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把本职当天职

2015-09-19逄春阶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大众日报本职殡仪馆

□逄春阶

(作者为《大众日报》高级记者、山东省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

全国新闻界典型、《大众日报》高级记者陈中华,罹患癌症,依然不放弃记者职业。他的事迹,早已为新闻界所熟知。他是长我8岁的同事,平时,看不出他有多么高大,他也有倔强的脾气,有时甚至还发发牢骚。但是在关键时候,他总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比如,2005年春节,他把分居外地的妻子、年迈的母亲都接到济南家中,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节。可老陈推己及人,自己团圆了,还有没有不团圆的群体呢?老陈越想越觉得应该关注那些边缘群体。他坐不住了,大年初五一大早,就骑上电动车,去了福利院、救助站,最后一站是殡仪馆。在殡仪馆,整容师王中力要去给一位死者穿寿衣,陈中华毫不犹豫地跟进去。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整容师的工作,他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离开殡仪馆时,王中力握着他的手说:“记者进停尸间采访,您是第一个。”第二天,他的新闻通讯《年间三访》在《大众日报》刊发,引起读者关注。

陈中华说,去殡仪馆让他心灵产生震撼。每逢年节,殡仪馆的整容师一家人都要承受最寂冷的时光,没人给他们拜年,他们也从不向别人拜年;元宵节前都不会与外界互通电话。他们很自律,就是要照顾到外人图吉利的感受。顷刻间,一股酸楚在老陈腹中沸涌,谁是最可敬的人?他们才是。承受着非人的寂廖和冷清,却让每一位逝者美丽地离去,保持着最后一瞬尊严。

陈中华年节到殡仪馆采访的故事,让我思考。他视自己的职业为神圣,作为记者,永远在记录、在感知,即使在休闲的时候,也不放过一切机会。而殡仪馆的整容师,则默默地奉献着,甚至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为神圣。陈中华和殡仪馆的整容师,都在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模范地忠于本职,用心、用力、用情,你关注我,我这样干,你冷落我,我也这样干。他们的工作态度,是乐把本职当天职。

社会上的岗位千差万别,但是总要有人在干,这如同千万个零件,按照各自的功能和方法组合成一部运转自如的大机器。正是一个个默默的岗位,让偌大的社会维持着和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体会到,哪个岗位都不容易,都有苦衷;哪个岗位,要干出色,都要付出汗水。而且,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常人所忽略或者是不易觉察的。

是愁眉苦脸地干呢,还是快乐地干?十几年前,我去马来西亚,在一个街心公园,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在戴着耳机扫地,她手中的扫帚迅速触地,然后迅速提起,再来一个坡度,落下,再提起……她扫地的姿势简直是在跳舞,她是跟着音乐的节奏在扫地,她扫出了节奏。我感觉她在享受扫地的过程,扫地是枯燥的工作,让我佩服的是,这位大嫂竟然找出了枯燥工作的节奏,舒缓的节奏、流畅的节奏、高亢的节奏,让枯燥为之一扫。这个扫地的画面,我一直记得。我品味出一个道理:再枯燥的工作,只要找到节奏,混沌就有了秩序,就不累了,也就快乐了。

我的老师陈炳熙先生,在现在的人看来,有点儿“呆”。“文革”中,他的学生给他贴大字报,他是语文老师,看到大字报上有几个错别字,就上去一笔一画地改。有学生向他脸上吐唾沫,他也不在乎。后来,我问他为何这样做,他说:“我是老师,我教过的学生写错别字,让别人笑话我教得不好,我心里不安。”陈炳熙先生在逆境中,都不忘自己的本职,把本职当天职,矢志不渝。

陈炳熙先生后来写出一大批优秀小说,出了三本小说集,但他一直坚持说,自己是业余作家。他的小说,都是在课余时间一笔一画写成的。他写小说,不用脏字,用语典雅,每篇作品,都氤氲着浓浓的书卷气。陈老师说,作家看家本领是语言,语言必须过关,要美,让人回味。他多次皱着眉头对我说,看到有些作家作品里的脏字,就跟看到饭菜里的苍蝇一样恶心。我参加了工作,当了编辑,也写小说,陈先生又告诫我,先把本职干好,无论是诉诸情怀还是展现胸襟,本职工作是最好的平台。先立身,然后搞创作,如果本职工作干不好,你的创作也很难写好。他给我写信,都工工整整,连一个标点符号也写得一丝不苟。他去世后,我整理他给我的书信,才体味到老师用心良苦。其实,他一直在教育我,用心用身在教。而我给陈老师的信,都很潦草,现在都不忍心看,真是辜负了先生。

我有位尊敬的兄长有个观点,他说,一个人的工作干到一定境界,就有了审美价值。我理解,这位兄长话的内涵是,身心投入地工作,日积月累,孜孜 ,能抵达忘我境界。猛一回眸,感觉很美,自然带了一种欣赏态度。一直保持这种心态,则苦与累,疑与惑,皆涣然冰释。工作中的紧张与兴奋,蔓延出充实之感、饱满之感,就有了诗意。

诗意来自敬业,敬业日久,则“乐业”生焉,以从事自己的职业为乐。圣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恒喜,恒乐,无怨无悔。

乐业,有个元素是趣,就是有趣味,干着有滋味。任何工作,都没有滋味,滋味全靠咂摸,自己耐心咂摸,越咂摸就越有滋味。趣味趣味,有“趣”才有“味”。比如你是记者,出发前查资料,收拾行囊,出发坐汽车、火车,或者飞机,累吗?有点。但这是在体悟生命啊,当抵达采访现场,如战士进了战壕,感觉自己这一日没有虚度,经历又丰富了许多。然后是构思,写作,痛苦吗?有点儿。但是突然灵感来了,角度找到了,标题找到了,文眼找到了。然后是炼字、炼词、炼句、炼意,那一刻是何等快乐,简直想喝上二两酒庆贺一番。等稿子发表出来,丰富了生活,影响了事件发展进程,稿件的实用价值显出来。当喧嚣过后,瞅着自己的文章,这是我写的吗?像老农蹲在地头上欣赏自己的庄稼,使用价值转换成了审美价值。

做好本职,就是履行职责,也就是承担责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责任必须自己承担。需要强调的是,责任不是抽象的,它是具体的。比如,战士在战场上不临阵脱逃,医生给病人看病不优柔寡断,建筑师盖楼房不偷工减料,销售员为顾客服务不打折扣,财务人员不做假账等等,都是履行责任,都需要责任心。人有了责任心,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生都会充实而快乐。

有句话,叫岗位成才。我以为,只要竭尽全力做了,不放弃自己的责任,一点一滴努力,日日夜夜耕耘,见贤思齐,力求自己的本职达到完美境地,就是成才了。成才,不一定非得是光彩照人的大人物,不一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在自己的岗位上,是不可缺的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人,有自己的“绝活”,这不是人才是什么呢?我们报社有个岗位叫“第一读者”,就是每日凌晨三点(或者更早)开机前,读报,也就是最后的新闻把关人。我有位同事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每日凌晨如履薄冰,他堵住了好多差错。但报纸上没有他的名字,他成了把关的专家,一个个不眠之夜,练就了他的“火眼金睛”。我们有过交流,他很诚恳地说,个人的一点点努力,能融进一张诞生了70多年的党报中,感到很幸运,翻看旧报纸,就像翻看自己的日记。我的这位同事,很了不起,他也是乐把本职当天职,他是真人才。

乐把本职当天职的人,是有根的人,幸福的人,他找到了生存的趣味。

猜你喜欢

大众日报本职殡仪馆
立足本职工作,发挥组织员先锋模范作用
关于抗战时期《大众日报》刊登美术作品的初步观察[*]
探源《大众日报》红色基因
去殡仪馆
《大众日报》区域观察报道特色浅析
魂锁殡仪馆
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创新工作对策研究
省农委召开纪念建党96周年大会暨“立本职、学精神、促发展”专题党日大会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后路心理当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