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武术门派开启被尘封的传奇往事

2015-09-24迷雾陈茜黄荣莉无忌

城市地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形意拳银山武术

文+迷雾 陈茜 图+黄荣莉 无忌

重庆武术门派
开启被尘封的传奇往事

文+迷雾 陈茜 图+黄荣莉 无忌

武侠小说里的金钟罩、铁布衫、无影腿、水上漂,看得让人热血沸腾。看似神秘的武术,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形意门、刘家拳、僧岳门、余家拳……这些仿佛是来自武侠小说中的门派,在现实中是真的存在的。

英文导读: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many Kungfu masters from all parts of China gathered in Chongqing. Therefore, some martial arts were preserved.

形意门:传承三百年的内家名拳

在北碚公园中,我们见到了重庆形意门传人吴成宗老人。吴老腿受了伤,一路都坐在轮椅上由弟子推着走,不过一提到形意门的渊源,老人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据吴老介绍,形意拳相传为岳飞所创。岳飞以枪立拳、脱枪化拳,以教将佐,也由此打造了一支“憾山易,撼岳家军难”的雄军。岳飞被害于风波亭后,其拳经拳理被麾下一名谋士所获,后隐姓埋名不知其踪。

到了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一名叫做姬际可的武者意外得到拳经,潜心研究,根据鸡、燕、鹞、鹰、鲐、熊、虎、猴、马、龙、蛇、鼍12种飞禽走兽的形态动作,象形取意,创立了十二形拳,始称意拳,又称心意六合拳,这就是如今形意拳的雏形。

后来姬际可传功于曹继武,曹传戴龙邦、马学礼,戴龙邦又传李洛能。这位李洛能对心意六合拳进行改革创新,改拳为掌(劈拳),改弓箭步为四六步,到了今天,这种步伐还是军队格斗专用的步伐,李洛能因此被尊为当今形意拳的开山鼻祖。

之后,李洛能传了刘奇兰、郭云深、宋世荣、车永宏等八大弟子,无不是赫赫有名的武林高手。其中又以郭云深最为出名,这位形意拳宗师曾经因为路见不平,铲除恶霸,犯了人命官司,被关进监牢,依旧苦练功夫,由于项上有枷,脚上铁铐的缘故,练就了只迈出半步就能发力的绝技——半步崩拳。后来郭云深出狱,以这“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形意拳也因此名扬大江南北。

左右页图:形意门除了拳之外,也有刀剑的招数,不过都脱胎于十二行拳。这套传承了300多年的内家名拳,到了今天,也是一门上佳的养身武术。下图为形意拳第九代传人,著名武术家朱国富先生的弟子吴成宗与杨应槐。

上世纪30年代初,河北拳师王子仁、张震中来渝,开始在江北国术馆传授形意拳;1936年,河北形意大师马玉堂的弟子朱国福和其弟朱国祯、朱国祥先后来到重庆国术馆任职,开班教学授徒,传授形意功夫;抗战时期,又有形意拳拳师赵振尧和张应人、马元基、马镇岱等来渝授拳,形意拳才得以在渝立足开花,大放光彩。

如今重庆形意门大概分为三个支脉,分别由朱国福、张应人以及沙国政传承下来,吴老这一脉传承自朱国福先生。上世纪50年代,朱国福先生收吴老和黄惟林、银有德、陈正德、王永金、朱泽福、李家鹏、杨应槐等人为弟子。算下来,吴老算是形意门的第九代传人了。

形意大师朱国福的传奇人生

刚拜入朱国福门下时,吴老和师兄弟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曾经有过怎样的光辉过往。他不仅仅是第一届全国国术考试冠军,还曾经担任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在湖南凤凰为国军训练过数万精兵,因为引进了西方拳击而被称为中国的“拳击之父”,而击败不可一世的白俄罗斯拳击高手裴益哈伯尔的事迹,至今都是重庆武林中流传的一段佳话。

1932年,来自白俄的拳击高手裴益哈伯尔在上海法租界放出狂言,声称“中国人不堪一击。”摆下擂台,要挑战中国的武者,擂台摆了十多天,裴益哈伯尔仗着自己浑似黑熊的强壮气魄以及精熟的拳击技巧,打败了诸多前来挑战的中国武人,变得更加狂妄,高呼“中国没有武术家。”

当时朱国福受到形意门第六代宗师李存义的嘱托,护送曾经担任黎元洪顾问的周善培先生来到上海。听闻裴益哈伯尔如此猖狂,赶到法租界观战,看到洋洋得意的哈伯尔羞辱中国武者后,热血上涌,毅然报名参赛。

左页图:重庆朱氏形意门门人众多,多次参加重庆市和全国以及国际武术大赛均获优异成绩。

朱国福四十年后给弟子回忆了这段惊险的战斗,吴老说“哈伯尔比师傅高六寸,打他的头相当吃亏,而且他的鼻子还做过手术,取了鼻梁骨,软软的,不怕打。师傅就不停找机会打他的心窝,瞅准了他护心拳头下落的空档,一记形意崩拳准确命中,这才打倒了哈伯尔。”当时的《申报》记载,场中欢声雷动,观战的国人振臂高呼“中华万岁,朱国福万岁”,朱国福名声大噪,成为民族英雄。

1936年,朱国福来到重庆,筹建了重庆国术馆(地址在今解放碑茂业百货),任国术馆副馆长。1937年开始兼任国术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和重庆大学国术教师等职,从事武术教材的研究与实验、师资培训和普及武术的宣传及竞赛等工作。编撰了大量的武术著作,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朱国福继续在重庆大学任教。吴老他们也是在这个时期被收为弟子。1953年,朱国福接受时任西南军区邀请,为军队培养武术人才,并为军队编写了刺枪、劈刺等行之有效的军事教材,沿用至今。1968年6月15日,这一代宗师于重庆辞世,享年77岁。

右页上图:图为朱国福先生,他师从形意大师马玉堂,曾经获得过全国国术大赛冠军,也是第一位把西方拳击引入中国的武术家。

右页下图:杨应槐正在表演一套形意拳法,他打起拳来,依旧是龙行虎步,丝毫看不出已经有七旬高龄。

受到朱国福的影响,吴老这一支形意门收学生没有太多的规矩,“老师是一个性情中人,不古板,不装深沉,一生秉承传统文化又绝不囿于陈规陋习。”不过武林当中,学生从来不等于徒弟。前者只是表明你曾经在此学艺,只有后者才能被传授门派的精髓。要想成为形意门的入室弟子,对品行的要求相当严格,“不尊师重友者不教,不孝敬父母者不教,不爱护子弟者不教。”

入了形意门,大多从修炼站桩三体式练起,有“万法出于三体式”的说法,属于形意拳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习练时要求松肩坠肘、涵胸拔背、气沉丹田。又讲究“五行十二形”,招式大致分为“劈、钻、崩、炮、锤”,分别指代“金木水火土”五行,用于传统武术技击的话,讲究五行相克。

八字诀也是形意拳重要的拳法要领,分为曲、扣、顶、抱、三敏、垂、圆和挺。每一字,都对应人体某个部分的动作要领。吴老的弟子演了一套“燕子拳”,果然惟妙惟肖,燕子的轻巧灵动,被形意拳灵活再现出来。

形意门平日练功的场地,就在北碚公园当中,每天早上8点,都能看到形意门人练拳的身姿,十多年没有变过。如今,形意门人们正在准备创办“朱国福武术研究会”,不仅要把形意拳发扬光大,也希望朱国福先生“吾养浩然之气”的武者精神世代流传下去。

左页图:除了用于传统武术技击之外,形意拳也是一门养生拳法,讲究五行相生的道理。

刘家拳:大隐于市的家传绝学

在大石坝街角,拐进一个不起眼的巷子,走进一扇铁门,才发觉里面别有天地,一个不大的院子,草木生得葱郁,几只鸡鸭在院中散步,很难想象一墙之隔便是闹市,倒是给人几分大隐于世的感觉。

院子一侧立着一间有些像是道观的小屋,上面挂着“剑贞武术馆”的牌匾。武馆的主人是一位看着精瘦的老人,老人名叫刘继东,是刘家拳的第十六代传人。在武馆一侧,供奉着一张肖像,肖像上的武者身着武士服,显得英气十足。这名武人,就是刘继东的父亲刘梓明。刘继东指着武士胸前佩戴的奖章介绍,“这是宝金章,是老爷子参加重庆国术大赛的奖励。”

刘继东口中的国术大赛,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擂台赛,而是1932年5月12日由解放前重庆第一任市长潘文华在大梁子一园剧场(今人民剧场)举办的第二次重庆市春季国术观摩会。在这次大会上,潘文华担任大会主席、唐子晋任监察委员长,刘湘任监督,算是解放前重庆武林的最高盛事了。

当时报名参加大会擂台赛的人数足足有上千人,是名副其实的千人擂台赛,几乎聚集了当时重庆一带的顶尖武者。大会奖励分为甲乙丙丁四等。丁等奖励为宝蓝章,丙等奖励鸡心型银章,乙等奖奖励八角形金章,代表大会最高荣誉的是甲等的宝金章。

比赛并不是大乱斗,而是采用淘汰制,两两作对厮杀,赢家晋级。旧时打擂相当血腥,高手过招,打死打伤是常有的事情,更不用说是这种高规格的比赛。最后从千人当中脱颖而出的冠军,就是刘梓明。

右页图:刘继东的剑贞武馆位于一处不起眼的院落当中,有几分“大隐隐于市”的意味。他至今珍藏着潘文华赠给父亲刘梓明,作为重庆市第二次国术观摩会冠军奖励的锦旗,上面写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评语。

刘继东指着照片说,“老爷子胸前挂的这块宝金章,就是这次大赛的奖励,上面还刻着‘重庆市市长潘文华赠’几个字。”在武馆当中,挂着当时刘梓明与潘文华等军政要人的合影。潘文华还给刘梓铭赠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评语,此外还赠有一幅长条幅,绣着“勇冠群英”。刘继东感叹,“这是一个学武之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了。”

博采百家之长的刘家拳

刘梓明仗之挑战天下高手的武艺,正是家传的刘家拳。这门家传武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不过一开始是养气的内家功夫,传到刘梓明时,因为他自幼酷爱武术,又资质悟性颇高,勤奋修习家传武术之外,还不满足。于是青年刘梓明开始游历全国,遍访峨眉、昆仑、少林等派的名家大师。

上世纪20年代,正在昆仑派出家的刘梓明辗转来到了重庆。此时的刘梓明已经博采众家之长,将其他门派,特别是昆仑派的武术融入了家传武术当中。刚到重庆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刘梓明只好用一个武者最快能站住脚的办法安身立命,那就是打擂。当时的重庆武林突然发现,居然凭空来了一个大高手。刘继东回忆,“父亲那个时候,基本上都在打擂台。”至于胜负,“反正没听他说输过。”后来,刘梓明拜师于当时声望武术冠绝巴渝的余门,师从余家拳大师余鼎山,成为当时余门四大金刚之一。

因此,经过刘梓明传承下来的刘家拳,可以称得上是传统武术的集大成者,没有一丝花哨,一招一式都是简单直接的凌厉伤人招数。“电视里面演两个人对打,一个出了半天拳,另一个还没有事,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传统武术对敌,往往几个照面就分胜负,甚至分生死。”刘继东说,但是有一点是绝对,“要打倒人,你必须先打到人才行。”

打到人,说来简单,实则不然。普通人可能理解不了,传统武术讲究速度和劲力,两者缺一不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并不是一句戏言,速度快,你才能突破对手的防御,也可以让对手完全反应不过来。不过光是快,你的拳头打在身材魁梧的对手身上完全没有杀伤力也不行,这就涉及“劲”的范畴。

刘继东让我们亲身感受了何谓刘家拳的“寸劲”,接近一米八的本刊摄影师鼓起胸前肌肉,哪想到看似轻轻巧巧的一拳打过来,立刻泄了气,说感觉就像是一锤子直接打进了五脏六腑。“李小龙也会寸劲,不过他的寸劲是用手尖先搓中你的肌肉,让肌肉松弛然后再发力的效果。刘家拳只是一

左右页图:学习传统武术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刘继东每天都要坚持拍打20公斤重的铁砂袋以及沙包。有意思的是,他的手上却相当光滑,没有一丝老茧,这就涉及到刘家拳的内功秘密了。

左页图:若不是眼见为实,你很难想象,一位54岁的精瘦老人,可以徒手攀爬麻绳,舞动几公斤重的大刀打完一整套动作。次发力,这涉及到发力的手法。”

听上去很悬乎,实际上这都是自小苦练的成果。武馆中的器械让我们对刘家拳练基本功的艰辛有了直观感受。几十公斤的沙袋,练习的时候要能打到相对静止,也就是每一拳都让沙袋停在同样的位置。20公斤的铁砂袋,每一掌下去都要发出闷响才行。他还发明了一种叫“绳杠”的练拳器械,一个金属架子,麻绳绑在两头绷直,练习的时候用手从手肘到胫骨不停拍打麻绳,本刊记者尝试了片刻,手已经起了青肿。刘继东说刘家拳每个学生,都练过“绳杠”,一天起码要拍100多下。

这些也只是刘家拳的外家功夫,刘家拳还有两套以“阴阳”命名的内家养生功法。至于具体功效,看着54岁还能轻轻松松用麻绳爬上爬下的刘继东,你完全想象不到,几年前,西南医院还差点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遗憾的是,这套内家功法只传子嗣,刘继东说,如果女儿不学的话,也就只有失传了。

至于刘家拳有没有绝招,刘继东哈哈一笑,“我当年也问过老爷子这个问题,老爷子说什么叫绝招,能打倒人的都叫绝招。平时你把一招一式都练得烂熟于心,对敌的时候能第一时间用出来,那就是绝招。”

右上图:僧岳门由肖天禄及其弟子谭普年带到重庆后,传有赵银山、王德荣等,赵银山传有向锡九、周应龙、刘祖泉、刘祖平、陶光明、张启华、赵鑫泉、赵天全等,再往下有张先渝、靳伟、彭泽贵、刘盛、吴中承、周杰等弟子。黑白老照片为赵银山。

僧岳门:合二为一的峨嵋拳术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清初湛然法师在《峨眉拳谱》中写到。这“八叶”就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个门派,分别为僧门、岳门、赵门、杜门、洪门、化门、字门、会门。

“僧岳门便是取峨眉‘八叶’中的僧门和岳门。”说起僧岳门的历史,现任僧岳门掌门赵天全如数家珍,他告诉笔者:“僧岳门并不是将僧门和岳门的拳法融合到一起,只是练习岳门拳的人兼习僧门拳,所以才将岳门拳和僧门拳合称为僧岳门。”

赵天全的祖籍在湖北省黄梅县聂家湾赵家畈。相传,岳飞被害后,岳震、岳霆兄弟二人潜过长江,改姓鄂,就隐居于黄梅大河镇,后迁聂家湾。后来,岳霆被朝廷鹰犬发现,一路逃到了赵家畈。走投无路之下,他翻墙进入了一赵姓大户人家的绣楼里,被闺阁之中的赵小姐救了一命,为报答赵小姐救命之恩,岳霆入赘赵家,改姓赵。在闲暇时岳霆就将岳家拳传给赵氏后人,于是,岳家拳就在赵家畈一带流传开来了。赵天全说:“后来川剧折子戏《柜中缘》便是根据岳霆这段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而来。”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赵天全祖辈从湖北黄梅赵家畈迁至重庆,到赵天全这一代已经经历了十三代人。如果没有僧门高手谭普年来到重庆,那么赵天全一家将一直传承岳家拳至今。

那时,赵天全的父亲赵银山在较场口开了一家旅馆。清晨,他正准备到旅店的院坝内打拳,却看见有人竟然比他更早一步摆开了架势。他发现那人打的拳路,竟和自家家传的岳家拳很是类似。赵银山耐着性子等那人演练完毕,上前询问,得知此人名叫谭普年,而他打的拳叫岳门拳,和赵银山的家传岳家拳同出一源,只是起手式略有不同。

这激起了赵银山的好胜心,他想看看到底哪一家的拳更强。于是就在旅店旁的空地上搭起了擂台,与谭普年互相切磋武技。开始时,赵银山还能与谭普年斗个旗鼓相当,但几十招过后,赵银山就渐渐不敌落败。他带着满肚子的疑问问谭普年,“为什么学的都是差不多的拳法,最后我竟打不赢你呢?”谭普年也不藏私,他告诉赵银山,他的岳门拳经过改革,已经带有了峨眉拳亦刚亦柔的风格……经过一番交流,赵银山心服口服,不久就拜在了谭普年门下,学习岳门拳与僧门拳。

重点在做“桩”

僧岳门既属峨眉八大家之列,带有很强的峨眉特色。赵天全说,出拳时前手需外旋成圆,有“出手必画圆,不画圆不成拳”之说。这样做就能轻易防住敌人攻过来的掌或拳,以起到保护头部与腰部的作用。

在演练技击时,僧岳门也有考究,要求演练者外现安逸飘然,不可怒目瞪视,肌肉僵硬,露行于表。内则气沉丹田,随意而动。而出招接招时,则需劲力充沛,即所谓出手如弹击。在攻防方面讲究:“吞吐,沉浮。消裆,摆步。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僧岳门前辈留下拳谚曰:“你忙我不忙,双手抱胸膛;你慌我不慌,来者必遭殃。”

僧岳门拳术分高桩和中桩。所谓“桩”,其实就是站姿的高矮。随后,赵天全马上向笔者展示,他先扎一马步,重心向上牵引,是为“高桩”;重心向下,略向下蹲,即为“中桩”。赵天全说:“高桩、中桩,甚至矮桩,就是看你蹲得高或者矮。”所以在僧岳门,特别注重门下弟子扎马步、弓步等基本功的锻炼。

赵天全对父亲赵银山锻炼他扎马步的情形记忆犹新。因为马步要求做到“挺胸塌腰收腹”,为了让赵天全的腰真正“塌”下去,赵银山在赵天全每次扎马步时,都会在他半蹲的双腿上放了两碗水,而赵银山就拿一根三指粗的短棍站在一旁,要是发现赵天全的背没伸直或者碗里的水倾倒出来,顺势就是一棍……这样的基本功训练,赵天全持续了3年。

当基本功扎实之后,就是练习拳法。僧岳门的高桩拳在手法上讲究:盘、破、镖、产、巴、搭、滚、裹。步法上常用云脚步、七星步、调脚步、侧脚步、摆脚步等。中桩拳则多用封裆关脚,挨肩挤靠,索拿滚霸等。

僧岳门还有一套传统的内功修炼术,其中有七个系列。分别为:举鼎功、海底功、足臂功、活背功、仙鹤功、韦陀功、顶功。每个系列又由数套动作组成。修炼这套功法,能使习者内壮外坚,劲力充沛,反应灵敏,更能祛病强身,益寿延年。

余家拳:起源于华佗“五禽戏”

从铜梁区马家湾站下车,过马路走300米右拐,进入一栋老居民楼,上至顶楼。狭窄的楼梯过道左手边可以看见写有“精湛余家拳,强健中华民”的旌旗和一块“铜梁县(2014年,铜梁县升区,编者注)余家拳武术研习协会”的牌匾,这里就是余家拳在重庆的一个分支所在地,也是重庆余家拳第三代传人杨德明的住所。

左右页图:僧岳门善用各类兵器,如南阳大刀、行者刀、大仗棍、板凳、追风锤等。右上图为僧岳门当代掌门赵天全。

余家拳的诞生颇为传奇。东汉末年,名医华佗为曹操杀害后,其弟子吴普、樊问逃离中原,奔赴云南,当他们路宿宣汉一余姓农家时,见主人卧病呻吟,其子孝顺且待客热忱,便将师传五禽戏中适宜治病的套路悉心传授。主人经过锻炼,逐渐恢复了元气。于是“五禽戏”便在当地扎下根来,并历代相传。吸取当地武术精华,在健身强体的同时强调技击防身。最后,逐渐演变成为了独具风格的世袭武术——余家拳。

由于地处偏僻,余家拳的绝大多数练功器械和攻防套路器械都是就地取材。山区农家的打杵、拐杖、抓耙,甚至椅凳,无所不用。加之百里峡所在的前河自古就是宣汉通向州河、渠江、长江的航道,余家拳有很多传承人都是船家子。他们常年在船尖子上练拳,终年与纤绳、橹、篙为伴,把纤绳桩当作木人桩、梅花桩……

1918年,余家拳嫡系传人余发斋偕子余鼎山来到重庆,以教拳为生,屡经擂台较技和多年教学实践,使余家拳日臻完备,声名煊赫。1926年前后,余家拳在重庆的声望更是一时无两,余鼎山被军阀刘湘聘任为二十一军军部国术教官,并在重庆山河坝摆擂,先后在“怡圆”、“裕民社”任首席擂主。1930年,余鼎山参加重庆市“武壮士考试大会”,名列武士第一名,而被评为武士的15人中有12人都是余家弟子。

左右页图:余家拳传至华佗的五禽戏,在枪棍拳术以外,之后又融入了易筋经、八段锦功法,是内外兼修的一类拳术。上图为易筋经功法演练秘籍。

其间,投师拜门者络绎不绝,门下弟子有胡洪图、刘梓明、杨方策、万人杰、胡家祥、陈剑声、李明清(女)、杜世才、杨少秉等。杨明德这一系余家拳出自万人杰,是重庆余家拳第三代传人。

三尺之内大显威力

由于余家拳从套路到散招都注重实用,所以武术界用一句话囊括了它的特点:“朴实无华操扁挂。”杨德明告诉笔者,“扁挂”是一种散打术,“操扁挂”,即为“练武”的意思。

余家拳有“马三箭”、“大燕青”等80多个套路,有站、坐、吊等100多种练功方法,有擒拿、格斗等40多种搏击散打招势。拳法整体传承了“五禽戏”中“虎鹿熊猿雀”的特点。“虎鹿熊猿雀”虎为兽中之王,出招讲究霸气,虎拳主练身、骨等;鹿善奔跑,鹿拳主练速度耐力;熊身重体稳.熊熊身重体稳.熊拳主练艘下功夫猿猴善攀爬,猴拳主练吊、爬、腾、跳、抓、拿;雀善飞翔,在余家拳套路中有鹰抓功、大燕青、小燕青等,主练精和神。总体来看,“五禽”各为单元,练后又互相融合,形神合一。

余家拳法还讲究“卧牛之地显身手”。因为其发源地百里峡地区丛林丰茂,且羊肠小道甚多,人皆称“地无三尺平”,武术必须在小范围也能施展身手方能适应。所以,初练余家拳者往往需要坐在凳上练拳,以保证在狭小的空间里也能打出套路拳法。说着杨德明就站在一个特定的三四平方米的圈内,向笔者展示了余家拳里的著名套路“火盘架子”。只见他无论怎样出拳、收拳,大开大合的身体都没有超出划定的三四平方米的范围之外……

无论是套路还是散打,余家拳都相对重拳脚,轻器械。这也是与讲求近距离实战“短手寸劲”的拳种分不开的——在很短的距离内手脚肯定比器械更占先机。同时,余家拳又以“手多脚少”、“手法多变”著称,如口诀中的“提砍砸压、宰剁勾挂、沾贴沉碎、封闭擒拿”等,都是手上拳法。

Schools of Martial Arts in Chongqing

猜你喜欢

形意拳银山武术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社会学视域下山西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研究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能说形意拳经》辨伪(上)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