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语,开启古文学习之门

2015-09-10周义忠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成语

周义忠

摘 要: 本文就近几年语文学习过多强调语感、语境,而忽略语义的做法,提出掌握成语语义的意义。其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启古文学习之门,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还就成语的掌握,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即需要讲究方法,在生活中掌握成语,成语学习生活化,化整为零,灵活学习。

关键词: 成语 古文学习 学习方法

近几年来,语文学习过多强调语感、语境,而忽略语义,这种做法不利于语文的学习,尤其不利于古文的学习,只有弄懂了字义,才能开启古文学习之门,掌握古文的字义,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从成语入手。

成语,作为语言的结晶,文化的载体,在现代汉语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学生学习成语有利于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开启古文学习之门。毕竟成语中的字义与古文中的字义很多是一致的。

课文所选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在成语中都能找到它的解释。以《崤之战》为例,例如:“穆公访诸蹇叔”、“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及诸河”中的“诸”与成语“付诸东流”中的“诸”,解释是一样的,作为兼词“之于”的意思。“以乘韦先”中的“韦”与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解释为“熟牛皮”。“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与成语“厉兵秣马”的“厉、秣”的解释是一样的,作为“磨、喂”的意思。“遂墨以葬文公”中的“以”与成语“一言以蔽之”“严阵以待”“坐以待毙”“坐以待旦”中的“以”,虚词的用法是一样的,作为连词“来”的意思。“言于王曰”与成语“无济于事”中的“于”用法一样,作为介词“对”的意思。“使归就戮于秦”与成语“于今为烈”中的“于”用法一样,作为介词“在”的意思。“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与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乘人之危”中的“之”用法一样,作为结构助词“的”意思。“王孙满尚幼,观之”与成语“嗤之以鼻”中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作为代词。“必死是间”与成语“不宁唯是”中的“是”用法一样,作为“这”的意思。

由《崤之战》中所列举的例子,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中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一定能大体读懂文言文,开启学习古文之门。

那么,作为中学生,该怎样做,才能掌握大量的成语,开启古文之门呢?天天读,天天背,固然是一个方法,然而并不合适,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打疲劳战,效果并不好,何况学生还要学习其他各门课程,在时间和精力上,一次不能付出太多,这就需要在学习、休息、娱乐、生活中逐步掌握成语,化整为零、灵活学习。

1.化整为零,经常阅读成语词典

所谓化整为零,经常阅读,不是天天读,天天背,而是隔三差五地阅读,或者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空就读,没空就不读,只要不间断地学习和掌握就可以了,而且在阅读与掌握的过程中,每次时间不一定很长,一两分钟,两三分钟总是有的。每次记的也不要求很多,最少一两个总能记住的,这就够了,在休息与娱乐中学习,既感觉不到累,又感觉不到烦,更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学习一年,大概能掌握成语六七百个,三年下来,大概就有两千左右了,这是从理论上计算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常用的、通俗的成语,一次能记住好几个,如果时间长一点的话,则会记住更多,三年下来大概能掌握四五千个,而我们常用的成语也就有四五千,有这四五千个成语做根基,文言文大体能够读懂了,当然还有欠缺的地方,但毕竟已经开启古文之门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达到更深的造诣,需要再深造,这是另外的话题。

2.“学而时习之”,学会“过电影”来巩固已学的成语

成语在阅读、理解后,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已经忘记了,不过没有关系,“重复是记忆之母”,只要你一有时间就想一想,任何情况下,任何地点你都可以去想,进餐时、课间休息时、娱乐时、晚上就寝前,哪怕想着想着睡着了也没关系,只要是回想起来的,大概就永远不会忘记了,这种过电影的方法是很多人都验证过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想不起来的随便在什么时间都可以再翻翻成语词典,也只要求随随便便翻翻,至多三次,肯定就能掌握。掌握成语并不是要求把每次看的都能从头到尾背一遍,而是能否解释它,即使你背不上来,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就能解释它,就意味着你已经掌握它了。成语的学习同样切记死记硬背,而是你能否解释成语中的每一个字。例如:每况愈下、作奸犯科、不学无术、兵不厌诈、唯命是从中的“愈、科、学、厌、惟、是”这几个字是否都会解释。成语学习重理解不重记忆,记忆靠的是遍数。

3.连珠式学习掌握成语

所谓连珠,就是连接,用一个成语的首字连接前一个成语的尾字,这是一种连字游戏,可以自己连,也可以和同学一块连,连得越多,说明掌握的成语越丰富,在娱乐中学习掌握成语。这种方法必须是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时可以自己随便出一个成语,例如:虎头蛇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心猿意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余音绕梁——梁上君子——子虚乌有——有的放矢——矢志不移——移山倒海——海底捞针——针锋相对——对答如流——流言蜚语——语焉不详。

在连珠的过程中,连不上来的时候,可以用同音字代替接着连。例如:釜底抽薪——心宽体胖——旁征博引——殷鉴不远——缘木求鱼——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李代桃僵——将公赎罪——醉生梦死——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栉风沐雨——余勇可贾——沽名钓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两种连珠的方法可以同时并用,娱乐的气氛会更强烈,效果也会更好。

4.同义联想,学习成语

所谓同义联想,就是找出和某一个成语意义相近的同义成语,找出的越多,那么掌握的成语就越多,就越有利于复习巩固读过的成语,加深理解与记忆。例如:“卓尔不群”和它同义的有出类拔萃——登堂入室——炉火纯青——超凡脱俗——无以复加——出神入化——登峰造极。

5.在听与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成语

听,就是听别人所说的成语来加以掌握,听同学说,听教师说,听亲戚朋友说,听广播,听音乐,等等。听还包括把所听到的口语翻译为成语,例如:虽然使用的方法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

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眼睛所看到的成语,最广泛的莫过于路上的广告了,例如:某西服的广告是“恒以致远,天做衣邦”,某手机的广告是“道听途说”,某牌子的鞋广告是“足以自豪”,甚至于标语、口号使用的成语,一样可以学习。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多思考,无形中就巩固了已学成语,同时掌握了新成语,在听、看的乐趣中体验精神愉悦。

6.在写作与说话中,经常使用成语

在写作与说话中,使用成语能有力地巩固所学成语。在写作中与说话中尽量使用成语,只有使用才能更好地掌握,一旦成语离开了使用,那么学得再多,最终还是等于零。例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可以用成语这样表达:两中学生就所谈问题,各抒己见,据理力争,互不相让,僵持不下。当然还可以写得更长一些。这只是举例而已。

在此,我列举了六种成语学习的方法,这六种方法并非都是独立的,而是交错在一起的,在使用中完全可以交错使用,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能有力地推进成语的掌握。中学生使用一种、两种甚至多种方法,加强成语的学习与掌握,积累一定量的成语,那么,对于古文的学习,相比之下,就容易得多,最起码能把中学生的古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开启中学生的古文学习之门。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成语
看图猜成语
看图猜成语
拼成语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