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探讨

2015-10-10沙筱平

老区建设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党委政府党组织党员

沙筱平

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探讨

沙筱平

新兴媒体的发展应用,为党联系群众搭建了新平台,为党引导群众开辟了新途径,为党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提供了新手段,为党接受群众监督营造了新环境。社区党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党建网站、网络联系平台、社区党建论坛、网络意见交流平台、网上图书馆、网上缴党费服务、手机短信或飞信通知服务等,使新兴媒体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和主渠道。

新兴媒体;社区党建;对策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胡锦涛也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新兴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为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新手段和新载体。

一、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优势所在

在现代社会,媒体是统治阶级推广其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新兴媒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

(一)新兴媒体的涵义

一般而言,新兴媒体就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各种形式的新型传播媒介。它以网络、移动通讯等技术为核心,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随着4G的广泛应用,手机媒体已成为“第五媒体”。新兴媒体有很多种,诸如互联网、音视频、手机飞信、QQ群、微信、微博、集团号等。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具有快速、开放、互动的传播特点。特别是当前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实现了有效结合,通过手机上网更是缩短了新闻事件等信息传播所需的时间。

(二)新兴媒体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优势

1.新兴媒体搭建了党联系群众的新平台。新兴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即时性、超时空性、共享性,使传统的自下而上的层级制沟通方式转向扁平化沟通方式,极大地缩短了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距离,为党委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干群沟通提供了新的平台。各级党政、人大、政协、司法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及公职人员纷纷开通微博,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日益成为党委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实现了党委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实际工作。

2.新兴媒体开辟了党引导群众的新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受到时间、地域的局限,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让电视可以“读”、广播可以“看”、报纸可以“听”,舆论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为党委政府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开辟了新途径。而且,新兴媒体的双向互动,颠覆了传统媒体“传者→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亿万网民不仅是信息消费者,也是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众多网民意见的汇集自然就形成了舆论,并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网上舆情,建立了一整套支持系统,从响应速度、信息发布、行为引导、应对成效等方面建立量化指标,以现代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回应网民诉求的能力。实践证明,利用新兴媒体统一思想、宣扬主张,引导群众、推动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

3.新兴媒体提供了党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新手段。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世界已经离开了(单纯)依靠暴力和金钱的时代,而未来世界的政治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强大的语言文字优势,达到暴力和金钱无法达到的目的。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当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工具,更是一块争夺异常激烈的思想舆论阵地。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这块垄断的阵地加紧对我国社会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的渗透。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打破西方的“信息霸权”,掌握新兴媒体的话语主导权,充分利用新兴媒体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宣传服务,把新兴媒体打造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

4.新兴媒体营造了党接受群众监督的新环境。新兴媒体形成的网络舆论监督使得群众监督党委政府的渠道更为通畅和有效,因为这种监督更直接、更彻底、更真实、更尖锐、更加不留情面。近年来,各地陆续推出了“网络问政”、“官方微博”等参政议政的互动平台,为党委政府听取社情民意、接受群众监督营造了新的环境。

二、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社区党员,并及时地将他们的建议反馈上来。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为社区党建服务。

(一)建立社区党建网站,及时、有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这是利用互联网已经得到普及的普遍性。如前所述,网络大众化在飞速发展,而每个家庭基本都具备电脑设备或手机,因而网络普及的发展成为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不用每次活动都要登门动员,也在更大程度上节省了活动经费。通过建设社区党建网站,能够更好地宣传党的最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是非对错的判断力。

(二)建立网络联系平台,对党员进行定期的党性教育

这是利用当今人们最喜欢用网络作为联系方式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联系平台,比如设立本社区党组织的网站、建立本社区党组织的QQ群、开通本社区党组织的官方微博等等,让社区的每个党员都成为社区党建网站以及QQ群里的会员,开设网络思想文化的教育课程、设立关于热点难点的发展论题进行讨论、微博微信上及时发布消息和通知,等等,这样就能定期地对社区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员们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理论。

(三)建立社区党建论坛,让党员对时事政治进行讨论

这是利用当今网上的各种论坛比较受广大网民欢迎的特点。社区党组织应该建立关于时事政治以及社区党建情况的网络论坛,让社区党员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充分表达对当今时事的看法和观点,调动社区党员关注时事政治的积极性,使社区党组织时时掌握辖区党员的政治积极性和看法。避免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党员思想脱离的现象发生。

(四)设立网络意见交流平台,设置社区党组织书记热线或者社区党组织书记信箱

这是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可以成为言论自由的基本保证。通过网络,让辖区党员们可以署名或匿名的方式对社区党建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可以直接与社区党组织的领导进行电话或网上交谈,而社区党组织要及时回答各种问题,不能拖沓不办,避免“衙门”作风。由此,不仅可以培养辖区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更能增强其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平等意识,使其更加热爱党,能够为社区的党建贡献力量。

(五)建立网上图书馆,鼓励辖区党员多读书

这是利用网络信息更新的及时性。网络文化常被称为快餐文化,主要是因为其信息更新的速度快,社区党建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开设网上图书馆,并及时地更新图书馆的信息内容,为党员们提供便捷的阅读途径和广阔的阅读空间。现在人们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来读纸质的书,利用上网读电子书不受空间的限制,既不会耽误自己的正常工作又可以在闲暇时去网上读读书,这样可以使党员们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能够不断地学到新知识。

(六)开设网上缴党费服务。这是利用网络购物、网银转账的便捷特性

由于社区人员的工作性质复杂多样,有固定党组织的单位的党员还容易组织各种活动,而那些退休、下岗和外地党员就不容易组织了,很多社区党员长期不交纳党费,甚至是没时间去缴纳或者不知道去哪里缴纳。社区党组织开通网上缴党费的服务,可以方便党员缴纳党费。对于缴纳党费的情况,可以在网站公开名单,借以敦促其他党员按时缴纳。

(七)开通手机短信或飞信通知服务

这是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和飞信省时又省力的特性。现在上网很普遍,但对于一些年老的、文化水平低的党员来说,上网不方便,而大多数社区党员都有手机,开通手机短信或飞信通知服务,不能及时上网的党员,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收到最新的通知和提示,就能够及时了解社区党组织的动态和活动安排

当然,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所以,社区的上级党组织部门要负起责任,加强网络知识培训,使政工干部深入了解网络、熟练操作网络、善于控制网络,人人都成为“网络高手”。同时,要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构建法律和道德防线,为网络政治思想工作的健康开展提供保障。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2(1).[3]魏玲.新兴媒体提升思政理论教育实效性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4]张诤.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电子政务,2011,(1).

[责任编辑:上官涛]

沙筱平(1960—),男,安徽省六安市委党校政工师。(安徽六安237009)

猜你喜欢

党委政府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建立党委政府与商会常态化沟通制度问题研究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系列报道】广东民政“十二五”规划回顾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热情给力 “十二五”广东民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高速发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