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启与“梅花诗”

2015-10-14井雪静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4期
关键词:明朝

井雪静

摘 要:高启是元末明初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咏唱梅花是其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材。他的梅花诗既有对两宋以来咏梅诗的继承,也有摆脱了自宋朝以来的咏梅形式,融了自己的独特的心境,蕴含了其复杂的精神世界的创新。

关键词:高启;梅花诗;明朝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20-01

一、宋代以后主流的咏梅套路

自两宋以来,赏梅咏梅成了一种潮流,一种时尚。范成大《笔记六种 梅谱》曰“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典型代表人物是林逋、苏轼、陆游。

“梅妻鹤子”的林逋,生性清净淡泊,隐居孤山,极其爱梅。著有“孤山八梅”。林逋极善通过描写梅花的与世无争,来表达清高隐逸的情怀。他眼中的梅花傲雪耐寒,一枝独放,“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赋予人的品格。它不是沉溺于物质欲求的俗人,而是追求高洁风雅的圣人,这是梅花孤独清高品质与诗人精神的高度契合,是诗人勿趋荣利,追求恬淡的写照。

苏轼的梅花诗多赞美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百花争艳的品质。来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得志,但自己却是豪放旷达的情思。“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如时。”此处的梅花已被拟人化,它不与百花争春,不惧严寒,尽情绽放。生动地表现了梅花孤高不羁的形象。而此时,苏轼正是被贬黄州,政治是上的失意,导致心理悲愤抑郁。

陆游笔下的梅花,具有强烈的人格意象。陆游咏梅诗是借梅花的高洁,坚贞。来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情。这在格调上比林逋,苏轼更高一筹。如“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他对梅花抗击寒风冰雪,笑傲开放的高贵品质的赞美,实际上表达了自己坚毅不屈,不肯迎合依附投降派的爱国热情。

二、高启的一生与“梅花诗”

高启“尤好权略,论事稠人中,言不繁而切中肯续,人莫不耸动交听而厌服其心。”“不羁赡才,爽迈有人,谈辩华给,惘然以为天下无人,一时武勇多下之。”年轻时,高启也曾有过精忠报国,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宏愿。但是却无人赏识,鸿鹄之志难以实现,从而产生了抑郁失落、孤愤难安的情感。

1351始,元朝处于兵荒马乱之中。此时,高启正在吴越之地游历,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仰天悲歌,泣数行下”(《悲歌》)。高启还创作了《吴越游记》十五首“愧无拯乱术,伫立空伤魂”(《过奉口战场》)表现出作者对当时满目疮痍的社会的担忧之情。在这样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大环境下,诗人感到惊恐,感到寂寞。这时的他需要朋友的相伴。于是他以梅为友,与梅对话,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不共人言为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诗中形象地描写孤独的梅花只有明月相伴,然后写自己没有朋友在身边,只能独自言笑,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想念之情。这在离乱之中借梅写友情也是高启咏梅的创新之处。

正十六年,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攻陷苏州,吴中地区由张士诚统治。当时的咨议参军事饶介对高启很是欣赏,有任用之心。但是高启却选择隐居青丘。“功名竞谁成,杀人便乾坤”(《过奉口战场》)这是作者看透了统治是用百姓的鲜血换来的现实,不愿与当朝统治者为伍,毅然决然的归隐。如:“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梅花九首》其二)“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江舟。”“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梅花九首》其二)“一尊欲訪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梅花九首》其二)“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住山中。”(《梅花九首》其二)“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西园咏梅》)“春晕冰绡倚竹低,罗浮却似武陵溪。”(《红梅》)“莫讶此翁偏赏恋,爱梅自古属幽人。”(《和娄秀才看梅》)“梦断月明秋渺渺,缟衣何似翠裙长(《题三香图》)这些梅花诗都显示了高启的隐逸情感。

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次年,高启被招揽至都城编修《元史》。,此时的他心情是激动的“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表明作者对朱元璋的功绩的赞赏。但是,明朝政权不久,文人便遭遇到大规模的思想清洗运动,文人的思想遭到禁锢,稍有不慎,就可能落最。“人命有通塞,主听无违从。失如鱼去波,得如云遇龙。”(《感遇二十首》其十八)。高启认为这样的政权统治令人窒息。《菽园杂记》卷二载曰“洪武间,秀才做官吃多少苦,受多少惊怕,与朝廷出多少心力?到头来,小有过错,轻则充军,重则刑虏戮。善终者十二三耳。”这让天性好自由的高启感到无比的痛苦。此时作者心中更多的是惶恐、忧惧。“翠羽惊飞别枝头,冷香狼藉倩谁收?”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帘外钟来初月上,灯前角断忽霜飞。”这些诗句无不展现了诗人惊恐、迷乱的现状。于是高启放弃户部侍郎的职位,去追求自由洒脱的生活。然而,诗人的惶恐避世并没有躲逃出这个充满危险的社会。后来高启为时任苏州知府的魏观写《上梁文》而得罪明皇朱元璋,最终被腰斩八段。在历代被屠杀的诗人中,可以称上最惨无人道的一幕。

三、结语

高启的梅花诗不仅有对高洁脱俗,坚贞不屈,雅致隐逸的传统梅花意象的继承,也有加入自己失落孤愤,寂寥思念,惊恐迷乱的内心状态,而赋予梅花全新内涵的创新。他的梅花诗是其充满矛盾,渐趋消沉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对咏梅诗的继承和创新在咏梅诗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启.高青丘集[M].金檀,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六[Z].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高启.悲歌[A].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湾:台湾商务印刷馆.

猜你喜欢

明朝
明朝货币制度变迁问题研究探讨
论明朝监察制度及对当代中国借鉴意义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
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的影响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
明《宣平王夫人张氏墓志》考释
浅析明朝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
明朝隐士略探
明代治黔措施略论
明万历援朝抗倭后朝鲜社会秩序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