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拓展小学语文学习空间

2015-09-10吴伟霞

考试周刊 2015年102期
关键词:学习空间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吴伟霞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在努力教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不断开发、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变“封闭式”的语文教学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学习空间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而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课外阅读量少,社会阅历浅,在学习课内知识后很难把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延伸到课外,使得课堂常常出现“死气沉沉”的现象。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完成应有的语文教学任务外,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甚至引向信息世界,变“封闭式”的语文教学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还是很多的。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开发、利用好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那么,如何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呢?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做法。

1.让语文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阅读教学不单单是就课文讲课文,我们的教学不能满足于通过枯燥的讲解教会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本领,利用现有的课本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到故事中。对故事情节性强的课文让学生直接想象情境,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课本剧行表演。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我先让学生读好剧中人各自说的话,再琢磨怎样把这些话的感情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排演小话剧,再指名表演,集体评议,教师点拨。学生通过表演文中场景,打破了时空界限,缩短了学生与主人公的心理距离,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产生共鸣,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更透彻深刻,同时,这种表演本身体现了一种创作灵感,激发学生合作意识,享受一种审美情趣。

2.让语文成为五彩缤纷的世界。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描写景色的文章,教学这类文章时,我让学生据文绘画,以显化内容,使语文课堂变得缤纷起来。如教学《黄山奇松》、《九寨沟》等写景文章时,我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用画笔再现美景,表现“我心中的九寨沟”、“我眼里的黄山奇松”,学生兴趣盎然。而像《詹天佑》一文中提到的隧道的开凿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也让学生画一画,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调发展,加深感性理解。一些游记文章则可以画游览图及方位示意图。画“文”不追求其精妙,只凸显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让语文成为学生动手的天地。结合本校劳科技方面的特色,对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体验的课文,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贴、简单制作,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如学习《天安门广场》一文,分组合作,用废旧易拉罐、麦秆等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作品。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知识得到内化,体验到合作、创新的成功与喜悦。对蕴涵生活常识、科学道理的课文,让学生现场模拟实验,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让学生现场动手切一切苹果亲眼看一看苹果梨真的有颗“五角星”。试一试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提供理解的台阶,获得思想启迪。

4.营造语文学习的书香气氛。我校每周都安排每班一节阅读课,我让学生在阅览室里认真阅读所借阅的书目,然后让学生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周一都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进行阅读交流,把写得好的读书笔记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与队角上,教室里悄然飘散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5.给学生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空间。我所任教的是高年级语文,每次出黑板报、开办“红领巾”广电台时,我就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轮流出版、播报,学生接受任务后,就会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组织材料。久而久之,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就有了很大提高。

6.走向社会,开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专题采访小分队,深入工业园区了解我镇灯具发展的现状,去运河边查看环境污染状况……这类活动增长了学生见识,拓展了他们的眼界,给他们的心灵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对学生语文学习空间的拓展,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上课时参与热情高涨,课上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读书时能把思想感情融于教材中,读出感情,在读书中感悟语言;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的作文材料丰富而新颖,并且能对周围的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和思考。

猜你喜欢

学习空间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浅谈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