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2015-10-12吕征黄海量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教育

吕征 黄海量

摘 要:“90”后大学生有着非常显著的时代特征,他们有区别于“8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心理素质,对此,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该文通过问卷调查,从思想政治、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思想学习生活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025-02

为了更好的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以便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我们对人文社科学院2014级新生进行了一次调研,内容涉及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

1 调研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共120份,收回120份,有效问卷117份,涉及法学、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调查对象均为1990后出生,其中男生36人,占31.62%,女生80人,占68.38%;学历层次均为本科,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同学中,班级干部有24人,占20.51%,学生会干部7人,占5.98%,社团干部20人,占17.09%,普通同学65人,占55.56%;独生子女26人,占22.22%,生源地为城镇的24人,占20.51%,农村93人,占79.48%。

2 调研结果及分析

2.1 在政治思想方面

(1)关注时政,对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有较高的认同感。

调查显示:学生在阅读报纸时,60.6%的人关注国内外新闻和教育;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就问题上,86%的学生认为成就巨大,6%的学生认为巨大。以上情况表明,多数学生关心时政,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取得的成就认同感较强。但也有近三成的同学不太关心时政,把体育娱乐作为日常关注的重点,有少量的学生缺乏自豪感,认为国家取得成就于己无关。

(2)在人生目标、申请入党方面表现出积极进取,但入党动机有待于进一步教育引导。

调查显示:82%的学生认为人生目标是实现自己的价值;74%的学生认为成为一名大学生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申请入党方面,共有96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占学生总数的82.05%,而94%的学生认为很需要加强政治理论培养。

而在个人信仰上:57.26%的学生信仰共产主义,35.89.%的人目前暂时没有明确信仰,信仰宗教及其他的各占3%。

在入党动机上,因信仰共产主义而申请加入者有54人,占申请者的56.25%,与信仰共产主义的比例基本持平,但因有利于就业及个人前途而申请入党者有34人,占35.42%。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不再仅仅把共产主义作为个人的信仰,部分学生出现了信仰的危机或真空,与之相应,出现了部分学生在入党动机和处理个人、国家、集体利益上功利色彩浓厚,“90后”大学生看待、处理问题更加实际。

(3)人生态度积极、健康,具有服务、奉献、务实精神。

调查显示:98.5%的学生认为人的一生应当不断奋斗,87.9%的学生认为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100%的学生乐意为他人服务,并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同时认为个人利益不能高于一切。98.5%的学生认为应当正当的索取,积极的奉献,97%的学生认为不能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在处理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认为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者有22人,占18.8%,国家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者91人,占77.78%,个人利益为主,兼顾国家利益者3人,仅占2.56%。在对“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认识上:36.75%认为完全错误,59.82%认为也对也不对。

(4)道德素质方面崇尚传统道德,认同诚信做人。

调查显示:94%的学生认为应继承并发扬光大仁、孝、礼、义等传统道德,对像长江大学的大学生舍己救人这样见义勇为而负伤甚至失去生命的人,52%的学生认为是英雄行为,值得学习,但也有22%的学生认为太傻了,死伤不值得。对于诚信的看法,78%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72%的学生认为造成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社会风气造成的。对于考试作弊,62%的学生认为应实事求是,坦荡做人,即便别人作弊得了高分我也坚持不作弊。

2.2 在学习生活方面

(1)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学习风气良好。

调查显示:92.31%的学生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其中76.92%对所学专业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90%的学生坚持或基本坚持听课,85%以上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课,并对自己的学生成绩有较高的期望值;94%的学生没有考试过作弊。这些表明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风气较好。

(2)追求知识,渴望成才,但是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业缺乏规划。

调查显示:进入大学,84%的学生希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42%的学生最想让学校组织学术讲座报告。显示出“90后”大学生渴望成才,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但在学习计划等方面,80%的学生缺乏规划或调整;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是仍然以求助于老师或同学作为处理方法,占72.7%,这从一个方面表明,许多大学新生入学后未能适应大学的教学,仍采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50%的人课余时间用娱乐休闲和其他事情,用于社会实践和学习的比例分别为10.6%和34.9%,缺乏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规划。

(3)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校组织的活动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对学校环境有较高的认同感。

调查显示:80%左右的的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参选学生干部方面,89.4%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是对自己的能力的锻炼,有利于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学生参与学术讲座、论坛及社团活动热情较高,近100%的同学分别参加了公益实践型、理论学习型、文学艺术型和体育休闲型社团,48%的同学参加社团是为了增加见识、经验。90%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表示满意。

(4)生活中出现问题后能够积极地面对和处理,对传销、网恋等现象有较清晰的认识。

调查显示: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采取较为恰当的方式去解决,并能主动保持和家人都联系,汇报自己在校情况。在对待贫困等问题上,学生认识也比较充分。89.3%的学生对传销有一定认识,尚有部分同学对此不了解。在网恋、婚前性行为等问题上,学生的认识不一,需要予以关注。

2.3 心理方面

调查显示: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的问题由大到小主要是——个人前途及就业、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恋爱问题、国家发展问题。近半数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了解,并表示在遇到心理问题是将选择心理咨询。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特征、心理特点因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早熟,他们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主流价值观是积极进取、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体现出社会与个人的和谐统一,他们也更注重实际、实用,体现出较高的社会性;学习态度端正,学习风气良好;能够处理好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但由于受社会多元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受各种观念冲击,还存在思想上的误区,如部分同学缺乏信仰、功利心比较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业规划、如果不会的知识不能及时补救,随着课程量的加大和难度的加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等。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学业、生活加以适当教育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3 应对策略

针对“90后”大学生存在的上述问题,在今后的政治思想教育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体系

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变到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的道路上,学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入学带来新的挑战,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高校而言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结合专业特点,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等平台,把倡导理想信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统一起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成长成才中自觉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促进“90后”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思想状况也不断变化,学生工作如果还固守过去的管理理念必然会带来许多的问题。高等教育到了大众化阶段,对于学生管理而言,首要的是要转变管理理念,摒弃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从以“结果管理”为目标的学生管理理念,转变为以“过程管理”为重点的和谐的管理理念。教育者自己要先实现几个转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转化;在教育模式上,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和多向沟通转化;在教育重点上,由过于理想化的宏观目标教育向宏观目标与人的自身需要相结合转化;在信息化手段上,向网上疏导与网下引导相结合转化。

3.3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身心平衡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的研究,“因材施教”。加强与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交流和联系,并利用工作之余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意观察新生心理普查中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生生活,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开设非常欢迎,但对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不是很认可,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关心时政,同时学会如何进行学业和职业规划,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4 加强日常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

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利用班会及周日晚点名等时间,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性的教育,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给学生更多锻炼自我、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的同学,为班级营造的学习、生活氛围。

4 结语

只有准确把握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指导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更有效地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瑞年,何骏敏.“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新挑战[J].中南论坛,2009(1):8-10.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