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动一个字 跑了三个月

2015-09-10沈世豪

课外语文·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徐迟人物传记陈景润

文章同样是贴近地气跑出来的,尤其是写人物传记。我不由得想起写长篇人物传记《陈景润》的有趣经历了。

那是1997年春,陈景润去世一周年。厦门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写一部比较完整记叙和描述这位传奇式数学巨人一生的长篇人物传记。

我见过陈景润。1981年5月,我当时还在江西师大中文系任教。正逢母校建校60周年,我作为校友代表应邀回厦大参加校庆。在隆重的庆祝大会上,我第一次见到新婚不久的陈景润。那一天,他坐在主席台上,脸色红润,儒雅、沉静,很是精神。散会后,我在会场外见到他和老师谈话,但不到5分钟,陈景润就被蜂拥而来的记者包围了。此次见到陈景润,时间虽短,但给我最深刻的感觉是,陈景润并不像著名作家徐迟老先生在《哥德巴赫猜想》一文中所写的那么傻。是艺术的渲染、夸张,还是浪漫的徐迟老先生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有意虚构细节?因为,徐迟老先生认为报告文学的某些细节是可以虚构的。此论学界向来不敢苟同。

重写陈景润,对我来说,前有大名鼎鼎的徐迟和令洛阳纸贵的《哥德巴赫猜想》,那无疑是巍巍的高山,的确是严峻的挑战。我细读徐迟老先生给陈景润的定位,发现他的构思是:“数学上的巨人,其他方面都是傻子。”

事实果真如此吗?

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包括细节的真实。

接受任务之后,我请责任编辑王依民陪我沿着陈景润生前的人生轨迹走一遍。我准备花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这项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先从采访陈景润的老家——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开始,在那个名人辈出的秀丽村庄里,听到陈景润少年时的朋友讲述他的许多有趣的故事;然后到福州,寻觅到陈景润的弟弟——一位医生,他很热情,讲述了关于陈景润的许多趣事。陈景润当年在仓山英华中学读书,我们找到陈景润的校友了解情况,居然还在该校的档案馆里找到陈景润读中学时的成绩单和借书卡。厦门大学是陈景润读书和工作过的地方,他的老师和同班同学,详细地讲述了他们眼中和心中的陈景润。最后一站是北京。我们在中关村住了下来,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认真采访和陈景润共事过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领导和数学家们。此外,就是重点采访陈景润的夫人由昆女士包括他们的孩子陈由伟。

三个月的采访,有关陈景润无数鲜活的故事,在由昆讲述的一个精彩细节中,突然像被强烈的阳光照亮了一样:

由昆真诚地告诉我们,陈景润其实一点都不傻。他更多的是天真。当年,他非常喜欢孩子陈由伟,他抱孩子的姿势极为有趣,头朝下、脚朝上,似乎抱着一个炮弹!说到这里,由昆还模仿了一下陈景润当年抱孩子的姿势,她笑了,说道:“他的那个模样,就像一个大孩子!”

薄薄的窗户纸就这样被捅破了。

“数学上的巨人,其他方面都是孩子。”一个突然而来的感悟和发现,如汹涌的大潮,几乎要把我席卷而去。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终于找到长篇人物传记《陈景润》的人物定位了。在数学领域,他仿佛可以在喜马拉雅山巅自由行走,不愧是巨人;而生活中的陈景润不是傻子,更像一个天真的孩子。

从“傻子”到“孩子”,改动一个字,跑了三个月。值!

这一全新的定位,更为贴近陈景润的思想核心和特殊性格。按照这一人物全新定位,我开始了创作。写得很顺利,三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十多万字的长篇人物传记。

长篇人物传记《陈景润》出版的时候,由昆带着陈由伟应邀到厦门参加此书隆重的首发式,她含着热泪说:“读了这本书,一个活生生的景润就站在我面前了!”厦门电视台记者拍摄下这一珍贵的镜头。我认为,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是对这本书最好的评价。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陈景润被选入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2012年,《陈景润》一书的压缩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项目中的重点图书。斯人并没有远去。陈景润永远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作者简介

沈世豪,福建浦城人。原厦门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厦门城市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第五届全国青年读物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福建省优秀专家,厦门市拔尖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徐迟人物传记陈景润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徐迟最后岁月的一页日记
数学迷——陈景润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论徐迟诗歌创作中的都市色彩
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
徐迟永远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