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与不良贷款处置

2015-09-10陈大勇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陈大勇

摘 要: 贷后管理是授信业务全过程的重要阶段,从流程角度看,贷前、贷中、贷后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忽略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风险管控效果的发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后管理 不良贷款 处置方法

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识别、控制、化解信贷风险为核心,涵盖信用发放直到信用收回期间所有的风险管理行为,包括合同签订、贷款发放、支付管理、贷后走访与检查、资产处置、信贷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贷后管理不仅是为了满足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保证合规经营,更是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贷后管理工作,从制度办法上制定了越来越具体的规则和要求,并实行了贷前贷后岗位的分离,使贷后管理工作日益得到强化和专业化。但也要看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贷后管理工作认识不够,“重贷轻管”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实际工作中执行的效果还有待改善。一是有章不循、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如仅简单地关注程序的合规性和资料的完备性,押品定期检查和重估流于形式等,没有真正做到识别、控制、化解风险,背离了贷后管理的根本目标,使得贷后管理功效大打折扣。二是缺乏量化的考核体系,导致基层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市场营销方面,贷后管理工作被弱化,贷后管理因此变成一项被动性工作,而不是主动识别和控制风险,以至于很多问题贷款到了无法控制时才发现,错过了最佳处置时机。三是贷后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术熟悉程度不高,特别是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财务税收、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往往缺乏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敏锐反应,使贷后管理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不同程度上影响贷后管理的成效。

二、贷后管理对不良贷款处置工作的影响

贷款从发放到回收,每个环节都影响贷款质量,积极主动的贷后管理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风险,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而且可以控制风险,减少损失金额。不良贷款处置的经验证明,及时发现和积极主动管理不良贷款是有效保全银行资产的关键。不良贷款处置目标,体现在快速处置和回收最大化。目前处置不良贷款的手段主要有催收、司法诉讼、贷款重组、利息减免、以资抵债、核销、债权转让等,在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更多的是利用政策实现快速处置,在主动开展不良贷款市场化营销,实现回收最大化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同时,由于不良贷款企业绝大部分经营状况不佳,靠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难以偿还银行的债权。要实现快速处置和回收最大化,客观要求银行加大贷后管理工作力度,通过对债权真实情况的尽职调查和与借款人的处置谈判,真实、全面地掌握企业情况特别是资产情况,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意愿,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产价值低估,充分发现和挖掘不良贷款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处置渠道,进行广泛的市场宣传,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三、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实行全面的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工作贯穿贷款发放到回收整个过程,贷后管理工作职责应该是整个工作链条上所涉及的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贷后管理不仅针对不良贷款,而且针对正常贷款。因此,各环节都要尽可能地收集客户、行业等信息,揭示风险隐患,并及时更新完善相关数据系统和档案资料,为下一环节的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二)对贷前和贷中做出预先安排,加强贷后管理的主动性。贷后管理要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贷后管理要在贷前和贷中做出预先安排,在贷款发放时根据风险偏好选择借款人,了解掌握客户的关系树和客户交易对手的情况,对第一还款来源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在贷款合同中对贷后管理的监控内容做出约定,增加客户违约行为的制约。对第二还款来源担保、抵押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进行调查、评估和认定。贷款发放后要对借款人、保证人、抵押物进行主动、动态、连续的监控和风险重估。贷前和贷中以风险为基础做出的有针对性工作安排,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揭示风险,在贷款出现风险时,能够保全银行资产,降低贷款损失。

(三)做好不良贷款尽职调查,提高处置效率。信息不对称是制约贷后管理的客观因素,提高贷后管理水平是建立在全面、真实掌握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之上的,尽职调查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之一,尽职调查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能力和不良贷款处置效率。做好不良贷款尽职调查,对债务人的主体资格、经营管理、债权债务和抵质押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慎的调查核实与分析判断,揭示债务人及抵质押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查找有利于债权回收的资产线索,并提出相应的盘活处置措施。

(四)加强信息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一要通过信息挖掘,对不良贷款的成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影响不良贷款价值的主要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处置方案。二要通过信息挖掘,对不同处置方式的回收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创新性思考方向。三要通过信息挖掘,把握市场机遇,选择合适的处置时机。四要通过不良贷款处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信贷政策持续调整提供依据,推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第2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0-30.

[2]戴航.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防范[J].时代金融,2011(3):49.

[3]黄达.货币银行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8.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叙永农商银行化解不良贷款443.5万元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不良率农行最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