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情绪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及其调适

2015-09-17崔丹丹冯海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

崔丹丹+++冯海英

〔关键词〕青少年;元情绪;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IAD)是指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2011年中国网络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网络青少年网瘾的比例高达26%,网瘾倾向比例高达12%。

元情绪的出现可为改善该现象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自从1995年Salovey提出元情绪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进行了许多研究。但由于情绪智力的概念目前还存在较大分歧,而元情绪与此密切相关,所以关于元情绪的研究也存在很多争议。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有许远理提出的元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应贤慧的元情绪的二维理论模型。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对高中生、大学生、军人、父母等对象的研究上,关于用元情绪调节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尚未有具体的研究,希望本文能够为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元情绪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

国内学者许远理在结合自己构建的情感智力“九要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元情绪理论。他把内省情智包括的三种成分作为元情绪理论的构成要素,分别是:(1)感知和体验自我情感的能力;(2)表达和评价自我情感的能力;(3)调节和控制自我情感的能力。总的来说,元情绪就是一种主体对自我情绪的觉知、评价、描述与监察的能力。元情绪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和体验能力使青少年对网络成瘾有“自知之明”

元情绪是个体对自我感知和体验到的情绪变化的敏锐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情绪的有效调控,它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对自我情绪情感的感知和体验是元情绪功能的重要基础,处于最低层次。它是即时情绪的敏锐知觉和内心感受,只有我们对某种情绪有了“自知之明”,才会有可能去调控它。青少年的元情绪能力还处于未成熟过程中,还不能完全准确地感知和辨别自己的情绪。很多青少年一旦上起网来,往往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是随着自己上网的渴望和冲动心情去行动,任凭网络上的游戏等充斥自己的头脑,对自己的思维正变得迟钝、情绪正变得低落消沉没有察觉和意识,而元情绪感知和体验能力对此有“自知之明”。

(二)表达和评价能力使青少年对网络成瘾有正确决策

自我情绪的表达和评价是元情绪从最低水平的感知和体验到最高水平的调控情绪的必经之路。自我情绪的表达能够将元情绪明朗化、清晰化,是对部分元情绪的操作。自我情绪的评价可以使个体对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进一步的认知,使其做出正确有利的决策。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一般性格比较内向,比较敏感,不爱向他人倾诉心事,喜欢用“情感封拒”的方式来逃避某些痛苦或不愉快的情感,经常如此会使得青少年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渐渐变得麻木和识别不清,而且对一直沉迷于网络的行为也缺乏评价和判断力。元情绪的表达和评价能力能够使青少年对当前沉溺于网络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表达和评价,明白当前的网络行为对主体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为下一步行为的调控做好准备。

(三)调节和监控能力使青少年在网络成瘾中得到控制

调节和监控能力是元情绪的最高层次,也是青少年操作水平最低的能力。

元情绪的调节,是指把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调整到符合自己需要和与情景协调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过程。当青少年沉溺于网络,发觉自己已经变得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情绪状态正在变得日益糟糕时,这时元情绪的调节功能便显得十分重要。在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在一定情绪价值观的指导下,他们便不会让自己的不良情绪继续下去,而是会调动自己的认知,使用一定的元情绪策略进行调控。当他们的情绪状态好转时,需要用网络来排解压抑情绪的那种强烈冲动和愿望就会减弱。

元情绪的监控,主要指主体把感知和体验到的自我情绪经评价后控制在某一状态范围内,是一种静态过程。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经过适当的调节,使自己的情绪好转后,要能够监控它的变化,使它一直能保持在一种相对良好的范围内,这样才会对青少年摆脱对网络的依赖起到决定作用,否则再次产生的不良情绪又会很快促使他们走向网络。

二、运用元情绪调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勇于倾诉,宣泄消极情绪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一定的闭锁性,有了心事不愿向他人倾诉,长期积累会带来一定的情绪困扰。沈理笑、张劲松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组的青少年虽然排除了焦虑和抑郁疾病的存在,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可能存在更多的情绪问题。很多青少年都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受到压抑才选择网络来进行排解和发泄。美国南公理堂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詹姆斯发现,当人们讲出自己的烦恼之后,人们的血压水平就会显著下降,也就是说倾诉会对人们的情绪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因而我们可以在此借鉴他的“日记法”,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让青少年排解心中压抑的情绪。另外,我们可以充分培养、调动和利用元情绪的感知和体验能力,让青少年知晓在他们这个年龄有这种心理波动和情绪压抑很正常,他们有这种想宣泄的欲望也很正常。重要的是,他们要找到合适的宣泄口,要把握好度。每次想用网络作为发泄口的时候,感知和体验现在想去上网的强烈情绪,对此时的情绪状态有自知之明,这样才有可能调控自己的行为。

(二)良好表达,促进人际和谐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人际关系总分均呈负相关,说明人际关系越糟糕,青少年越容易沉溺于网络。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很多青少年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发生不愉快或不知道如何解决的事情时会闷在心里。我们要鼓励青少年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适当的情绪表达会在人际交往中充当信号作用,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有了更多的同伴,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便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渠道。另外,元情绪的评价功能还可以使个体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行为进行评价和反馈,能够使主体明白怎样的情绪表现会更加有助于自己的人际和谐,也能够使青少年对自己上网过程中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比如当时的情绪状态比较低沉颓废,那么自己现在的这种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吗?个体对此有了清醒的认识和评价后,便会开始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这种不良行为。

(三)监控自我,提高心理水平

有关调查结果发现,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网瘾组在忧虑性、适应性、焦虑性、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成瘾组。这说明我们要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状况,就需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些青少年学业水平较差,在以成绩排名的学校里觉得自己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关心,便开始慢慢地在网络上寻找那种自信、兴奋的感觉,以至于最后完全沉迷网络。因此要鼓励他们多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起自信心。元情绪的调控功能能够使他们很好地控制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不会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忧郁、焦虑的状态中,而是使积极和消极情绪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心理水平。当青少年感受到网络的强烈召唤时,生理处于高度唤醒,这时元情绪可对此进行调节,使之达到平稳状态,上网的强烈冲动和行为便会得到遏制。

总之,元情绪的三个成分的培养对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价值。青少年时期本应是在学校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和形成良好世界观、人生观的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元情绪的作用为青少年戒除网瘾服务,使他们能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现实,早日从网络依赖中摆脱出来。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对其作用进行了阐释,后来的研究者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对该方面进行一定的实证研究。比如康雪琴就曾利用元情绪训练对中学生进行暴力干预,结果表明该训练可以有效降低中学生的暴力行为。相信如利用元情绪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干预同样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当然这需要实证来进一步证明。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充,637002)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