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罗红对“502”胶显现手印的增强效果研究

2015-10-12王忱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9期

王忱

摘 要:潜手印的显现方法中,“502”熏显法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方法。但由于“502”熏显出的指印纹线呈白色,在浅色、白色客体上显出的指印反差小,不易拍照提取,为后期的指纹鉴定等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一直以来,罗丹明6G是最常用的增强以氰基丙烯酸酯显现的汗液指纹。然而,经过实验显示,一种名叫尼罗红的较为新型的荧光染料的荧光度比罗丹明6G强200倍,更有利于增强指印的显现效果。

关键词:手印显现 尼罗红 染色处理

中图分类号:O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015-01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是针对现场中常见的几种客体上潜在手印的“502”胶显现后反差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用尼罗红和罗丹明6G进行后期染色处理,增强手印的反差效果,并分析对比尼罗红与罗丹明6G的染色效果。

1.2 实验检材的制备

准备白色塑料袋、载玻片、锡箔纸、浅色瓷砖等客体。根据手印的处理方式分为尼罗红染色组、罗丹明6G染色组,分别记录为N组、L组。一只手从大拇指到小拇指分别编号1、2、3、4、5。例如右手尼罗红处理的汗液指纹NH1、N2、N3、N4、N5,左手罗丹明6G处理的汗液指纹记录为L′1、L′2、L′3、L′4、L′5。

在制作指纹前先用肥皂将双手洗净,彻底晾干后带上新的塑料手套5min左右。随后取十个载玻片双手依次捺印,平均每个指头按压时间为2s~3s,保持指面与客体间不发生形变和移动,作为尼罗红后期处理的汗液指印,记为N组。随后再带上手套5min,待手出汗后,循环上述操作制作后期要用罗丹明6G处理的汗液手印。以此同样的方式在其他的客体上进行操作。

1.3 实验材料

药品:北京化工厂生产的“502”胶水、罗丹明6G、尼罗红、无水乙醇。

实验用具:烧杯、滴管、玻璃棒、电子秤、一次性手套、口罩、翻拍架、尼康数码相机、ESZX-3型“502”熏显柜、多波段光源、黑色衬纸。

1.3.1 罗丹明6G配方

取0.5g罗丹明6G粉末,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溶解。配好的染色液呈粉红色[1]。

1.3.2 尼罗红配方

尼罗红可溶于不同的有机溶剂,且产生的荧光强度都不同。我们取1mg尼罗红粉末,溶于100mL的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溶解,呈现红色。

1.4 实验注意事项

由于“502”具有挥发性、刺激性,因此在后续的染色过程中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免对室内的空气造成污染,对人体呼吸道造成损伤[2]。

用罗丹明6G染色时,若客体表面多余的染料冲洗不净时,会使纹线模糊,降低手印清晰度,染料附着过多反而会降低发光强度甚至不发光;若冲洗后染料附着太少,可反复多次染色,调整染色时间和冲洗量,均可控制染色厚度。

尼罗红在配置时所需的量非常少,一定要充分搅拌均匀,以免造成尼罗红溶解不充分,在客体上的吸附性不强,导致染色效果不佳。并且涂抹尼罗红染色剂后用吹风机小风量烘干客体表面多余的染色剂,增强反差。

1.5 实验操作

汗液指印的熏显及后续染色。

将有汗液指印的载玻片放入“502”熏显柜,将熏显柜里面的小碗加满水,在用锡箔纸做成的小杯中滴入50滴“502”胶水,并放到加热器上。把循环时间调整为20min,选择操作面板的自动程序,开启开关进行熏显。熏显完毕后先用相机拍照固定,记录为W(无后期处理的“502”熏显的指纹),然后分别用罗丹明6G和尼罗红染色,橙色滤光镜下观察紫外灯照射的指印,并拍照固定,具体操作如下:

用1号滴管吸收尼罗红分别涂在标记有N的经过“502”熏显出的汗液手印处,半分钟后,用清水将表面的染色液冲洗净,晾干后,用适当波长的激光光源照射客体表面,相机加一块橙色滤镜拍摄荧光指纹。

用2号滴管吸取罗丹6G涂抹在标记有L的经过“502”熏显出的汗液手印处,待充分挥发后,用清水将手印表面的染色液冲净,自然晾干后(也可用吹风机小风量烘干),相机装上橙色滤镜,在紫外灯和激光下拍照。

对白色塑料袋、浅色瓷砖、锡箔纸上的汗液手印处理方法同上。图1、图2分别为玻璃客体和锡箔纸客体上的指印染色处理对比。a

2 结语

经过“502”熏显尼罗红染色样本,在适当光源下,可以看到明亮的黄色荧光指印。比染色前“502”熏显出的指印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尼罗红对氨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有良好的吸附性,也可能是尼罗红在聚合物的疏松结构里易于发光,吸附在聚合物指印上的尼罗红可发出明亮的黄色荧光,而没有生成聚合物的背景则荧光很弱,因此,染色后一般不用清洗。尼罗红与最常用的荧光染料罗丹明6G相比,优越之处是它在紫外光源、蓝光灯及激光激发下均可产生较强的荧光,使没有激光器的基层单位也可使用,应用范围广。另外,尼罗红染色后不用漂洗,这也是一个优点。而且荧光效率优于罗丹明6G。两种染料各有优缺点,在实践中相辅相成,应当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亚平,郭威.指纹学教程[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蕊丽.“502”显现潜在手印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