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海捕捞,内港养殖

2015-09-25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霞浦县渔业生产渔场

丰富的水产资源固然是发展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而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天然港湾,则有利于发展渔业生产。

据旧志记载,早在唐宋时期,福鼎即有渔民出海捕鱼。明清时期,已开发形成了渔场和渔港。乾隆《福宁府志》记载,三都有官井洋,每年立夏节,石首鱼成群应候而来,宁德、福安、霞浦三县渔船往来如织。远近鱼商云集,通宵达旦,灯火辉煌。福鼎海域是闽东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台山岛周围的台山渔场为中心,辐射至闽东和浙南渔场。60米等深浅以内,均是渔业常年生产的渔场。而近岸浅海以及嵛山岛周边,又是定置网生产和流纟廉、小钓作业的重要场地,渔场面积广阔,盛产各种水产品。沙埕港又是闻名的港口,可靠泊万吨级船舶;沙埕港延伸直至市区,纵深18海里,形成近10万亩浅海滩涂,则为内港捕捞与养殖准备了良好的场地。

《福鼎县乡土志》多处记载沿海居民以从事渔业为生:

居民咸舍耒耜以从网罟……以捕鱼为生活计。(《四都分编》)

南镇而上,为钓澳、澳腰、后港三村,皆沿海岸,居民颇多……率系业渔。(《五都分编》)

每冬末,渔船沿岸泊以百计,旬日间卖鱼者多集于此,俨一市镇。(《六都分编》)

古代外洋捕鱼之法,民国《霞浦县志》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一是钓。出海之船大的可容3000余斤鱼,渔工20余人。分两季捕讨,二月至五月止叫作“春海”,八月至第二年正月止名曰“冬海”。春海的饵料用墨鱼切片穿在钓钩之上,冬海则以泥鳅及鲨鱼、带鱼切片为饵。钓捕所获多为鳗鱼、带鱼,都是以钓系绳穿饵联络而下,根据海水的深浅,天气的寒暖,决定下钓的高下。钓带鱼时,有尾衔尾接连而获的。白鳓鱼常在六、七月捕获。

二是网。捕黄瓜鱼的叫“黄瓜罾”。黄瓜罾船可载物百余担,也分春、冬两季捕讨。船与钓船一样,也要一大一小两艘,渔民叫作“姑母”“姑子”,左右牵孟纟而围,纟孟长六丈余,所得多黄瓜。当然也有小鱼,渔民叫作“货仔”,更有杂鱼。网捕的产量明显大于钓捕,所以“置之者多”。

三是纟廉。《霞浦县志》说:

流纟廉之船,春、冬取乌贼,夏、秋之间取鲳、参鱼。其船约载数百斤,纟廉长二丈余,深丈余,下以石子或铅为坠,随流拖而得之。其于马鲛也,亦以纟廉上以竹或木为编,下以石为坠,亦随流所往,马鲛一触而着之。

四是笼。《霞浦县志》说:

乌贼之捕也以篾笼,其为候也以清明后。笼圆形,径约三尺余,深尺六寸,圆周皆六角,孔寸大,上下各放一口,周围倒篍篾之软而尖利者绕而倒拥之,口大如其笼,末散而整,软而能入不能出。捕乌贼时,笼之横面缚以索,置石子其中,放海岸之底。凡乌贼牝者每春于岸边孳卵,遇有中空,一见而入之,为篍所制不得出,作声谷谷,其牡者闻声连类而入,多至满笼而止。于是取其笼,或多或少而揭之。亦有放乌贼于中为媒介,置海岸,有时成群结队泳入于笼中,候潮退取而捕之。

不同的捕捞场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工具;不同类型的工具,所使用的捕鱼方法也不同。渔具和渔法的进步是渔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清代郭柏苍《海错百一录》也记载有非常详备的渔具和渔法,除了《霞浦县志》介绍的钓、捕、纟廉、笼之外,还有扈、纟孟、缉、罩、步取等等。扈是海边捕鱼的一种渔具及方法,有以石砌,有用竹栏,其捕鱼方法是涨潮时鱼自然游入扈内,潮退后为扈所拦不得脱,即可捕获。纟孟是一种大网,“大者高二丈许,广百余丈,下纟孟之法,延袤竖竹杠,视纟孟悬摇动,则水满而鱼入矣,以艚(小船)打锣,鱼闻锣声匿纟孟中,收纟孟而鱼得矣。”

《霞浦县志》说,渔季通常“二海”而外,夏秋五、六、七等月,小钓船、罾仔船等,在内洋捕取白鳓、白巾等,不敢驶出外洋,主要是怕这个季节时发台风的缘故。大钓船也是在五、六、七等月歇季,也是怕台风。捕鱼之船有大有小,但名目不一,据《海错百一录》记载,有竹编网船、旋编船、竹编舱船、拖钓网船、手摇钓船等,“渔者各有其技,各乘其船,各取其鱼,非一船能取诸鱼也。”可见当时已有多种类型的网渔船和钓渔船,而且渔船及渔业生产已趋向专业化。“渔人之于海也,觇云知风,占候知性。节气以阴历为准,豪者付本,佣者倘或不测,偿有定例。”而且“捕获之后,或鲜、或腌、或鲞,类皆因循旧法,而宁属远近之商常来置办。今有冰鱼之法,以冰而达之,销路益远”。

再说养殖。早在宋代,福鼎秦屿、沙埕一带渔民就在滩涂上“划块”进行贝类养殖,但方式落后,产量低。明清时期,沿海海水养殖已比较兴盛,成为明清时期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明代郑鸿途《蛎蜅考》云:

福宁沿海之氓,田少海多,往往籍海为活……独竹屿孤岛,无田可耕,无山可垦。宣顺前,渔箔为生,成弘后,箔废而蛎业兴……竺竹生蛎,仅余百年。

民国《霞浦县志》记载:

蛎为南区特产,涵江、沙江、竹屿、武岐居民,以蛎为业,始于明成化间(1465—1487年)。

以上介绍的是福宁沿海插竹养蛎的历史渊源,由此我们可以确定,闽东沿海一带是在明代成化以来开始盛行养蛎业的。福鼎除了养殖牡蛎之外,还养殖缢蛏、泥蚶、贻贝等。缢蛏养殖区主要分布在沙埕港内的八尺门以及硖门湾一带,《福鼎县乡土志·十都分编》载:“近岸土产,种蛏极多。”秦屿屯头《麟江竹枝词》亦唱曰:

不了生涯是海边,居人多半此为田。

桃花水后收蛏种,喧绝滩头三月天。

以前桐城的百胜村是蛏苗的主要产地,历史上曾有年产蛏苗千担的记录。福鼎的泥蚶养殖始于清代,但规模一直不大。

时至今日,各种海上养殖方兴未艾,浅海和滩涂养殖如青蟹、贻贝、海带、紫菜、对虾、跳跳鱼等品种齐全,而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网箱养殖则主要养殖大黄鱼、石斑鱼、鲈鱼、金鲷、白鮸等各种珍稀名贵鱼类。水产养殖成为福鼎“海洋强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霞浦县渔业生产渔场
《关于加强远洋鱿钓渔船作业管理的通知》公布
埃及超大规模养鱼场
连续三年保持50%增长,入驻通威、新希望养殖基地,这家渔机企业将打造未来无人渔场
基于加强渔船管理工作确保渔业生产安全的研究
精准发力拔穷根——霞浦县扶贫攻坚侧记
忻城县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福建顺昌县水技站借力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服务当前复杂气候渔业生产
蕲春赤东湖渔场突破蛇鮈繁殖技术
试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对林农有利条件
白城市水利局积极加强春季渔业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