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5-10-08袁锋张晓林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全民志愿体育

袁锋,张晓林

(1.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涪陵 408100;2.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北京奥运会的盛大闭幕之后,我国群众体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高潮。全民健身日的成立、新一轮身计划纲要》的出台、《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实施等一系列群众体育发展的法规文件相继出台,这在行政指令与法制保障上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制度性保障。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断推进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步伐,推动我国群众体育的深入广泛开展,由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建设办公室等多个部门联合组织,在2009年9月开展了全国性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1]。随后,国家体育总局下属各部门、省市体育局等单位积极组织开展了多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两年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精彩纷呈,亮点颇多,全面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运动热情与全民参与的健身大高潮。为了进一步广泛发动和促进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及时总结和不断改进提高,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两年来《全民健取得成绩和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1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上随处可见年轻、充满活力的志愿者身影,他们的辛勤付出也成为奥运赛场内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北京奥运会能够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丰硕的文化遗产,也定会有奥运志愿者们的精彩一页。同样,在后北京奥运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就是遵循志愿者服务的理念和宗旨,让更多的体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愿意服务于群众体育的人群参与到群众体育的行列中,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和不断推进贡献力量。依据志愿服务的相关核心思想,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就是指动员和激发广大社会认识,包括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科研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大学生等体育人士以及其他社会有志之士以志愿者公益性服务的方式参与到群众体育的普及、推广和开展活动中来的一种群众体育社会化、生活化、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创新性发展方式。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立足于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体育战略发展任务,深入学习与实践北京奥运精神,以成功的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理念与先进成果应用于群众体育发展事业,不断推进新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落实[2],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民体质健康,积极倡导科学健身的良好风尚而服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主题是突出了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与先进的治国方略,在全面总结北京奥运遗产,注重以人为本、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服务理念上,为推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而实施的创新性体育发展战略。它的孕育而生与深入落实不仅对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乃至对体育的大发展,社会文明建设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目前主要是依靠体育专业人士所开展的一些相关指导和推广活动,例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育教师与体育专业大学生以及社区居民等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这种付诸于群众体育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有效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社会化、制度化、生活化和常态化的有力手段,是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到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途径,是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文明城市的有效载体。

2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实施阶段效果

2.1 精心策划组织,高度重视,社会影响力大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首先出现是在2010年的6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关于广泛组织开展2010年“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通知》中,《通知》明确指出全民健身日活动的主题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大行动”,要求广泛动员与组织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科研工作者、体育教师与学生等社会的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各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与社会体育组织积极响应,依据当地的具体特点,精心组织与策划了一系列的丰富多彩 、百姓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在总局发文后的三年春节期间,各地响应体育总局发出的“健身大拜年”活动[3],如甘肃的新春体育三下乡、桂林的象棋大师车轮大战、银川的自带器材公园开练、重庆的城乡同涌健身潮、上海的300余项健身活动遍城乡等活动既丰富了大年初的活动内容,又深深地与传统春节这一特殊节假日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实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内容。在每一年“5.1”至“7.1”之间,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在全国举办了“庆五一·迎七一”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神州行活动,北京、新疆、上海、浙江、四川、甘肃等省市同时举办了启动仪式,当地政府、体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事先精心策划组织所做的安排,社会各界的广泛参加以及全方位媒介的相继报道,使得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掀起了民众的健身高潮。

2.2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示范效果明显

表1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神州行主题内容统计

依据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中心早先的部署,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新疆、四川等地同时举办启动仪式,在2011年至2014年的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具体实施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神州行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如表1所示,各地通过响应上级部门的相关指示,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在活动期间经过周密的安排与组织,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亲民、爱民、益民的大众体育健身体育活动,并通过运动健康专家的咨询与指导服务,奥运冠军与世界冠军的志愿服务,健身知识的讲座,现场体质免费测试与评定,实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厂房、进宿舍等活动,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众广泛的多元化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短短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突出知识宣传、引导示范、健身热情激发与体质测试与评定等主题,鲜明地表达了全民健身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科学实践的健身理念,为广大老百姓加到全民健身的大潮中起到了要好的引领示范效果。

2.3 群众全民参与度高,运动热情高涨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只要调动与激发大量的人民参与全民健身的浪潮中来,做好科学健身,你我同行的最终目标。通过两年来实践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行动,奥运冠军与世界冠军的明星效应,带动大量的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的活动之中,吸引了众多的体育爱好者积极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之中;运动健康专家的知识传授为老百姓的科学健身提供了知识营养;民众参与的运动项目表演更是贴近百姓生活,掀起了健身的高潮。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每到一处都会在当地吸引不少的民众前往咨询、观看、体验与参与其中,可见,这种创新性的全民健身服务内容得到了广大百姓久久的热切期盼和广泛的热烈欢迎和喜爱,更是为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深入与持续起到重要作用。

2.4 内容丰富,科学指导,志愿队伍扩大

两年来在全国各省市、各行业、各部门相继开展的一系列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不仅突出了活动的主题的鲜明性,更是注重了在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强调了以运动健身知识的科学普及与宣传,全民健身的积极推广与实践,让运动深入民众、贴近生活、服务与大众的理念深入人心,被更多的大众所熟悉与认可、接受。从起初的聊聊冠军们的首当其冲,做起全民健身的志愿服务者,到后来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科研工作者、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体育专业大学生等,再到一些医学工作者、健康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营养保健师等的广泛参与,促成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结构日趋合理与完善,也为科学健身咨询与指导提供了更加充足和完备的知识供给。因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更多的富有志愿精神的民众参与到全民健身的大潮之中,切身践行全民健身你我同行的全民健身理念,也为丰富中华体育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力量。

3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设施供应不足是当前全民健身的突出矛盾

通过两年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真是反馈可以发现,在我国全民健身法制化和常态化发展的今天,人民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渐认识到运动健身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全民健身的参与度。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过渡追求,体育硬件设施发展的滞后性严重满足不了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这已经成为当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分析认为,庞大的人口数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体育投入的有限性、群众体育的边缘化以及体育发展的相对薄弱性等都是造成这一矛盾突出的原因。积极做好群众体育快速发展,推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就必须要解决这一影响群众体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3.2 活动开展的间断性带来了人民科学健身补给的意犹未尽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主要针对全民健身日以及主要传统节日所开展的短期服务性活动,在社会体育这一体育教育处于零状态的广大空间中,间断性的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一时带动和激发起了无数百姓健身的热情,然而正要上路之时就停止了。如何做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期性与跟踪服务,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化是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重要保障。因此,如何在现有志愿服务主体中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建立有效的志愿服务权益保障体系,完善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加大社会动员和培训管理等将是今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3.3 突出城市,放下农村,致使城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不均衡

回顾两年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都在城市之中开展与宣传,诚然,以城市为主或以城带乡是推进全民健身的重要思路,但是,在城乡体育统筹发展之中,如何有效协调城乡群众体育的志愿服务,做好城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统筹发展是当前做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体育现状,促进农村居民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必须城乡统筹兼顾发展,在事先就应建立城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异同分析,逐步设计与实施富有差异化和统筹兼顾的城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发展思路与具体对策,从而形成完整的城乡一体化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内容。

3.4 基层组织的不积极响应阻碍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发起,各地体育部门具体落实,基层社区、街道操作,民众广泛参与的全国性活动,但仔细回顾这一系列活动的前前后后不难发现,上面在精心布置组织,到了基层就一下成了一种应付和被安排的对象。基层组织的自主性、参与民众的主体性与创新性完全没落,加之,所开展的一些活动内容完全是固定的、陈旧的和流于形式的表演、咨询与宣传传统手段,富有针对性、实际操作性、深入民众生活与老百姓真正喜爱和需求的一些活动开展较少,有的甚至还没有涉及,如何发挥基层组织的自发性、自主性与积极性,调动周围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服务于全民健身将是今后有效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真正落到实处的现实问题。

4 深化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制度化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制度建设是一项有效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深化发展的基础保障措施。全民健身事业关系着每一位享受体育权利的百姓健康,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保障制度,就应该理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权利和义务,从体育权利的多维享有到体育义务的多元履行,明确主体享有的体育权利和履行的各项应尽义务。从法理视角对现有各项法规制度进行整合和完善,突出以现有问题为中心,实现诸法互补、共同治理的法制环境。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制度,就是要从法理上更加确认服务资格,保证运作经费,明确法律责任,从而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法制化运行。

4.2 提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常态化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各地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但纵观现有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均呈现出时间较固定集中的态势,未能长期深入百姓之中,志愿服务缺乏常态化运转。全民健身是百姓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发生着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也应该紧密与其衔接起来,提高志愿服务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搭建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应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以全民健身日为中心,以传统节假日为分布点,注重以周末为重要活动日,以全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为内容,有重点,有层次,分类推进的方式全面覆盖整个年份搭建起全年志愿服务的常态运行模式。要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常态化,就要把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事业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立足于长远打基础,着眼现实做工作。要将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形成配套完善、科学有序的长效保障机制,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可持续运转。

4.3 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规范化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指导并推动志愿者为群众健身活动、健身竞赛提供志愿服务的社会公益活动。自上而下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应该进一步提高其规范程度,充分体现出志愿服务的正规性与示范性。首先,应该建立由总队(省)、支队(市)到大队(县)的三级志愿组织管理体系,基层要成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分队,提高志愿服务的理论指导性,借助科研院校优势力量,着力打造起一支素质能力过硬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其次,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等级注册、培训管理、协调组织、激励与奖惩等机制。再次,构建起政府与社会、民间的双向互动,逐步建立起赛事性与非赛事性志愿服务、组织性与非组织性志愿服务、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模式。

4.4 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多样化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面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健身志愿服务体系是树立全民健身志愿形象、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运行的关键。各类各级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政府组织管理下,加强与社会团体、民间力量的协作配合,培育和实施下基层、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送健身知识、体质监测服务、健身指导、科普讲座、健康普及等一批老百姓关心、全民参与度高、突出健身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要成分依托各级健身活动网点和基层社区健身俱乐部,针对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地区组织和开展具有人群特色、贴近百姓、实用性强、易于推广的志愿服务活动。要充分围绕世界志愿日、中国志愿日、全民健身日、传统习俗节庆等重要节点,以及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当地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等,积极组织和开展具有示范性效应和广泛群众参与度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重要时间节点的示范推广活动与百姓日常身边活动的有效结合。

5 结语

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已经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做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将是有效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开展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为推进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断促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步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服务理念,要以政府主导现行,动员社会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做好城乡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处理好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关系;其次,建立起责、权、利清晰的志愿服务关系,搭建起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基层的组织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项目推动机制,志愿服务培训管理机制,表优先奖与评价检查机制等;再次,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完善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来源,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基层组织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1]体总网.落实十七大战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将启动[EB/OL].http://www.sport.org.cn/sfa/2009-09-20/267383.html

[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A].http://www.gov.cn/zwgk/2011 -02/24/content_1809557.html

[3]新春活动丰富百姓健身热,全国各地喜过体育大年[EB/OL].http://news.sports.cn/other/2011 -02 -09/2124661.html

[4]关于印发《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98/1747572.html

[5]刘国永 .全民健身的光荣与梦想[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227/2584492.html

[6]朱琳.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的法理机制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25(5):36 -40

[7]国家体育总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A],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98/1747572.html

猜你喜欢

全民志愿体育
以志愿,致青春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