考量,并专门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工作考核办法》。

二、院系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对笔者所在高校二级院系的调研,本文将高校院系国际化评价指标归纳整理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国际影响等四个一级指标和30个评价点,并在指标建立过程中,重点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6]。

第一,充分把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系统性与普遍性,设立指标必须对大多数院系具有普遍评价意义,并且能够全面反映各院系的国际化水平,避免各院系进行国际化建设的盲目性。

第二,充分发挥学校在国际化办学工作中的引领性与指导性,有效地满足各院系建设高水平学科、专业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第三,充分考虑评价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简化评价程序,尽量从机关层面就能完成数据的采集、整理和统计,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院系国际化评价指标释义

(一)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1.出国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就要求院系要做好与国外大学相关专业间的合作和学分互认等工作,尽力为学生创造出国学习、实践、学术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有切实的国际体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获得海外学位学生数、联合培养研究生数、长期交流学生数、短期交流学生数。

2.留学生。院系应具有开拓海外市场、吸引海外留学生到本院系学习的意识,要有培养留学生的能力,为本院系学生营造一个多元文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可以从博士生数、硕士生数、本科生数、进修生及交换生数等几个方面来评价。

3.课程与专业。院系应该能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与观念融合到课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双语授课课程、全英文授课课程,通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材建设等各种形式,培养具有国际观念、国际视野和技能的国际性人才,同时吸引外国学生来校学习。进而,从若干门课程的“点”,形成品牌和特色专业的“线”,并使若干相关专业通过国际认证,提升专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提升所培养学生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

(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1.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与国外相关领域高水平研究者合作研究,是学习外国先进知识、技术、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国际科研合作主要通过境外和境内项目数和境外项目经费数来评价。

2.“111”计划。高校“111 ”引智计划是国家抓住我国政治和经济实力迅速提高的历史机遇,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重要举措。对高等学校而言,重点科研基地的入选,是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的重要证明。为此,学校自身也应该设立校级基地,作为种子培养。

3.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基地或研究中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基地或研究中心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学术中心,也是聚集一流学者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能够产生比较重大科学价值的创新成果,因此也是科学研究国际化中的一个重要评价内容。

(三)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1.留学归国人员。院系应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

要,在考察和了解海归学者的学术水平基础上,积极招募留学归国人员,同时创造各种条件将自己的教师送到国外进修学习。可以从具有1年以上海外经历的专任教师数、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等方面来评价。

2.外籍教师。院系应当运用各种形式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开设课程和讲座,这不仅会给院系学术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会增加相关专业的知名度和国际化氛围。可以从授课的外籍教师数、入选国家高层次外国人才计划数等方面来评价。

3.境外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教师出境进行交

流。院系应积极邀请相关领域国境外学者来院系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会议、学术访问等学术交流,提高院系的国际学术声誉和教师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国际影响

1.论文。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高水平国际论文是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重要体现,也是让国际学术界了解院系相关领域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从重要程度来看,可以从Science或Nature论文数、SCI论文数、本领域国际公认最高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等几方面来评价。

2.主承办国际会议与特邀报告。召开或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是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主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既可为各国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还可提高会议主办方的国际知名度。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是研究者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拓展学术视野、提升自身及所属大学国际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但按照重要性来说,代表院系教师国际学术水平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人数上,而更重要的是水平上,这也是将在国际会议上的大会特邀报告作为评价内容的主要原因。

3.国际学术组织主要成员和国际刊物编委。“学术帽子”是国内在比较学术影响力时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到国际化工作中,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学术刊物任职则是“学术帽子”的一种主要体现形式。代表了院系教师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学术地位。

院系是高校的重要办学组织形式,加快形成以学校为主导、院系和基层组织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为关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体制是高等学校国际化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对国内外其他大学相关的研究和笔者所在大学的实际,提出了高等学校院系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来量化评价高校各院系的国际化水平,并对学校各院系之间及各院系自身时间维度上的国际化水平进行比较。无论是对大学整体国际化的发展,还是对大学在二级办学实体国际化的导向上,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顾露雯,崔军.美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策略及

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2]王硕旺,洪成文.德国CHE大学国际性与国际化排名指

标体系述评[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3]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等.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

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0).

[4]李盛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5,(6).

[5]王鲜萍.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3).

[6]王位.简析几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启示[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28).

猜你喜欢

评估指标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商誉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以评估指标为依据,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行业型高校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