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是生命体验

2015-09-10崔国英

考试周刊 2015年102期
关键词:专业素养管理

崔国英

摘 要: 学校中层人员处在学校特殊位置,在当前学校管理中更多地强调执行力建设与具体操作技能掌握,而忽视对中层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要求。中层管理人员应把管理视作一种生命体验,注重修炼自身忠诚度、专业素养、组织与沟通能力、运用权利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关键词: 管理 中层人员 专业素养

当前,校长领导力的培训让人应接不暇,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话题,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也如火如荼,唯独中层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两边不到岸。其实“中层管理者角色最特殊,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兄弟姐妹找”,既要兼顾业务与管理,又要平衡创新与守成,还得时时应付突发、繁重、琐碎的事务,真可谓“日理万机”。

郑杰校长在《忠告中层》一文中通过与虚拟新任干部“小陶”的47封书信对话,字字珠玑地道出了学校管理的关键问题,蕴含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和深邃的教育思考。正如文中所说,做一个有良知的管理者,要在理想与现实碰撞中理性地思考,非理性地奋斗,管理是自我修炼,是一种生命体验。中层人员修炼什么呢?

一、修炼忠诚度

首先有一个问题,忠诚于谁?当然要忠诚于你的上司。于是有人就会为之侧目,似乎一说忠诚就是要中层做“马屁虫”,这种理解是偏颇的。郑杰校长在书中深刻地剖析了中国人对干部要服务于上司反感的原因在于对上司做出了负面假设,指出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对身居高位的人是不信任的,这会掩盖上司与下属事实上的从属关系,导致学校管理混乱。在校长负责制背景下,越是需要为结果承担责任的人参与决策的正确性可能越高,所以要信任与尽责于你的上司,当然不能变成对个人的盲从和愚忠,其结果必然造成人治局面。

其次,更要高度忠诚于学校。服从学校和奉献学校,认同学校目标和规则,自觉履行学校承诺,共同努力实现学校发展愿景。中层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政策的主要践行者,中层人员如对学校没有高度认同感,在工作中不能保持忠诚度,就很难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很难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执行力就不“给力”,更谈不上真正的兢兢业业和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在世俗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现实环境下,很难领导其他人为学校目标奋斗。忠诚于学校的人会有高度责任感,责任感意味着对学校和教育的专注与忠诚,不论是不是自身的工作范围,只要关系到学校利益,有责任感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加以保护,这就是忠诚的迷人特质所在。

二、修炼专业素养

中层人员要很好地引领教师,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尊严。同时中层人员具有“双重性”,既有教学工作又有管理任务。所以专业素养提升需着力于两方面。

首先,追求专业尊严。中层是负责某一方面具体工作的人,作为战术性领导,其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如教学副校长应是教学内行;德育主任应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很好的把握。现实中很多中层人员较为缺乏管理知识,大都是“教而优则仕”,走上管理岗位,有限的经验是上岗后自己摸爬滚打积累得来的,没有意识到管理技能是区别于教育教学技能的特定技能。在诸多能力当中,执行力是关键。实际上能否有效完成任务,是中层干部胜任管理工作的第一大能力。怎么衡量呢?一是看工作目标,能向教师清晰明了地描述具体目标,能预见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并妥善解决;二是看工作过程监控,布置完成工作以后,能跟踪教师工作进展情况,在跟踪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等问题纠缠你;三是看工作质量和效率,总能以最少资源消耗完成某项工作。

其次,教学本职不能掉。学校中层人员是学校教师岗位中的一员,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工作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工作,中层管理人员原本都是“教而优”的,不能因为走上了管理岗位就成为教学中的“落后分子”,这会大大削弱自身在教师队伍中的影响力。

三、修炼组织与沟通能力

从本质上讲,领导力实际上是一种人际关系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组织和调动其他人实现大家共同目标的能力。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相互交叉,中层即使只负责某一方面具体工作,仍然需要与各方面人打交道。因此,如果中层这方面能力强的话,推动工作就会更得心应手、如虎添翼。一句话一本正经地说还是幽默地说,正面说还是侧面说,集体说还是私下说,效果往往差别极大。锻炼这方面能力需着力于两点:

一是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和忧虑,且不会以让他们感觉到威胁的方式与之探讨敏感或切身问题。

二是沟通与协调能力。中层一定要善于组织和利用资源,有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能与大多数教师建立良好关系,形成良好互动,与各种类型人融洽相处,解决人际冲突,令冲突各方面都感到满意,都感到合理、公平受到了重视。在沟通方面,采取容易被教师接受的方式,有同理心,善于控制情绪,善于换位思考,都会使之容易实现有效的领导,而不只是行政管理。

四、修炼运用权力的能力

中层干部是学校管理权力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从担任中层管理者那天起,就开始掌握一定的权力。但不是有了权力,就可以指挥别人,因为权力对那些心生离意的人毫无用处;权力对那些资格老即将离开岗位的人也无效果;权力对那些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人没有影响。可是中层人员常在会议上说:“我李主任认为……”“你们不用说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都布置安排好了,这些老师没有完成。”这些都是在运用权力且运用失当。

对权力要有正确认识,权力天生具有强制性。仅靠权力让教师做事,不可能有积极的工作状态,效率必然是不高的,缺乏创造性。如何引发教师内在动机与愿望,满足其需求,是管理者需着力研究的课题。权力与职位相联系,手中的权力是不能超越你的职位的。权力的行使仅局限在和职位有关的方面,所以学校里你手中的权力就叫做职权,无职就无权。但不可随意用权,得保持权力的潜在性。这是很多中层特别不注意的一点,动辄以权压人,结果权力越来越小。

那么,如何正当地运用权力呢?

郑杰校长在第二十二篇末这样写道:“只有当你将权力作为工作的基础,作为最后的手段,支持我们利用其他领导方法改进工作,提高下属工作业绩,激励下属工作积极性的方式的时候,权力才有效。”

五、修炼自我调适能力

学校大多数管理者都处在高度焦虑之中。

其一,中层干部作为战术性领导,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而教育是每个政府部门开展工作都喜欢连带的单位,给中层干部滋生许多教育外的事务性工作,本身部门工作也很多,千头万绪,非常耗时耗力。

其二,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尤其当你所处的是一所薄弱学校,而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使用与“好学校”一样的尺子度量和要求“学生基础薄弱学校”。于是这类学校削足适履、疲于奔命,容易形成“内分泌紊乱”的“焦虑型”学校管理系统和教师团队,干部教师精疲力竭,骨干教师外流,难以吸引校外优秀教师加盟。

可见,在学校当中,焦虑感是普遍存在的。如任其滋长,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工作成效,所以要努力修炼自我调适能力。通过自我规划,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与要求,不用完美主义束缚住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进行正确地归因,让自己着力于可控因素,摆脱不可控因素的滋扰;加强计划性,减少临阵磨枪现象,让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追求自我发展,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保持阅读,对美好的事物保持敏锐性,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和精力,消除不断累积的压力等。

做一名学校的管理干部是艰辛的,如为虚名,求丰厚的待遇,实不应投身。如像郑杰校长告诫小陶所言:为求得自身成长,那就投身教育,在行动中学习管理,“管理是生命体验,无论你在行动中获得了什么,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管理是一场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伟大实践。

参考文献:

[1]郑杰.忠告中层——给学校中层管理的47封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鲍传友.从夹心到核心:学校中层领导力的认识与培养.中小学管理,2014(03).

猜你喜欢

专业素养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