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影响因素及效应

2015-09-15曾嵘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密度

曾嵘

摘 要 基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对我国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其影响因素做探究,并对其效应深入了解,旨在为相关研究学者供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土地经济;影响因素;经济地理学;密度

中图分类号:F293.2;F2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地的面积不断扩大。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限制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济密度的高低。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城市土地的潜力,提高城市的经济密度,是解决城市建设问题的关键性举措。

1 对经济地理同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分析

经济地理学背景下研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需要构建起3个层面的框架:第一,资源禀赋是经济地理的第一经济基础,主要内容有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第二,集聚经济,主要内容有土地投入、利用结构、城市规模和土地的市场状况;第三,政策制度,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中西部比东部自然资源丰富,但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比中西部高,主要依赖于我国政策制度的引导作用。

2 数据同分析方法解析

经济学中使用最多的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经济计量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预测城市经济的生产,分析城市发展生产的途径[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Y=AKαL (1)

公式(1)中,Y代表城市经济总产值,A代表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综合技术水平对生产率的影响,L代表投入的劳动力数,一般以万人或人为单位,K代表投入的资本,指固定资产净值,一般以亿元或万元为单位,α代表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β代表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则α+β=1[2]。从这个模型中可以看出,决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加上投入的土地要素,函数形式变为:

Y=AKαLβPγ (2)

公式(2),P代表投入的土地要素,γ代表土地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此时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则α+β+γ=1。

将(2)式的两边同时除以P,得到

(3)

公式(3)中,Y/P代表城市土地的经济密度。从(3)式中可以看出,城市土地的经济密度和城市单位面积上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有关,城市土地的经济密度还和技术水平有关。

本文在经济地理学视角下探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及效应,选择的数学模型是上述模型的推导模型:

(4)

公式(4)中,E代表城市土地的经济密度,具体为二、三产业和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KO代表城市单位建成区面积投入的资产,LO代表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密度,Xi代表可以测量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AO代表不可测量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

在(4)式两边分别取对数,得到线性回归的分析模型式子:

(5)

3 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其空间特征同影响效应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区位理论、聚集经济理论以及土地报酬规律为依据,对影响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7大因素进行定性分析。自然禀赋同集聚经济以及政策制度。

3.1 自然禀赋

3.1.1 城市的自然条件

城市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如果地形、地质条件较好,城市环境较好,则土地利用难度和城市建设的障碍就比较小,更能吸引到项目和资金投入,从而提高城市的经济密度。

3.1.2 城市的交通状况

城市的交通条件越便利,与外界联系就越方便,城市的区位越好,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则土地的经济密度就越高。

3.2 集聚经济

3.2.1 城市土地的投入强度

城市土地的投入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地利用的集约状况,土地投入的变动影响土地经济密度的变化:粗放式经营方式下,土地投入相比来说比较少,只要增加土地投入,土地经济密度就会提高;当土地处于适度集约利用环节时,增加土地投入,土地经济密度也会提高,但提高程度有限;当土地处于高度集约利用环节时,继续增加土地投入,会造成土地过度利用的恶果,此时,城市土地的投入会给土地经济密度造成负面效果。

3.2.2 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

城市用地的利用类型分为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工业用地等,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职能,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能使土地的经济密度不断提高。

3.2.3 城市的规模

城市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面积规模2个方面。在城市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城市规模越大,其各方面体系就越完备,服务、技术、企业等相对来说也就比较集中,则城市的经济密度也就比较高[3]。而一旦城市规模过大,超出了其可承受的范围,就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就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

3.2.4 土地的市场状况

在城市经济中,土地可以是一种商品。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形式能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条件下,土地可进行公开竞价,这就将地价变成了影响经济的一大因素。

3.3 土地政策制度

国家制定的土地政策是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准则和规范,对城市经济发展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土地政策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土地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以及土地投资方向和规模,在土地资源统筹管理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利于路引导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4 讨论

自然禀赋、集聚经济、政策制度3个方面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自然资源禀赋为正向效应,但中西部城市同东部比较,依赖初始禀赋更多些。总之,经济地理学中的诸多要素能够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产生显著的影响及效应。

5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影响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因素有:城市土地的投入强度、城市的交通状况、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城市的规模、城市的自然条件、土地的市场状况和土地政策,要从这7个方面出发,不断优化城市土地的经济密度。

参考文献

[1]张吉献,丁志伟,张改素,等.中原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66-72.

[2]吴一洲,吴次芳,罗文斌,等.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影响因素及其效应[J].中国土地科学,2013(1):26-33.

[3]贺孟萌.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密度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密度应用进行时……
密度“四问”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