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背俞穴合局部围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0例临床观察

2015-10-09介思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针刺

介思等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结合局部皮损围刺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结合局部皮损处围刺,每周3次;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并外用卡泊三醇。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运用PASI评分来计算临床疗效。结果:两组PASI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PASI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背俞穴结合局部皮损围刺对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口服复方青黛胶囊联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

【关键词】针刺;寻常型银屑病;背俞穴;围刺

【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61-02

银屑病是一种顽固性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皮损浸润炎症,慢性红斑鳞屑,鳞屑增厚。具有易复发,病程长的特点,临床上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尤以寻常型多见。银屑病类似中医学中的“白疕”“蛇风”“松皮癣”“白壳疮”等,笔者运用针刺背俞穴结合选择性皮损围刺法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皮肤科患者80例,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828±1089)岁,病程2~26年,平均病程(12.78±826)年,银屑病PASI评分(768±335);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1.37±1104)岁,病程3~24年,平均病程(1356±871)年,银屑病PASI评分(790±32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PAS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皮肤性病学拟定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的诊断标准: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及大小不等的斑片为主,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一层光亮的薄膜,薄膜下面可有点状出血。斑块皮损较久,基底浸润,周围炎性红晕不明显,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皮损稳定,无新的皮损出现,炎症较轻。纳入标准:①符合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的诊断标准患者;②年龄18~65岁;③医从性好;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患有严重心、肺、肝、肾脏疾病及糖尿病患者;③有精神疾病或惧怕针刺,不能配合治疗者;④近2周内服用过类固醇类药物;或1周内服用过维甲酸类药物或外用过类固醇制剂。

1.3治疗方法治疗组:①针刺背俞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肾俞,选用天津华鸿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汉医牌025mm×40mm规格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选定穴位,患者采取俯卧位,用75%医用酒精消毒选定处,肺俞、心俞、膈俞、肝俞直刺进针08寸,肾俞直刺进针1.2寸,肺俞采用泻法;心俞、膈俞、肝俞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肾俞采用补法行针,得气后留针30min。②皮损局部围刺:选取而处边界清楚的斑片状皮损,以酒精棉球消毒后,用025mm×25mm毫针在距皮损边缘02cm处进针平刺,针尖朝向皮损中心,针距约2~3cm(据皮损大小确定),留针30min,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每周3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8周。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陕西天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05g/粒,国药准字:Z20010157),每次4粒,每日3次,并予皮损局部外用卡泊三醇软膏(香港澳美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10g/支),每日1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8周。注意事项:①治疗期间禁烟酒辛辣之物;②劳逸结合,注意休息;③操作时注意消毒,防治感染;④拔针时应及时按压,防止针眼出血。

1.4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以PASI积分变化为依据评定综合疗效。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详细记录患者皮损的红斑、鳞屑、浸润及皮损面积大小等客观指标,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皮损进行PASI评分。银屑病皮损PASI分数=[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程度分(D+I+E)×02]+[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程度分(D+I+E)×03]+[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程度分(D+I+E)×04]。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积分值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70%>积分值减少≥3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病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脱落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自行使用其他治疗银屑病药物,治疗组无脱落病例。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94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新的皮损及其他不良反应出现。

3讨论endprint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中国普通人群发病率约1%左右,现代医学认为其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T细胞功能的异常引发继发性的表皮KC过度增生。王雨娟认为CD4+T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和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TNF-α和IL-2在银屑病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骆云霄认为IL-18和IP-10可趋化炎症介质到病变部位,从而对银屑病皮损起到促进作用。西医治疗主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各种生物治疗。

中医学认为银屑病可因外来风热之邪,侵袭肌肤,邪气聚结于腠里,以及七情内伤,郁而化热,热毒藏于营血,发为红斑。病程久则致气血运行失调,气滞血瘀,皮肤失去濡养,从而发生肌肤甲错,皮疹鳞屑等症状。通过针刺背腧穴可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从而使气血运行通畅,肌肤得以润养。针刺肺俞可起到疏风泄热、固表、调节皮肤机能的作用。心俞靠近心脏,与心脏内外相应,心主血脉,针刺该穴可疏通血脉,行气活血。膈俞为血会,历代医家常用此穴治疗血证;针刺肝俞能畅通气机、行气活血、调节情志。肾为先天之本,针刺肾俞可固养先天,补益正气,扶正驱邪。患处给予围针刺可达局部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促进皮损恢复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围针刺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IgE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并能改善免疫反应所导致的炎性因子升高情况。针刺疗法无毒副作用,且疗效确切,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9-302.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5-146.

[3] Fredriksson T, Pettersson U. sever psoriasis-oral therapy with a new retinoid[J].Dermatological,1978,157:238-240.

[4]周兆坤,周广明.银屑病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2):291-294.

[5]王雨娟,武三卯,骆志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IL-12和TNF-a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18(4):327-328.

[6]骆云霄,盛晚香.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8 和IP-10 水平的检测[J].武汉大学学报,2007,28(3):392-393,403.

[7]高宏,李雪珍,叶文伟,等. 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积分及血清IgE 的影响[J].针刺研究, 2009,34(4) :272- 275.

[8]王薇钧,卢峻,牛川森,等.电针对慢性炎性反应疼痛大鼠血清TNF-A、IL-1、IL-4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6):429- 432.

(收稿日期:201505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寻常型银屑病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与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分析
阿维A胶囊联合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