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介导扩增快速检测葡萄根癌病菌技术体系的建立

2015-09-29施文骁顾雪迎郭庆元王洪凯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癌病病菌特异性

施文骁,顾雪迎,郭庆元*,王洪凯*

(1.浙江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2.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环介导扩增快速检测葡萄根癌病菌技术体系的建立

施文骁1,顾雪迎2,郭庆元2*,王洪凯1*

(1.浙江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2.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葡萄根癌病是葡萄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设计适用于葡萄根癌病菌环介导扩增的特异性引物,并建立快速检测葡萄根癌病菌的环介导扩增检测体系。

葡萄根癌病;环介导同温扩增;快速检测

文献著录格式:施文骁,顾雪迎,郭庆元,等.环介导扩增快速检测葡萄根癌病菌技术体系的建立 [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2):2015-2018.

葡萄根癌病是世界范围内葡萄种植区的一种严重病害,为害葡萄后,在葡萄的根茎部位形成粗大的癌肿是其典型的症状[1-2]。关于引起葡萄根癌病的病原,目前全世界报道有2种,Agrobacterium vitis和A.rhizogenes。来自分子和脂肪酸的研究表明,A.vitis和A.rhizogenes的亲缘关系很近[3]。但大量试验确认,葡萄根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A. vitis[1]。在我国,葡萄根癌病菌是A.vitis,此种细菌主要生活在根冠及周围的土壤中,可以在葡萄藤上存活并繁殖,能引起葡萄产量的下降甚至整株葡萄的枯死[1-2]。

快速准确检测是植物病害有效防治的基础。以PCR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植物病原菌的检测中[1]。葡萄根癌病是土传病害,因而对苗木、植株进行早期检测,从源头上减少带菌植物,是防治此病害的最直接的方法。目前,基于PCR方法的快速检测体系[4-5],如特异性引物PCR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已经相继建立[6-8]。但这些方法一般需要比较昂贵的仪器设备,往往还需要电泳等辅助方法,费时费力[9]。环介导扩增方法技术简单,扩增过程温度一致,不需要变温,时间短,特异性高,容易成为普及的快速检测方法[10-11]。本研究利用从新疆吐鲁番地区分离到的Agrobacterium vitis菌株,建立了环介导扩增快速检测葡萄根癌病菌的技术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葡萄根癌病致病菌株A-1,A-2,A-3,A-4(由新疆农业大学,郭庆元教授提供),及标准菌株AV1.255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提供)。发根农杆菌菌株AGL1由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真菌研究室保藏,作为对照。

1.2葡萄根癌病菌的分子鉴定

根据国际上对葡萄根癌病的研究结果,获得用于检测葡萄根癌病的7对引物,引物序列见表1。

表1 用于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

菌体培养、DNA的提取方法按照文献 [7]的方法进行。PCR程序根据引物的不同,采用文献中介绍的程序进行。

1.3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1.3.1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引物设计

在 LAMP引物设计的网站 (http:// primerexplorer.jp/e/)上,将目的DNA片段序列按照提示上传,设计引物,选取在特异性序列位置的LAMP引物作为合适的引物序列。

1.3.2环介导等温扩增的体系建立

为了建立对葡萄根癌病最好的LAMP检测反应体系,在LAMP的一般检测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其引物浓度,Mg2+浓度,Bst酶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具体试验如下:引物FIP/ BIP/F3/B3的加入量设为3/3/0.25/0.25,2.5/ 2.5/0.25/0.25,2/2/0.25/0.25,3/3/0.5/0.5(单位为μL),4个梯度;2.5 mmol.L-1Mg2+的加入量为4,5,6和 7μL;Bst酶加入量分别为1.2,1.0,0.8,0.6和0.5 U;将反应中加入的DNA浓度分别稀释至10-1,10-2,10-3,10-4倍;反应温度设置为55,58,60,63,65℃;反应时间分别设置为30,45,60,90,120 min。通过上述6次试验来确定适用于葡萄根癌病菌的LAMP检测反应体系。

1.4田间样品的快速检测

将田间的病瘤组织切取3 mm×3 mm×3 mm的小块,置入200μL无菌水中,浸泡10 min。然后去掉组织块,将病菌浸出液在95℃加热5 min,取2μL为模板,进行环介导同温扩增。以健康的葡萄组织为对照。

2 结果与分析

2.1葡萄根癌病菌的特异性DNA片段筛选

葡萄根癌病菌不同菌株之间存在遗传分化。根据以前的研究,根据不同的DNA片段,已经有7对特异性引物用于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葡萄根癌病菌的分子鉴定。为了明确哪个DNA片段适合我们采集到的菌株的检测,我们分别以病原菌株A-1,A-2,A-3,A-4,及标准菌株AV1.2555的DNA为模板,用查阅到的7对PCR引物进行PCR验证。其结果如图1所示。仅VirFF1/VirFR2能够扩增出单一清晰的条带,AVSP3-1F/AVSP3-1R和AVSNP-3F/AVSNP-3R均未能扩增出条带,PGF/PGR,NOPFa/NOPRa,Ab3-F3/Ab3-R4和VCF3/VCR3有部分不能扩增出条带,能扩出的条带也不清晰或单一。

图1 葡萄根癌病病原菌鉴定引物筛选的结果

引物对VirFF1/VirFR2对应的DNA片段是Agrobacterium vitis VirF(virF)gene(GenBank No. AF044200)。

2.1.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登录 LAMP引物设计网站 (http:// primerexplorer.jp/e/),导入目的DNA片段序列,自动生成引物组。挑选引物正好在病原菌的特异性序列处的引物组 (表2、图2)。

表2 LAMP特异性引物的序列

图2 LAMP引物扩增序列及6个特异性区域

在LAMP检测体系中,引物浓度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外引物浓度过高会抑制内引物结合到模板上的起始扩增速率,而浓度过低则会导致反应不完全。Mg2+是酶开始反应的启动因子,影响LAMP整个反应过程的效率。Bst DNA聚合酶是一种具有自主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该酶是使LAMP反应能够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关键之一,而该酶的活性又直接决定反应的效率。Bst DNA聚合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65℃,因此LAMP的反应温度应设置在此区间内。

因此在本研究中对LAMP反应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葡萄根癌病LAMP反应的最佳体系为内外引物比10∶1,即FIP/BIP/F3/B3为2.5/2.5/ 0.25/0.25,其余条件皆与文献提供一致。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LAMP最佳反应体系的电泳图

LAMP利用4个特殊设计的引物和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能够特异、高效、快速地扩增DNA,能够在极低的目的片段拷贝数下发生扩增反应。为了检测LAMP技术的灵敏度,本研究将病原菌DNA按10的倍数稀释5个梯度进行反应,反应结果显示,LAMP体系的检测灵敏度可达20 pg。

因此,我们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为 (25μL):10×Bst缓冲液2.5μL,Mg2+(2.5 mmol.L-1)6μL,F3/B3(20μmol.L-1)各0.25μL,FIP/ BIP(20μmol.L-1)各3μL,dNTP(10 mmol. L-1)3.5μL,ddH2O 4.5μL,1 U.μL-1Bst DNA聚合酶1μL,DNA 1μL。62℃反应1 h。

2.1.2田间样品的快速检测

将田间样品进行LAMP反应,通过电泳观察,在病组织样品中检测到病菌,而在健康组织中,没有扩增出产物,得到如下结果 (图4)。

将扩增以后的离心管进行10 000 r.min-1离心,可观察到离心管底部有白色沉淀产生。取5μL LAMP反应液,加入45μL的稀释10倍SYBR®GREENⅠ荧光染液,可以观察到阳性反应液变成绿色,而阴性反应液只起到稀释荧光染液的作用 (图5)。

图4 LAMP田间样品检测的电泳图

图5 LAMP田间样品荧光染色图

3 小结与讨论

葡萄根癌病是威胁葡萄安全生产的严重病害[2],建立快速高效的检测体系有利于对该病害的有效防控。

葡萄根癌病菌还可以侵染其他植物,如长寿花、向日葵、番茄、曼陀罗、烟草、灰藜等,但不同菌株的寄主范围有差别,对检测引物的反应也有不同,说明种内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12]。因此,需建立适合于葡萄栽培地的病菌菌株检测体系。本研究根据田间采集到的菌株,建立了适合当地菌株的等温环介导扩增的方法,该方法体系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只要一个62℃的保温器皿及一个简单的紫外灯,即可在60~90 min内完成整个检测过程。目前LAMP技术检测葡萄根癌病的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是田间试验还相对偏少,今后应结合实际应用进一步优化,从而使其能更有效、更可靠地运用于实际检测中。

[1] 施文骁,王洪凯,郭庆元.葡萄根癌病研究进展 [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1418-1421.

[2] Ophel K,Kerr A.Agrobacterium vitis sp.nov.for strains of Agrobacterium biovar 3 from grapevin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1990,40:236-241.

[3] Kawaguchi A,Sawada H,Inoue K,et al.Multiplex PCR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grobacterium biovar 3 strains[J].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2005,71:54-59.

[4] Szegedi E,Bottka S.Detection of Agrobacterium viti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grapevine bleeding sap after isolation on a sem iselective medium[J].Vitis,2002,41:37-42.

[5] Kawaguchi A,Inoue K.Grapevine crown gall caused by Rhizobium radiobacter(Ti)in Japan[J].Journal of General Plan t Pathology,2009,75:205-212.

[6] Suzaki K,Yoshida K,Sawada H.Detection of tumorigenic Agrobacterium strains from infected apple saplings by colony PCR with improved PCR primers[J].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2004,70:342-347.

[7] Bini F,Kuczmog A,Putnoky P,et al.Novel pathogen-specific prim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Agrobacterium vitis and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J].Vitis,2008,47(3):181-189.

[8] Lim S H,Kim J G,Kang H W.Novel SCAR primers for specific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Agrobacterium vitis strains[J].M 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07,164(4):451-460.

[9] Seetang-Nun Y,Jaroenram W,Sriurairatana S,et al.Visual detection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using DNA-functionalized gold nanoparticles as probes combined with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J].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bes,2013,27:71-79.

[10] Notom i T H,Okayama H,Masubuchi T,et al.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DNA[J].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0,28(12):e63.

[11] Ahmadi S,Almasi M A,Fatehi F,et al.Visual detection of potato leaf roll virus by one-step 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DNA with hydroxynaphthol blue dye [J].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2013,161:120-124.

[12] Tolba I H,Zaki M F.Characterization of Agrobacterium vitis isolates obtained from galled grapevine plants in Egypt[J]. Annal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2011,56(2):113-119.

(责任编辑:张 韵)

S 436.631

A

0528-9017(2015)12-2015-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231

2015-07-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项目 (201130102)

施文骁(1990-),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E-mail:Zjwxshi@gmail.com。

郭庆元。E-mail:guoqingyuan3009@sina.com;王洪凯。E-mail:hkwang@zju.edu.cn。

猜你喜欢

癌病病菌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蓝莓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樱桃引种过程中根癌病的发生情况调查
优质护理对于癌病患者恶心呕吐缓解的临床意义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基于《金匮要略》正邪理论观探析中医对癌病防治特色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