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言任意性与理据性的辩证统一

2015-09-10臧永红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理据性任意性

臧永红

摘 要: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引起了一场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语言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理据性则体现了语言的规律性、逻辑性和推理性。任何否认一方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

关键词: 任意性 理据性 辩证统一

一、引言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就语言符号、所指、能指三者的基本关系作过详尽阐述。他指出:所指和能指的关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相连接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他同时强调指出:就所指和能指来说,语言不可能有先于语言系统而存在的观念和声音,它只有这个系统产生的概念差别和声音差别,一个符号所包含的观念和声音不如围绕它的诸符号的要素那么重要。一个要素的价值只因为另一个相邻要素的变化而变化。

二、语言的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

任意性,是一种现象,一种有变化的现象,不仅从个人学习语言的历史中可以看出,而且可以从语言的发展史中看出。几乎所有语言的历史都以神或圣人为物命名开始。例如,《创世纪》说:“上帝把所造之物拿给亚当,看他怎样称呼,于是不管亚当怎样称呼每一有生之物,所呼之名即是此物之名。”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个两面的心理实体,是一定的听觉形象和一定的概念的联系,简单地说,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任意性的意思不是说能指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任意性是无理据的,符号同它的所指没有自然联系。语言符号任意性这条根本准则不妨碍我们判断出什么是绝对任意的,即无理据的,什么是相对任意的,即有理据的(Saussure,1916:180)。他举例说,vingt(二十)是绝对任意的,而dix-neuf(十九)不是完全任意的,因为它能唤起与这种语言共存的要素dix(十)和neuf(九)等之间的联系。“某一语言演化的整个过程,可能表现为在绝对任意成分和相对任意成分之间整体平衡中上下波动”。任意性涉及两种关系:一方面是符号(单个符号)内部概念和听觉形象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符号外部要素和要素(复合符号)之间的关系。前者的关系是绝对任意的,后者是相对任意的。也可以说,在符号层面能指和所指间的关系是绝对任意的,在句法层面符号与符号间的关系就是相对任意的。

语言是先有符号系统,然后符号才有意义可言。语言符号的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是任意的,相对于相同事物如“书”,在英语中是“book”,而在日语中则有别的读音。不同语言中相同事物的表达是任意的,不具有理据性。但是像汉语数字表达“一、二、三、四、五……”在表示“十几”时又具有相似规律。母语使用者不感到任意性。词、词组、句子,直到语段这一切的所指都是那样自然,合理,有例可援,有类可比,那样有规则。另外,初学外语的学生最容易感到语言的任意性。无论是语言的书写还是语法规律都具有任意性。当然,语法规律更多的是对现有语料总结提炼出来的语言规范,是在绝对任意性基础上总结出的具有相对任意性的行为规则。

即便索绪尔强调语言的任意性,他也看到了任意性也有例外情况,如象声词和感叹词:叮咚(dingdong)、汪汪(bowwow)和嗒嗒(rattattat),虽然它们的声音和概念之间存在自然的联系,但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语言符号绝大多数是任意的。即使是象声词,有些学者也注意到,也具有任意性特征,比如,汉语中狗的叫声(wangwang)和英语中狗的叫声(bow-wow)也不相同,因而不可能否定语言任意性这一根本属性。

三、语言的理据性

但是一种观点认为原始时期的语言符号是有任意性的,部落社会时期是约定俗成的,文明社会时期是立意的。如果说语言有任意性的话,那么只是限于原始时期,在此以后就不是任意的了。对于学习外语的人而言,也会经历一个从“感到任意性”到“不感到任意性的过程”。语言表述,语法规范具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既然语言是理据性的,必定存在一定的约束性,“约”意味着一个群体的存在,意味着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存在;所谓“约”即是上文所说的“社会制约”的“约”。受社会制约的东西,是社会共议(consensus)的结果,绝不是任意的创造。

王寅(2003:3)认为,任意性是结构主义理论框架的观点,索绪尔切断了语言与人、社会的联系,仅从语言本身出发,仅以词的语言层面为基础,得出了任意性支配说。但是索绪尔曾经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任意性有其内在联系。从历时的观点看,时间和社会力量的结合使语言成为社会事实,即相对不变地规约符号系统,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所指和能指相结合的符号事实;但从共时的观点看,不考虑时间因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时意味着所指和能指之间选择的自由,使语言具有可变性,这种相对自由选择为使用语言系统创造意义提供可能。

认知语言学家在解释语言符号象似性时,总是伴随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观点的批判。Langacker(1987:12)指出,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很容易被夸大。他举例说,staple和-er是任意的,是没有理据的,但是,stapler在表达“订书的设备”这个意义的时候,就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在他看来,多词素构成的语言符号是非任意的,可以分析的。这同索绪尔对复合符号的分析几乎没有两样。Lakoff和Johnson更是明确提出语言中的理据性比任意性多;他们批评说:语言符号任意性思想的教条在于对语言的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和任意性(arbitrariness)错误的二元划分,即按照一般规则,任何不可预测的形式——意义间的匹配关系一定是任意的,然而,大多数语言既不是完全任意的,又不是完全可预测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据的。Hiraga指出索绪尔之后的语言学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理据性,进而指出这种被忽略的理据性得以显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象似性。

四、任意性与理据性的统一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通过语言的制约和社会的制约建立联系的。二元论:“从先于经验的角度看,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从后于经验的角度上,它不再是任意的。”Levi-Strauss“后于经验”——即是我所说的语言的和社会的制约;例如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其中心思想即是找出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理性联系。东汉的《说文解字》和清代学者对这部书的注释即是这种努力的杰出成就。也有学者潜心研究英语词根,追根溯源寻找其理性的根据。

索绪尔(1916:30)指出,我们在区分语言和言语的同时还要区分什么是社会的和什么是个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体的,集体的语言系统为个体的言语行为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在索绪尔语言理论中,语言的社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语言是社会事实和语言为社会所用。语言是社会事实,表现在语言是社会的产品或某一社会的产品(Saussure,1993:7-9),语言是集体心智的产品(Saussure,1916:19);语言为社会所用,表现在个体利用语言系统作为资源手段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各种交际目的,使语言成为沟通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媒介。

索绪尔之所以提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或第一原则,是因为语言符号不但被动地承载世界的信息,而且能动地通过所指对能指的任意选择创造意义。如果人类遵循以理性原则为基础的象似性原则创造语言,则人类语言的差别会越来越小,最终导致语言的一致性;人类语言的千变万化,正是任意性所带来的结果,如Robins所说,语言的任意性才使语言具有不可限量的可变性(limitless flexibility)(Robins,1989:18)。因此,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任意性和理据性这两个概念都是索绪尔语言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任意性是语言学的根本原则,理据性是区分任意性的尺度,它们在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同等重要。认知语言学提出象似性概念,试图否定索绪尔的任意性概念,然而,事实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二者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排斥,但承认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第一性,更能合理地解释语言符号在社会现实建构中的作用。

五、结语

鉴于人类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其起源和发展,包括语言本体的结构形态、语义动机及构建模式都具有/多模态(multimodality)性,仅仅采用单一的理论模式,处于单一的观察视角,很难解答具有多模态性的语言问题。具体说来,在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当前亟待解答的两大难题,一是语言符号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体现理据性?二是句法结构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受到认知规律与文化因素的制约或支配?对于索绪尔来说,语言不仅是关系系统,而且是价值系统,关系系统和价值系统的内在是相互依赖的,表现为在整个语言系统内语言价值系统产生于关系系统。这揭示出能指和所指的任意结合正是语言创造性的体现,语言是通过能指和所指关系内部组织创造意义的,所以语言是创造意义的资源系统(张绍杰,2004:12)。

参考文献:

[1]Sau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Charles Bally & Albert Sechehaye(ed.)Paris:Payot,1916.

[2]Saussure,F.de.Saussure.s Third Course of Lectureson General Linguistics(1910-1911)[M].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Eisuke Komatsu & Roy Harris.Oxford:Pergamon Press,1993.

[3]王寅.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1-6.

[4]张凤,高航.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相似性与理据[J].山东外语教学,2005(5):16-21.

[5]张绍杰.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理据性任意性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从字形看汉字背后的文化和理据
中国人姓名的理据性分析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刍议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