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渝传统民居建筑“堂屋”空间探析

2015-09-13陈果

重庆建筑 2015年1期
关键词:堂屋民居家族

陈果

(重庆大学 建 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0 引言

皇家建筑以殿为尊,民居建筑以堂为贵。正如《园冶全释》中所述“堂者,当也,调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意”。堂屋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核心空间,这种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更体现在精神依赖上。堂屋不仅是整个建筑内的交通中心,公共交流中心,婚丧嫁娶等重要事宜进行的空间,也是家族祭祀先祖,展示身份地位的重要场所。围绕堂屋的空间、功能,建筑技艺、风俗习惯等因素而形成的复杂的文化现象,称之为“堂文化”,“堂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伦理规范、民族信仰。巴渝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复杂的地缘地貌、多元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传统民居建筑的个性、特性与多样性。笔者2014年先后参与了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以及彭水县普子镇四合庄村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工作。通过对大量巴渝传统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测绘,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探析了巴渝地区堂屋空间的核心地位体现方式。希望能以堂屋为载体,展示巴渝传统民居建筑技艺,弘扬巴渝传统民族文化。

1 物质空间的核心地位

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和空间营造,不难发现堂屋作为整栋建筑的交通枢纽、公共交流中心,总是占据着最核心重要的区位。华夏文化一脉传承,巴渝地区在继承中国传统“堂文化”的同时,融入了自身的民俗文化、审美价值,产生了契合巴渝地区地形、气候、风俗,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堂屋空间营造原则。

1.1 选址与朝向

依照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宅院一般坐北朝南,布局整齐方正。我国的官式建筑以及北方的民居建筑大都遵循以上原则。连绵的巴山,纵横的渝水,多山多水的复杂自然格局使得巴渝地区普通的民居建筑难以严格遵循正南正北的朝向,讲究规矩对称的布局。巴渝传统民居往往不注重朝向,顺应地势,靠山而建,面朝一片农田洼地或是绵延碧峰。屋后屋侧皆种竹植树,低矮的屋檐在婆娑的绿影中若影若现,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交相辉映,浑然天成。堂屋一般采用通透的木格雕花门区分室内室外,有的敞厅甚至与室外没有明显的隔断,在堂屋内便可将远山远景尽收眼底。

1.2 平面布局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教等级次序,越是靠近宅院中心轴线的建筑,地位越高。堂屋通常是正房的明间,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空间相对建筑的其他部分宽敞明亮。但是随着严谨刻板的建筑形制在巴渝地区的灵活化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等对称规矩的布局形式,还出现了如“一”字形、“L”字形等不对称的建筑形制(如图1)。堂屋也不再处于绝对中心的位置,而是相对中心的位置,仍然占据整个建筑的核心空间。为了让正房的明间区别于两边的梢间,突出堂屋的核心地位,常常将明间的内壁内缩一柱间形成“吞口”,有驱邪吞恶的寓意。

图1 堂屋在不同的建筑平面形制中处于中心或者相对中心的位置

1.3 空间高度控制

正如《风水与民宅》中所述“正屋为主人,为本身。厢廊为手足,为仆人。凡廊与正屋平齐,两边推出殊非吉相”。堂屋作为展示主人身份地位,体现家族兴衰荣辱的场所,其建筑空间的台基、层高、屋檐均高于其他部分,以给人稳重威严之感。巴渝地区在继承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模式的同时,结合本土的地缘地貌、建筑技艺和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营造堂屋高显威严之感,突出堂屋在民居建筑中的核心地位。以巴渝境内土家族传统三合院为例。合院采用“一正两横”的布局形式,多建于坡地之上,正屋筑台,通常三开间或五开间。中置中堂,除堂屋外的其他房间通常设有阁楼,堂屋内一层通高,堂外以石台阶与室外相连,显得庄重而威严(如图2)。“两横”为厢房,采用巴渝地区传统的吊脚形式,底层架空,作为储物空间或饲养牲畜,局部以砖石围合形成两层空间。宅院面朝开阔的景域,中间围合成院坝,是居民们晾晒谷物、闲话家常、休憩纳凉的场所。正屋的屋檐高出两厢,建筑空间主从关系清晰明朗。

图2 堂屋的高度占据整个民居建筑的主导地位

2 精神空间的核心地位

2.1 中国传统的家祭空间

祭祀是对先祖的缅怀,对家族兴衰荣辱的回视,是人们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的祭祀活动分为坟祭与家祭。堂屋作为家祭的主要场所,是凝聚家族成员精神,体现家族价值取向,培养家族自豪感的核心精神空间。

按照中国传统的堂屋布局形式,正中靠墙设置香案、神龛,成为屋内的视觉中心。民间的祭祀通常分为三类,一类强调家族伦常,将先祖牌位立于香案之上,享受在世子孙供奉景阳。对家族发展有过突出贡献的先祖,其牌位可能会被子子孙孙世代供奉。每一次家祭都是对家族荣辱的回顾,激励在世子孙奋发图强。另一类体现信仰崇拜,在中国最常见的便是供奉“天、地、君、亲、师”,体现的是中国民众敬法天地,忠君爱国,仁孝尊师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还有一类体现的是家族愿景或家族崇拜,常见的是对平顺安康,财源滚滚的祈愿,或是供奉圣贤之人的画像,以表主人高尚的节操品行。这三类祭祀活动在巴渝地区的堂屋空间内均有体现,有些人家还将“天地君亲师”牌位与先祖牌位同设于香案之上,将家族伦常与信仰崇拜结合,成为凝聚家族力量,传承民族精神的核心空间(如图3)。

2.2 巴渝地区多样的祭祀空间

图3 巴渝地区民居多样的堂屋供奉形式

巴渝地区以汉族文化为主流文化,同时汇集了土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人文风俗,呈现出多个民族融合发展的状态。以重庆彭水县普子镇四合庄村为例。四合庄村地处武陵山区,环境优美,民俗文化积淀丰厚,特色鲜明。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为主,聚族而居。在建筑的空间格局、营造技艺以及细部装饰上呈现出风格各异、个性鲜明的共生共存状态。由于多样的民族信仰和风俗习惯,堂屋作为民居建筑的核心空间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形制。土家族的民居多为两层,一层内退一个柱间,形成外廊,二层出挑形成晒台。为了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二层空间通常没有厚实的墙体围护与分隔,而是以通透的竹席分隔,使得整个二层空间显得开敞而明亮。堂屋的二层楼面一般高出其他房间0.3~0.6m。出于对先祖的尊重,确保先祖的牌位上方没有在世者走动,居民将堂屋的正中央(香案的正上方)的二层楼板留出一块约为1.7m见方的空洞,形成一狭小的类似天井的空间(如图4)。相较于二层的开敞,一层外是宽阔的外廊,室内略显昏暗。光线透过二层的空洞洒在堂屋内的神龛上,有一种巨大的神秘感,仿佛一盏照亮心灵的明灯,牵动着家族每一位成员的灵魂,指引着整个家族前进向上的道路。苗族民居的正房通常面阔三间,堂屋内凹形成 “吞口”,堂屋和侧房之间没有墙壁分隔或仅用几颗柱子进行空间心理上的分隔。这种特殊的堂屋空间形制是由苗族的传统祭祀习惯决定的。汉族一般在堂屋正中靠壁设置神龛,而传统的苗家则将先祖神位立于正房左侧山墙中柱前1.5m左右的区域内。家祭时,苗家人在堂屋左侧的房间中柱下进行跪拜。苗族人看来,中柱作为顶梁柱撑起整栋房屋,象征着苗家先祖对后代子孙的庇佑。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现在苗族人民也将先祖牌位设立在堂屋的中央,祭拜活动也在堂屋中进行。但是苗族堂屋与两边侧房之间流通的空间形制在汉苗民族文化的交融中保留了下来。

图4 土家族堂屋神龛上方的天井

3 堂屋在现代农村住宅建筑中的核心地位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新的建造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农村住宅建筑的结构形式、平面布局、功能组合等各方面相较于传统民居建筑发生了巨大改变。堂屋作为承载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核心功能空间,在发生改变的同时,依然延续了其文化性、象征性,统帅着整栋建筑。

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农村住宅已由砖木结构的单层小青瓦农宅转变为砖混结构的低层小楼。相较于传统民居建筑简单、规矩的平面形制,现代农宅的平面布局显得随性而自由。堂屋也不在处于绝对中心的位置,而是作为整栋建筑的交通中心,其大门作为整栋建筑的主入口,进入建筑的任何部分都必须先进堂屋。其空间的高度相较于建筑的其他部分已无明显差异。与传统民居建筑相比,现代农宅堂屋在物质空间上的核心性有所弱化,但任然作为传承家族精神的核心空间存在。

很多人认为现代农宅中的堂屋就是城市住宅的客厅,这种认识是片面而肤浅的。堂屋兼具了客厅的功能,但同时还包涵了祭祀、酒宴、生产和储藏等功能,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堂屋中除了摆设祭祀的香案和神龛之外,也会摆设少量用于会客的桌椅,一般不会再有多余的家具摆设,空间宽敞而明亮,主人可以在此安排临时的功能活动。受城市住宅的影响,很多现代农宅也出现了客厅、餐厅等空间,但是脱离堂屋而单独存在。这也使得堂屋的功能发生改变,不再具有会客,用餐等功能,其空间的停留性降低。因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堂屋的生产储藏功能渐渐退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餐馆酒宴逐步取代了堂屋酒宴。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堂屋的传统内在功能正在逐步丧失,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4 结语

堂屋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核心空间,是传承华夏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加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巴渝地区作为西南地区最富有鲜明民族个性的地区之一,研究其堂屋的空间形制,对于剖析巴渝传统民居建筑,了解传统巴渝文化历史,宣扬中国传统尊卑理念和民族信仰有着重要意义。现代化的发展在改善农村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堂屋空间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原本紧密联系。怎样保护堂屋在民居建筑中的核心地位,传承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特征,是每一位建筑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

[1](明)计成.园冶全释[M].张家骥,注释.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

[2]尚达翔,张正武.风水与民宅[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3]吴樱.巴蜀传统建筑地域特色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4]王瑾瑾.从民居建筑布局看“堂文化“的神圣表述——“堂文化”所呈现的中国文化思维模式论之一[J].建筑师,2005(6).

[5]许剑峰,宋昆.“神圣”“亲和”话堂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实践[J].工业建筑,2009(9).

[6]吕瑞荣.广西民居堂文化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7]黄绢.武汉里分住宅堂屋空间流变与分析[J].华中建筑,2007(1).

[8]李哲,柳肃.湘西苗族室内祭祀空间的演变[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9).

[9]金观强.城乡统筹下农村住宅自建引导策略研究——以鄂东南、川渝的村落调研展开[D].重庆:重庆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堂屋民居家族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守 望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板凳:平衡的世界
父亲的笑容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