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塞罗那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空间再生计划,1980-2014

2015-09-28李倞徐析

风景园林 2015年9期
关键词:巴塞罗那步行活力

李倞 徐析

1 现代城市街道空间的危机

城市街道是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就像是整个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维持着城市的畅通,保障其具有持续的生命活力。在中国历史上,街道一直就是富有活力的“城市客厅”,发挥着交通运输、生活交往、商贸活动等综合功能,是城市最公有化的区域之一。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场景就是对此清晰地印证。

全球城市化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刺激力量,并由此产生持续的城市扩张,使人们对快速交通工具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自20世纪初汽车开始迅速发展至今,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奠定了其在城市中的核心地位,成为评价城市化水平的一个关键性指标[1]。但是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作为“公共财产”的职能却在不断衰退,甚至成为扼杀城市活力的元凶。正如凯茜·普尔(Kathy poole)所指出的“基础设施已经超越解决问题本身的需要,以追求效率为原则,将标准化作为最终的表达形式”[2]。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通行需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以其巨大的尺度和不断蔓延的网络占据了大量城市空间,将整个城市割裂;快速车流所造成的空气、噪音污染和安全性问题使道路周边沦为社会活力的“边缘地带”;道路设计对美学和公共性的忽视驱离了富有活力的街道生活,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对此感到失望。

1 巴塞罗那小型公共空间再生计划

2 教堂大街广场

随着对城市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机动车为导向、单一功能的设计理念正在被不断反思,在满足高机动性要求的同时,提升对城市道路的社会性关注,增加功能复杂度,创造性地重构多样化公共空间,重新寻找街道丰富多彩的城市活力,并促进现代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当今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

2 景观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的媒介

随着景观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载体[3],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元公共生活,被作为当今重塑高品质城市环境的一个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景观基础设施(Landscape Infrastructure)理念被提出,通过重新定义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基础设施空间价值,运用创造性设计策略将基础设施转化成一种融合自然生态、社会功能和基础设施功能的混合景观(Hybrid Landscape)[4]。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城市增加富有活力的景观空间,更重要的是带动城市转型,使整个周边区域因此获利,成为城市更新的媒介。

由于现代城市对交通基础设施的依赖,使其占据大量城市空间。在现有城市结构的基础上,这些空间的利用潜力可以被重新激活以适应新的城市功能,可以利用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城市空间改造机遇,为高密度城市的公共空间营造提供一种可实施的途径。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作为现代城市的空间秩序组织要素,将整个城市串联起来,可以依托密集的交通网络及其附属空间,串联周边现有的公共空间环境,构建一个与城市相融合、承载多元复杂功能的公共空间网络,通过公共空间的活力链接重新凝聚这个被汽车割裂的城市。

3 巴塞罗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空间再生计划

巴塞罗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更新运动,已经成为依托公共空间重塑实现城市魅力再生的典范。在解决由于城市扩张而不断增加的快速交通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公共活力衰退之间的矛盾方面,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城市事件、经济条件、政策因素逐渐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且实用有效的模式,以景观作为城市转变的媒介,为当代世界城市更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世纪,在巴塞罗那中心老城区的基础上,塞尔达(Cerda)规划了采用113m*113m交通网格的城市扩展区,使巴塞罗那逐渐形成了典型的基于交通网络的城市布局形式。到20世纪70年代,巴塞罗那工业出现严重衰退,城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恶劣。随着20世纪80年代弗朗哥政权的倒台,新政党为了解决城市衰退问题,在巴塞罗那推行一系列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措施,其中尤其重视恢复因机动车影响而丧失的城市活力,创造了一系列与城市交通系统相融合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延续并创新了巴塞罗那的街道公共生活传统,实现了对生活、文化、商业、生态、艺术等要素的创造性聚积,成为巴塞罗那构建“紧凑城市”的一个重要活力引擎。

3 巴塞罗那街道公共空间轴线系统

4 兰布拉·巴达尔大道

5 圣·乔治大道绿色生态带

3.1 整合小型公共空间与交通基础设施

小型公共空间再生计划是巴塞罗那城市更新运动的起点。该计划又被称为“城市针灸疗法”,主要是在顺应现有城市肌理的基础上,用有限的资金在短期内改造大量小尺度公共空间,从而迅速缓解主城区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恢复区域公共活力,增强民众信心,并为后续项目开展奠定基础(图1)。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建设密度高且基础设施匮乏,巴塞罗那主城区被私人机动车所占据,大量街道和广场空间变为停车场,成为城市最拥挤和混乱的区域。在小型公共空间的改造中,这些城市空隙(Empty Gaps)被重新利用,通过简单而高效的干预措施,重新梳理地面机动车和步行交通流线,在公共空间地下设置停车场,对地面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并创造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进而解决主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不足的双重矛盾,完成了包括教堂大街广场(Pla a de l`avinguda de la Catedral)(图2)、太阳广场(Pla a deSol)、天使广场(Pla a ngelPesta a)等一系列项目。这些改造后的公共空间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成为旧城复兴的激发点。

3.2 重塑以步行为主的城市街道公共空间轴线

巴塞罗那在历史上曾经形成大量具有魅力的林荫步行道,诸如兰布拉林荫道(Rambla)等已经成为世界街道设计的典范。但是,随着巴塞罗那城市的扩张,人口与机动车数量激增,人行与机动车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步行魅力不断丧失。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巴塞罗那开始优先考虑人的使用体验,梳理城市步行街道系统,有目的地缩减一部分道路的地面机动车交通交流,重新塑造一系列满足现代城市需求同时融合传统特色的街道公共空间轴线。这些轴线的确立延续了塞尔达规划的清晰逻辑,与其确立的4条主要街道(对角线大街、格兰大道、梅丽迪亚纳大街、帕拉莱尔大街)相连,串联了城市重要的公共区域(老城区、南部滨海区、大型公共空间、主要公共建筑)等,构建了一个便捷的城市步行系统,使巴塞罗那重新回归一个真正人性化而富有活力的城市(图3)。

这些街道的地面空间被重新划分,通过缩减地面机动车道,限制其通行速度,为引入新的公共功能预留出更大的空间。这些线性的公共空间带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步行通道,并且串联了街道周边的城市广场和公园,形成了一条能够凝聚整个街区,富有吸引力的公共廊道。加泰罗尼亚兰布拉大街(Rambla de Catalunya)起始于加泰罗尼亚广场(Pla a de Catalunya),将著名的历史街区兰布拉大街延伸至对角线大街。街道延续了兰布拉大街的设计手法,中央为步行空间,两侧为单向机动车道。中央步行区种植两排高大悬铃木,形成连贯的遮荫区,并设计有露天售卖区、小型广场、公共艺术展示区、水景、廊架、露天座椅,为日常交往、休闲、公共集会、商业集市等活动提供了亲切、自由的空间。高迪大街(Avinguda de Gaudí)、米斯特拉尔大街(Avinguda de Mistral)、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大街(Avingudamariacristina)、奥运村北部的伊卡利亚大街(AvingudaD'Icària)和世界文化论坛广场北部的普里姆大街(Rambla de Prim)等街道也都普遍采用此种林荫道模式,构成了一个安全、便捷,可以开展多种城市活动的公共活力网络。

6 巴塞罗那环路和周边开放空间系统

7 巴塞罗那环路断面

为了降低由于机动车道缩减对城市功能的影响,许多街道公共空间轴线在地下设计有停车场、快速车道和大容量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以满足城市基本的快速交通运输需求。约瑟普·塔拉德利亚斯大街(Avinguda de JosepTarradellas)的地下空间被设计成为停车场。兰布拉·巴达尔大道(Avingudade RamblaBadal)(图4)中间26m宽的区域被设计为3层交通空间,最下层为快速机动车道,中间层为停车场,最上层为步行空间、树林草地、儿童游戏场和休闲广场,形成了一条1.6km长的绿色廊道。

近年来,城市街道公共空间轴线的改造也越来越多的采用生态措施,提升街道的生态效益。在圣·乔治大道(Passeig de Sant Joan)(图5)的改造中,两侧12.5m宽的步行区域被扩展至17m,划分为6m宽的步行道和11m宽的绿色生态带。每条绿色生态带在保留现有乔木的基础上新增一排乔木,设置座椅、儿童游戏区、露天酒吧等功能区域,并在地表采用新型预制嵌草铺装材料,满足居民公共活动要求的同时,允许植物生长,发挥良好的透气、排水性能,进行雨水导流和渗透[5]。

3.3 创造公共空间复合型的多层次城市快速路系统

随着城区内大量小型公共空间和街道公共空间轴线的形成,巴塞罗那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对穿越城区的机动车进行分流,以缓解城市内部由于大量机动车空间回归公共空间而产生的交通压力。借助1992年奥运会的发展契机,巴塞罗那在19世纪塞尔达规划形成的街区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修建环路系统(CINTUR N)的计划。该项目不同于今天大多数公路建设项目,而是作为巴塞罗那城市重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被看作是一个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完善的机遇[1],其设计的核心目的就是探索如何利用道路来实现城市的魅力再生。

今天,巴塞罗那环路系统已经被认为是现代城市快速路在环境和公共友好型设计方面的典范。它涉及了巴塞罗那城市路网的重组,同时强调对20世纪70年代由于城市产业转型而产生的大量土地碎片和边缘地带进行整合再生。在这一过程中,它除了解决城市的交通流动性,更是巧妙地利用自身巨大的体量,结合地形高程的设计,创造了一个可以容纳多种公共功能的加厚城市表面,串联了大量现有和新建的城市公共空间,率先构建了一个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的复合网络,并作为巴塞罗那城市转型重构的强力支撑(图6)。

巴塞罗那环路系统注重对多层次城市空间的复合利用,采用了多样的空间断面形式,将城市过境快速交通安排在相对较低的空间层(约占环路交通总量的1/2-2/3)[6],地面层主要设置宽度较窄的慢速机动车道路。道路断面结合具体的城市环境条件,采用复杂而精心的设计(图7),在地面层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软化道路边界,增强道路两侧城市空间的联系性。利特若步行道(Litoral Promenade)(图8)利用了下沉环路与城市间的空隙地带,重新建立城市与海洋间的联系。步行道的下方被设计成为停车场,地面空间的设计也相对灵活,可以为未来的城市转型提供多样的可能性。步行道中穿插于植物带中的平台向大海的方向微倾,并通过连续变化的双色铺装带来朝向大海的视觉引导,让使用者不容易察觉到与海滩间下沉环路的阻隔。位于城市密集区的拉格兰维亚大街(La Granvia)(图9),地面道路悬挑于下沉快速路之上,在满足下沉道路光照和通风需求的同时,使道路宽度降低,从而降低噪音,并留出更多的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活力发生器。

8利特若步行道

9 拉格兰维亚大街

10巴塞罗那环路立交环岛空间

11 立交公园

12 世界文化论坛广场

13萨格雷拉线性公园

巴塞罗那环路的立交桥也被进行了精心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通过采用更大的环岛半径,形成更大面积的中央空间(图10),并尽可能降低噪音影响,设置更加方便且安全的进入通道,使原先难以使用的消极空间转变为可以承载更多公共功能的积极城市空间。立交公园(Park Trinitat)通过巧妙的地形、植物和环形展廊设计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外围屏障,形成了一个可以满足多种公共休闲功能的内向型空间(图11)。阿方索·卡明广场(Plaza de Alfonso Comín)也是利用立交桥环岛空间创造了一个可以不受道路影响的公共运动场地。这些被重新激活的立交空间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公共节点,发挥着城市连接的功能。

依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4年世界文化论坛的举办,利用城市环路体系完善的机会,大量跨越快速路的大尺度公共空间也被建设,为周边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了满足奥运会的需要,福斯塔广场(Moll de la Fusta)的设计巧妙地将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活力引入到环路之上,并利用了场地高差,通过将密集步行人流、公共交通、停车场、观景空间和艺术化的过街天桥紧密的组织在一起,使威尔港(Vell)重新焕发了活力。与之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跨越环路的波布雷诺公园(Parc del Poblenou)和世界文化论坛广场(图12)也是依托大型城市事件,使奥运村和贝素斯区(Besós)这两片滨海边缘区域获得巨大发展。

3.4 依托城市铁路更新构建城市生态廊道

2008年,伴随着西班牙AVE高速铁路①在巴塞罗那的修建,原本穿越萨格雷拉区(La Sagrera)的城市铁路将被移至地下,一条3.7km长的城市带状空间被重新释放。通过与城市街道公共空间轴线相连,这条带状空间为在巴塞罗那构建一条穿越城区并连接北部山体和南部海滨的绿色廊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饱受铁路影响的周边衰败区域也将因此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绿色廊道的地下空间将成为整合高速铁路、城市铁路、火车站、公共交通线路、城市公路和停车场的综合交通系统,地面将建成萨格雷拉线性公园(Parque lineal de La Sagrera)(图13)。这条贯穿城市中心的带状公园强调与自然更加紧密的联系,注重提升城区生物多样性,作为巴塞罗那生态城市建设的绿色核心,为高密度的城市空间提供一个喘息的空间。线性公园创造了一条以步行和自行车通行为主的自然路径,提供了从比利牛斯山,通过贝素斯山谷,穿过繁华都市区,直抵海岸港口的独特游览体验,并设置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节点。这条曾经的“铁路疮疤”,通过与景观的结合,将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绿色综合体,为沿线城市居住和商业用地的转型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7]

4 结语

通过景观的介入,巴塞罗那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构过程中,合理利用其庞大的空间规模,对周边分散的城市空间进行整合,构建了一个具有多元功能的复合公共空间网络,以一种更加亲切而富有活力的姿态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巴塞罗那城市更新的重要驱动力量。

归纳起来,巴塞罗那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空间再生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就不是把交通基础设施看作是一项单纯的解决机动车通行的问题,而是尽可能的回归人的使用,将其作为公共空间的载体,模糊与城市的边界;重视对城市空间的多层次开发,最大化的利用城市土地价值,并将地表空间尽可能的回归公共使用;依托奥运会、世界文化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城市事件推进项目开展,并注重依托其带给城市的强大刺激力量,推动区域更新发展和生态系统完善。

尽管在实际调研中,相比一些广场空间,我们发现一部分道路公共空间的使用活力不足,究其原因可能与空间围和感不足、尺度失调等原因有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30多年的城市复兴过程中,巴塞罗那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空间再生项目显著提升了城市的整体评价,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策略的一个真正可实施的典范。

城市的生命力不只在于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也必将从单纯以经济为指向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迈向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和内涵的构建,创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城市。而城市的活力来源于多样性和丰富性,充足而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吸引人的一个重要要素[8]。在这方面,巴塞罗那可以为中国提供广泛而适用的经验——探索紧凑型城市空间利用,在高密度的现代城市环境中建设公共空间,并以此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和更新发展。

致谢:

感谢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教授提供的巴塞罗那考察机会,以及在考察过程中给予的指导,感谢硕士生白俊竹、黎昱杉、强方方、张聪颖、周薇在图纸绘制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

注释:

①西班牙AVE高速铁路是欧洲最长的高速铁路网,全长3100km,连接马德里、巴塞罗那、科尔多瓦、塞维利亚、马拉加和巴伦西亚等多个西班牙城市,并与法国城市相连。②图片来源:图1、7、10改绘自参考文献[6];图02-a、b改绘自http://www.publicspace.org/en/works/z020-remodelacio-de-l-avinguda-de-la-catedral;图4改绘自http://www.espinasitarraso.com/proyectos.jsp?id=7;图11引自http://www.batlleiroig.com;图13引自参考文献[7]

[1]杰奎琳·塔坦.城市公路:棘手的公共领域[G]//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景观都市主义读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61-162,164.

[2]Kathy Poole. CivitasOecologie:Infrastructure in the Ecological City[G] // Theresa Genovese, Linda Eastley,Deanna Snyder, et al. Harvard Architecture Review.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1998.

[3]伊丽莎白·莫索普.基础设施景观[G]// 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景观都市主义读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45,151.

[4]李倞.现代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9.

[5]张大敏.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设计措施探讨[J].中国园林,2013,(4).

[6]Joan Busquets. Barcelona the urban evolution of a compact city[M].ORO Applied Research + Design,2014:376.

[7]西8景观设计事务所.巴塞罗那萨格雷拉线性公园[J].风景园林,2013,(2):086-093

[8]冯晓娜.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危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6.

猜你喜欢

巴塞罗那步行活力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活力
巴塞罗那NATEXO办公室
骑行游走 巴塞罗那
从步行到奔跑
2016年巴塞罗那设计周盛大开幕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