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移民局长的为民情怀

2015-09-19王庆海谷长坤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东平湖库区工地

□王庆海 谷长坤

在东平,群众见到他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念叨村里健身器材又增了几件,种养殖收入又增加了多少;在移民群众家中,经常看到他和群众促膝长谈,问寒问暖问收成;在移民社区建设工地上,经常见到他奔波忙碌的身影,督促进度,督察质量……

他,就是山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先进工作者、东平县东平湖移民管理局局长尚梦峰。

“移民补贴发放不好,我良心不安。”

东平县是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大移民县。1958年,为了建设东平湖水库,实现“保省城济南、保津浦铁路、保胜利油田、保黄河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四保”任务,24.5万名库区群众舍小家顾大家,背井离乡,失去田地,穷了家园,特别是4.6万纯无地移民群众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上。

2009年,尚梦峰调任东平县东平湖移民管理局局长。上任之初,他就充满深情地说:“移民为国家做出了牺牲和贡献,我们必须以感恩的心对待移民工作。”

随着国家对移民工作的日益重视,各种移民帮扶政策和移民工程接踵而至。由于东平湖建设时期外迁移民数量多、安置范围广,建库时移民原始档案资料已无从查找,特别是对外迁移民这一特殊群体,几十年的变迁让移民确认成为一大棘手问题。怎么既不落下一个真正的移民,又不让不符合条件的人有空子可钻,保证政策的严肃性?尚梦峰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只有想不出的办法,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带着这样一种信念,尚梦峰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艰辛而复杂的探索。

在梯门镇李所村,86岁的老移民赵庆顺拉着尚梦峰的手说,他家从新湖搬到梯门已经50多年了,原来村里的人都快不认识了,他恳求政府千万不要忘了他们这些老移民。看着老人满眼的希望和贫困的家,尚梦峰的心沉甸甸的,他当即表示:“请您放心,你们对国家做出了贡献和牺牲,如果事情办不好,你们拿我是问。”

在新湖唐楼村,在老湖镇埠子村,在旧县乡吉城村……一个礼拜内,尚梦峰接连召开了十几个座谈会,听取移民以及基层干部的呼声、意见和建议。座谈会经常开到深夜十一二点,之后他还要分析研究,梳理总结,几乎每天回家都在夜里两点之后。

世界上最怕认真两个字。在广泛调研论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他创造性提出了由移民原籍村出具“五老 ”(老村干、老党员、老移民、老村民、老邻居)证明新举措,使外迁移民得到全面确认,实现了不虚报、不漏报。

已经移居黑龙江省的原老湖镇西村村民陈全友感激地说:“俺做梦都没想到俺的移民身份还能被确认,我们心里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为避免直补资金被截留、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到移民手中现象的发生,尚梦峰经常夜不能寐,他说:“移民补贴发放不好,我良心不安。”

“管钱的不发钱,发钱的不见钱”。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他积极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和各乡镇,组成了直补资金发放工作队,对存折发放保管、证件审核、秩序维护等进行了明确分工,严格落实责任,严格发放程序,做到一人一卡,实现了资金的封闭运行。如今,每年1.11亿元的直补资金,从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从没有引发过一起上访事件。

“看到群众过得不好,我心里就不好受。”

天天和移民打交道,尚梦峰对移民的情结比任何人都重、都实、都真。他经常说,看到群众过得不好,我心里就不好受。

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一道道难题如鸿沟阻隔了移民渴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使移民生存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尚梦峰紧紧抓住住房、教育、就医、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移民安居工程”,先后启动实施了新湖家园社区、商老庄潘孟于新村社区等安居工程。

潘孟于是一个居住在湖堤里面的无地移民村,因为没地没资金,群众想改善居住条件也无能为力。得知情况后,尚梦峰一边安排资金启动潘孟于新村社区建设,一边和乡党委政府一起跑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进行协调,争取特事特办。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社区顺利开工。社区建设开工那天,潘孟于的群众奔走相告,他们说:“没想到尚局长拿我们的事比自己的事还上心,我们总算有盼头了。”

下面一组数字是抽象的,但也是活生生的:新建交通道路286公里、生产交通桥72座;新打农田机井340眼,确保灌溉面积3.6万亩;改造涝洼地2.6万亩;新建、改建排(灌)涝站14处,解决了库区7.2万亩耕地秋季内涝积水问题;投资6300多万元,建设旅游码头,带动库区渔家乐、农家乐、湖产品输出等相关产业发展;举办库区移民生产技能培训班248班次,培训移民3.5万人次……

“在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移民掉队”。社区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移民技能培训……一件件、一桩桩实事让移民群众生活环境好了、腰包鼓了,笑容也多起来了。

“做不好移民避险解困工程,我们就是罪人。”

站在老湖镇七里铺村向北远眺,凤凰家园社区工地上50多架塔吊拔地而起,35栋楼房已经封顶,运输车辆来往穿梭,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这一幕,正是东平湖库区移民成方连片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也是移民避险解困工程的真实图景。

移民避险解困工程是国家针对“水上漂”“滑坡体”及特困移民群体的一项重大民生政策。2013年得知该消息后,尚梦峰立刻意识到这是造福库区移民群众的重大机遇,于是第一时间向县领导做了汇报,第一时间按照领导安排和部署,摸清底数、整理资料、策划争取事宜,第一时间进京,在全国第一个把材料送到国家水利部。经过不懈努力争取,东平县被纳入全国第一批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

作为一项惠及20多万移民的国家级工程,尚梦峰深知,这是一副如山的担子,它一头挑着领导的信任,一头挑着百姓的利益,就是咬紧牙关、磨破肩膀也要把这副担子担起来!

移民社区建设工地上的尚梦峰(左)。

移民避险解困一期工程涉及5万多移民。5万移民5万颗心,心态复杂、构成复杂、村情复杂,虽然工程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认可,但要想让移民群众都满意,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老湖镇凤凰社区拆迁时涉及一户群众的祖坟,不管谁去说,死活不迁。尚梦峰知道后,说我来试试。在地里,尚梦峰一边帮他干着活,一边和他交谈。随着交谈的深入,尚梦峰对他家的情况基本上摸清了。当听说这名群众的老人正在生病的时候,他马上掏钱买了东西前去探望。此后又三番五次跑到这名群众家中嘘寒问暖,看望老人。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彻底感动了这名群众。最后,这名群众说:“不为了别的,就为你一个局长能这样待咱,剩下的事你说咋办就咋办。”

因为做群众工作,在村里待到半夜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尚梦峰身体一直不好,心脏安着3个支架,医生明令他不能太劳累,否则有生命危险,但为了工作,他什么都豁上了。

为了赶工程进度且保证工程质量,平常他都是亲自在工地数人头、数机器、看图纸,每天都是拿着问题清单,逐项进行督导。今年7月31日晚上,天气突变,暴雨如注。因为担心工程质量,他拿了把雨伞带着司机就匆匆忙忙赶往工地。因为夜深雨大,他几次跌倒,弄得浑身都是泥水,四个社区工地转下来,已经凌晨3点多了。

他的老母亲已经81岁,但他已经两次因为工作错过了老人生日,今年,他答应老人生日时一定到,但因协调工地上的问题,答应老人的事情又没办到。妻子说:“见过忙的没见过你这么忙的。”他说:“国家付出这么大资金为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做不好移民避险解困工程,我们就是罪人。”

别人问他:“你这样拼命累不累?”他回答说:“怎么能不累呢,但只要一天工作做不完,我就一天也不踏实。移民局长为移民着想,天经地义,只要我在位一天,我就必须尽心尽责地把移民群众的事情办好,这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义务!”

猜你喜欢

东平湖库区工地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以皂市水库为例
浅析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修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
——东平湖增殖放流活动实施
东平湖水环境质量评价及趋势研究
东平湖总磷污染来源的解析
波比的小工地
再去看看东平湖(外二首)
热闹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