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2015-10-10王卫霞汪立夏

老区建设 2015年16期
关键词:江西省江西发展

王卫霞 汪立夏

在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中,保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是理想目标。但在具体实践中,这四要素并非是并行上升,而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纽带,形成交叉影响的一种螺旋发展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不同的要素作为主牵引力来引导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在发展的重点、机制和动力等方面呈现各自的特点,从而构成不同的发展模式。

江西省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以拓展办学场地、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学科专业等达成办学规模的扩张和办学结构层次的延伸,即以外延式发展模式为主导。这一发展模式对提高江西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满足江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规模扩大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江西省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面临的突出问题。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已提出:江西省将逐步实现江西高等教育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即今后一个阶段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模式是以提升办学质量为主导的内涵式发展模式。

那么,在内涵式发展模式中,需要重点关注江西省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哪些核心问题?解决这些核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当前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本研究以系统理论、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理论等为依据,探究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期望对当前江西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探索与改革有些许价值和参考意义。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理论

高等教育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理论从系统论角度为我们认识和处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思路和研究方法[1]。

系统理论要求在考察和研究问题上要从整体出发,对于江西省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要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中探寻基本规律、从全国各省区的比较分析中发现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制度与政策的差别,及这种差别引起的不同结果。在分析、解决问题上系统理论还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分析高等教育的质量要素时,并不排斥规模、结构、效益等要素,而是将它们看作是整个系统中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潘懋元先生于1980年提出了教育内外部规律理论,其中外部有关系规律指的是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与整个社会系统及其他子系统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2]。该理论认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方面,教育必须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要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高等教育区域化使得高等教育对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做出敏锐的反应,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专业设置、资源利用等方面做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的改革变化。因此,适应性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属性。

(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理论

在教育标准分类中,我国过去一直比较注重借鉴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的大学分类标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分类有广泛影响。其主要特点是根据高等教育机构所授予的学位层次、学术性、研究水平等维度为标尺,把高等学校纵向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四个层次。这种强化学术、纵向分层性质的分类方法,促进了学术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但也误导其他类型高等学校重学轻教、追求层次上的攀高,陷入同质化发展的误区。相比而言,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3],主要以人才职能、培养类型为分类标准,并兼顾考虑培养年限与学位层次,比较符合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基本国情,因此对我国更为适用,可以作为江西省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制定分类指导政策的参考依据。

二、江西高等教育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等教育发展极为不平衡

据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全国高校名单,截至2013年6月2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198所(不含独立学院),江西79所,高校数量排全国14位[4]。但从重点高校数量来看,一流大学缺乏,无985高校,只有1所“211工程”大学。江西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在全国地位偏低,2012年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在全国排名仅在26位[5]。从高等学校办学类型看,江西民办高校走在全国前列,公办民办高校发展很不平衡。2000年民办高校仅为1所,至2013年已发展到16所,在校生从1000人发展到10万余人,民办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在全国排名第3。[6]

从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看,研究生教育所占比例过低,高层次人才非常缺乏。首先,研究生培养规模总量很小,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教育更加薄弱。2013年,只有2.5万在校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才招收211人。在校本专科生与研究生之比为33.73:1,硕士生与博士生比例为30.16:1,远远落后与国家平均水平的13.9:1和5.1:1。其次,学位类型结构比例失调。至2013年底,江西省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2个,均为学术型学位点;专业学位仅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且在专业布点上空白点太多。再次,培养质量有待提高,高水平学位论文不多。截至目前,只有南昌大学于2012年获得1个 “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江西农业大学于2011年获得1个“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7]。

(二)高校分类定位不明

与江西4000多万人口相比较,原有江西的十几所本科高校和十几所专科高校远远满足不了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在向大众化转型的过程中,江西通过新建和升格等途径,使得高等学校数量猛增。其中本科高校从1998年的13所增加到2013年的27所,专科高校从1998年的24所增加到2003年的52所[8]。数量的增加使得江西高等教育从小省变成了高等教育大省。但高等学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追求升格、缺乏特色仍是江西高等教育中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的现象。

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的专业扩大化。九江师专、医专、财专合并成九江学院;宜春高专、医专合并成宜春学院等。上述举措使得老大学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综合化倾向,高校合并也使原来行业或职业特色比较明显的高校失去了原来学校的行业或职业特色,因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型大学越来越少。

高校盲目升格现象在江西同样普遍。高职、高专、民办高校的基本职责,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但江西省先后有萍乡高专、景德镇高专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升格的初衷有多种,但大量的把原本作为技术工人培养的学生纳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范围,直接导致技术工人的短缺,这是造成当前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与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针对这些现象,国家早在1993年就已提出“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为什么这个问题延续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制度环境和资源配置的影响。目前比较盛行的高校分类方法是以强化学术纵向分层性质为主的分类方法,学术研究被看作是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更高级的职能;层次在上的高校一定比层次在下的高校水平更高;相应的评价机制、经费投入与资源分配机制均以此分类方法为参照。这是造成当前江西高校盲目升格、合并、综合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是就高等学校自身而言,特别是高职院校为争取改变其自身在高等教育分类体系中看似“次等”的地位,仿效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三是缺少引导高校分类定位、特色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虽然江西在近些年,实行了“名校建设工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高等教育“十大工程”,但这些举措大多是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实施的,缺乏自主性、创新性、针对性的手段。而且政策也缺乏系统性和法规性。各项政策总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缺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更没有以法律法规形式形成固定的改革条文。

这些因素不仅导致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教育之间边界模糊,偏离了各自本应有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方向,而且由于类型定位单一,造成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持续短缺,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失业矛盾进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学科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

前几年一些高校在加速扩张的同时,办学追求面面俱到、大而全,希望快速整体推进,实现全面赶超,结果导致学科专业设置雷同,同质化办学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和优势。从江西省普通本科院校所设置的学科专业来看,各院校平均设置专业数44个,其中绝大多数学校都覆盖了6个学科类别以上。本科专业设置相对集中,基本上每个学校都开办了工学类、管理学和文学类专业。普通本科院校设置最多的专业有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等,而满足江西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却非常紧缺。

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产出了一大批专业结构相同且不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求的学生,从而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现象的发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构性失业”。[9]据相关研究,江西高校目前的本科专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不少专业,如计算机、法学、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而采矿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人才供应紧张。

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原因与高校片面追求办学规模、追求办学利益、对市场需求调查和预测的缺乏等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经费划拨标准有极大的关系。目前江西用于高等教育事业的经费还十分有限,为了提离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采取抓重点的策略,向部分高校实行经费分配上的倾斜。因此,造成另一部分高校不得不将扩大招生规模,多收学费,增加教育经费作为学校开设新专业的目的。

(四)高校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能力不强

培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式。江西省在世纪初确立了包括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精深铜加工产业等14个重点发展的产业。虽然各高校近年新增专业中与江西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较高的契合度,但是这些专业都是新办专业,其培养规模与质量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江西高校在科技创新能力上也较薄弱。至目前为止,江西省在国家重大创新项目、攻关项目中尚无首席科学家,在国家重要机构中尚无智囊人才,高校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的例子也为数不多,说明江西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小。

高校是文化智力最集中的地方。传承、创新、引领是高校实现文化引领职能的重要使命。高校不仅自己要创建优秀的文化氛围,而且要向社会输出文化、输出思想、输出文化工作者,把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建设文明社会、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但目前江西高校在江西特色资源,如红色资源挖掘利用,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方面作用发挥仍不够。

三、对策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扩张,江西高等教育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应当把握阶段性的特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围绕江西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优化高校结构布局、明确高校类型定位、合理布局学科专业、提升江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从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的跃升。

(一)优化调整高校结构布局,增加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完善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等学校体系。高等教育发展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系统,系统内各高校对应相应的市场份额。每所大学以自己的特色满足着不同的社会经济需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志向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

从江西省高校的数量上看,已基本能满足需要,因此应从宏观上把握适量增设新的高校,立足办好现有每一所高校。进一步明确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职业类学院等不同类型高校发展定位,完善高校分类管理体系,引导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江西高等教育在结构布局上主要表现为高层次比例太小。因此,发展研究生教育将是今后若干年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博士生教育。此外,江西省重点建设高校应尽快坚决地退出高职高专教育领域,致力于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加大研究生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模;一般本科高校逐步缩减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高职高专院校则应坚持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特色,放弃盲目追求“升本”,积极探索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高等学校体系的结构调整优化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但在现阶段,这种做法却很有可能阻滞高等教育结构的自主调整与自我优化。因此,要根本解决高等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不能再单纯依靠政府的制度和政策的推动与扶持,而应通过建立更加科学的分类体系和标准,引导高等教育结构的自主优化和理性发展。

(二)调整高等教育类型,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上文提到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关于高等教育类型的划分,更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因为与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的大学分类标准研究的是美国大学标本不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考虑的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它全面概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因而大体上能适用于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分类,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适性。也就是说,它可更好地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类型划分的参照。更为重要的是,该分类法中的每种类型都各有其培养目标、发展方向,都可以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因此,在调整江西高校的类型定位时:首先,确立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都可以成为一流水平学校的理念,建立各级政府公平配置教育资源的机制,使教育资源不仅向“211工程”重点大学倾斜,也向优质的行业大学、地方大学、高职高专院校倾斜,使所有高校均有追赶的目标。其次,对江西总体高等教育需求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高等学校的类型和规模,既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又使高等教育在江西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再次,通过规划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准确定位,引导高校根据“唯一性”和“独特性”特质,实施差异化发展道路,才能发挥不同层次和类别高等学校的作用,形成一个多样化的、分工清楚、定位明确的江西高等教育系统。

(三)科学合理布局学科专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依据现有高校的学科专业基础,积极调整和整体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满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是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高校在灵敏反映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获得了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把握了学科发展方向。因此,要使江西高等教育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要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江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以及能够引导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如此才能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能够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二是完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规划。增强学科专业规划的前瞻性,超前部署一批与江西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及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优势重点学科群和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同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江西自然、人文的独特资源,结合高校自身的既有优势以及结合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并集中一批人、财、物重点建设和发展优势学科。首先在投入上向优势学科倾斜,构建起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共同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的多元投入机制,其次重点建设一批服务于优势学科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要将本校、外校甚至是外省的科研领军人才延揽和集聚到优势特色学科上,形成优秀团队。在全省高校建立若干个优质科研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包括实验室及试验设备、课程资源、图书资料共建共享平台,建成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特别是要在全省范围内成立高校开放课程共建共享联盟,共同开发网络学习课程,推进本、专、高职类优质课程资源上网,探索课程资源协同建设、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学分互认等合作机制,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江西在线教育品牌。

三是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江西省社会评估发展,加强省级统筹为主的政府评估,走政府评估、社会评估、高校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成立省级教育评估协会等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开展省内大中小学的教育评估业务服务,将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评估纳入其中,并将第三方评估的结果与经费拨款、学科专业设置等挂钩。这一做法在某些省份已经先行启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如广东省近期成立了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还有成立较早的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都是专业化的评估机构。

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的退出机制。省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开展江西省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主要工业园区人才需求预测,每年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公布预测报告;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制度,定期公布全省各个高校、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健全高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重复设置过多、社会需求不大、就业前景不好、现有基础不实的专业,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四)提升高校服务经济建设能力,为江西绿色发展助力

2012年,江西率先在全国启动“2011协同创新计划”,为提高江西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政府要进一步明确选择标准,重点支持那些符合“江西急需,全国一流”条件,具有解决重大问题能力的协同创新中心,或者已具备重大机制体制改革基础,前期培育成效明显的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由松散、短期、单项,向实体、长期、系统合作转变。

鼓励高校不断增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瞄准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建设等,促进产、学、研、用紧密融合,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的新空间。

加强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建成一批高水平决策咨询研究机构,积极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切实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江西文化底蕴深厚,要发挥高校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主力军、生力军作用,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四、小结

尽管本研究对江西省内涵式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但仍有其它一些因素,需要加以考虑。如师资队伍建设是制约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校际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和制度如何建立;教育经费投入如何保障内涵式发展的需要等等。这些制约江西高等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重大因素和难题,都是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孙科,张美华.系统理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与学校效能[J].高等农业教育,2002,(11).[2]潘懋元.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88,(3).[3]楚江亭,郭德侠.关于建立我国教育标准的思考--兼论UNESCO《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主要内容[J].教育理论实践,2002,(10).[4]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新批准的学校名单.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29/201306/53565.html[DB/OL].教育部网,2013-07-01.[5]朱虹.实现江西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M].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13,(5).[6]江西教育概况.http://www.jxedu.gov.cn/jytj/2012jytj/2013/06/20130613032924712html [DB/OL].2013-09-04.[7]朱虹.在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http://news.jxgdw.com/jszg/2219050.html[DB/OL].今视网,2013-09-04.[8]江西统计年鉴-199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9]谭光兴.真诚的探索——基于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江西省江西发展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考了个大的
我爱江西奶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