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探微

2015-09-10李曼曼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化学教学思维能力

李曼曼

摘 要: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同于知识传授,需要老师做更多教学探索工作,没有思维能力的学生是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用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设置疑问,启迪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严密性等方面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采取措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初中生的生活经验不怎么丰富,阅读也很肤浅,知识还处于积累之中,化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知识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假如初中生利用自己的习惯性思维解决化学问题,常常碰壁,难以完成。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中最为核心的元素,体现了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一个有综合思维能力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仅三思而后行,还从各个角度思考,综合分析问题所在,然后确定解决的最好办法。一个没有综合思维的人遇到问题时,只能看其表象,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常常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初中化学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多种思维能力,既考虑周密,又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因此,化学教学中,凸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做法。

一、用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有没有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有没有对问题研究产生兴趣,假如学生对问题有兴趣,他们就开动脑筋、启迪思维。如果对问题没有任何兴趣,他们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懒得思考。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首先要重视学习兴趣培养。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手段是很多的,如模型、讲故事等,但在众多手段中,效果最为显著的应该是实验与生活实际问题。初中生有好奇心,思维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化学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大餐,而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看到奇特的化学实验现象,就会产生“为什么”的疑惑,从而引发思维。比如,在化学教学的起始课——绪言教学中,老师事先做些准备,用毛笔蘸取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上“我爱化学”几个字,课堂上可以向白纸喷洒石灰水,学生看到白纸上立即出现红色的四个字,好奇心油然而生,立即产生疑问:这是什么原因?类似这样的实验是很多的,诸如茶水变黑、魔棒点火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假如能利用才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他们会兴奋不已,十分感兴趣,从而启迪思维。比如,学习混合物分离知识的时候,可以叙述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加芳同学的妈妈到超市买了食盐,走在回家路上,不小心将食盐洒了一地,请问加芳的妈妈该怎么做?这个问题一出,就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了一块石子,立即引发学生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将食盐收集起来,回家后溶解在水中过滤,再将得到的滤液加热蒸发,最后就能得到食盐晶体了。假如老师接着再问:加芳的妈妈应该加多少水合适呢?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激活,纷纷讨论起来。从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十分感兴趣,教学经常联系他们的生活进行,就能很好地培养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发展。

二、设置疑问,启迪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最佳起点,没有了疑问谁会思考呢?思考什么呢?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设计问题。设置问题需要一定技巧,与教学内容整合好。比如,演示实验,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不知不觉将问题抛出来。如进行H■还原CuO实验时,为什么先通入H■一会儿后再进行酒精灯加热?试管口为什么不是水平放置而是稍微向下倾斜?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实验结束后立即组织他们讨论,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类似这样的问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问题不是一眼能看穿的,需要开动脑筋,不少问题解决需要一定的推理能力,这是思维有一定逻辑性的体现。教学需要时刻牢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没有一点逻辑性思维能力是虚幻的,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化学教学中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比如,置换反应中,金属取代了酸中H的位置,那么,H就被置换出来,这是对立统一的,有“占位”的,必然有被“赶走”的,置换与被置换共存于化学反应中。又如如何证明酒精中含有H这种元素?可以通过在空气中燃烧酒精的办法,只要在燃烧的火焰上方扣一个干燥、冷却的烧杯,就能看见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由这个水珠可以推断出酒精中含有H这种元素。因为,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酒精燃烧是与O■发生的化学反应,现在有水这种物质产生,那么,就能推断H元素一定存在于酒精中。

四、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假如分析问题时考虑不周全,推理不严密,那么,解决问题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差错。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严密性是极为重要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8克某物质投入到92克的水中,请问得到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能简单地写成8%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溶质是否完全溶解,溶质会不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最为适合的答案应该是等于8%或者小于8%,或者大于8%,总之是不能确定的。

五、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分析问题的时候,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不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假如只按照自己的习惯考虑,就是思维定势了,常常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化学习题有很多是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一题多解练习可以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性思维力,教学的时候需要适当补充。比如,请你根据CuSO■的化学式及学习过的化学原理,写出制取它的可能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题分析:引导学生回忆物质之间的关系,运用化学反应规律思考,从CuSO■组成看,它属于一种盐。继而分析盐由哪些途径可以制取。根据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盐可以由金属与酸反应,可以由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可以由盐与碱发生反应,可以由碱性氧化物与酸发生反应。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可能的方法,有的是不可取的,比如,CuSO■不可能由Cu与稀H■SO■发生反应获得。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只要老师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多做探索、总结工作,只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各种措施,多引导学生思考,一定会取得可喜成绩。

参考文献:

[1]戴建强.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津教育出版社.

[2]张盛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化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