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健康心理课堂的创建

2015-10-13

人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课堂氛围



浅谈健康心理课堂的创建

张海英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教育局招生办公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作为专职心理教师应把握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激励学生的教育原则,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重要阵地,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找到了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或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心理课上会很投入,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和积极探讨,从而实现心理上的成长。

关键词:课堂氛围;心理需求;内心体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线即以人为本的精神。其目标为发现学生价值、发挥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新。途径为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辅导。作为专职心理教师应把握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激励学生的教育原则,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重要阵地,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及思维模式,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作为心理教师必须彻底从学科教学思维范式转向心理辅导思维范式。首先应尽快转换角色观念:即完成由传统的管理者——服务者、灌输者——促进者、居高临下的“统治者”——师生平等关系的“首席执行官”的角色转换。其次应明确辅导活动课的价值追求之一是重视辅导关系的创建,重视辅导氛围的创设。活动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每个学生的心扉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打开的。而教师的作用是催化出温暖、安全的团体氛围,不断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辅导活动课的价值追求之二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索。辅导活动不强求学生能够当堂领悟,因为这种领悟是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思辨的一种升华,应该是一种豁然开朗,因此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绝非45分钟就可以搞定。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遵循规律,耐的住性子,不走形式过场。

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及内容,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教学目标要明确,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可体现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维度。认知目标是指对有关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如:什么是思维、情感和性格等。情感目标指形成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及对自己的积极态度等。如爱及感恩的情感、道德感、自信和负责的态度等。行为目标是运用有关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行为过程。如善于学习与思考,善于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等。在实际教学中,一堂课的内容确定后,教师应注意教学目标要因课而定,因学生而定,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如: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情感丰富且脆弱,个性不稳定,易烦躁,易出现自闭心理,认识上、行为上易出现极端。面对这种情况,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培养自知、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要灵活,以及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繁杂,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自行确定教学内容。如我在给各班上课时,尽量做到先听班主任和班干部分析班上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根据这些问题和需要确立教学内容,增强心理课的实效性。因为找到了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或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心理课上会很投入,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和积极探讨,从而实现心理上的成长。

三、合理设置课堂形式和结构,注重学生内心体验

形式新颖活泼,重在研究教材理念,不受制于教材框架,尽量博采众家之长。活动设计尽可能取材于学生现实生活,形式要新颖活泼。力求做到动感第一,情境体验,多元互动,主体抉择,和谐有序。课堂结构和模式方面:活动、体验、分享是心理活动课的重要环节,而活动的设计是整堂课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我不赞同追求固定的模式,我的理解是:心理课既是课又不是课,是课因为它排入了课表,有了时间限制,有了讲台;不是课,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教法和现成的模式,如果你刻意为了卡时间、卡环节置学生的感受而不顾,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你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心理老师。抓住教育的契机和学生情感的高潮,灵活创新、顺势适需,这样,心理课才能吸引人,才能激发人。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开拓者。我觉得关键在于是否达到你的教学效果,正像写文章一样可以有倒叙、插叙……

四、恰当运用辅导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心理辅导课的方法其目标在于有效地创设情境:比如音乐导入法、设疑激趣法、妙用故事法、激情演讲法、情感感染法、开门见山法等。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都要因教学内容而定,如此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至于辅导技巧我将尽力学习,严格遵循专业操作要求和原则,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即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把细心、关注、洞察、发现贯穿在与学生接触的全过程;

(二)聚焦:比如在讨论前,教师往往要先确定讨论形式,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交谈对象;在提出一个讨论的问题时,会让学生静思几分钟,使其思维能够围绕关键问题而展开。另外,对于某一情境的讨论,教师要依据辅导目标来提问,以使学生回答的范围不会太宽泛,从而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在讨论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发言抓不住要害、内容很多、涉及方方面面、语句冗长甚至离题的现象,此时教师就要设法找出关键问题,缩小讨论的范围,以达到重点突破的目的。

(三)接纳:教师要接纳全部学生和学生的全部,通过发自内心的微笑、点头、欣赏、聆听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喜欢我”;接纳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用集体的力量去否定个别学生的不同观点。

总之,教师要转换“教育者”的角色,转变教学思维范式,以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人格魅力,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及内容,精心选择主题,精心设计课堂形式和结构,恰当运用辅导方法和技巧,那么我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将越来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孩子们像鸟儿一样快乐的歌唱,像花儿一样尽性地绽放。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非常享受心理健康课带给我的快乐,我将永远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04)

[2]郭瑞红.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J].教学与管理. 2003(27)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82-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44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课堂氛围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兴趣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学生心理需求角度下的管乐训练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