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议论文如何兼顾理趣与文美

2015-09-10黄素环

考试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理趣议论文高中

黄素环

摘 要: 议论文教学中,没有一个语文教师不强调议论文应有的理性思维,不强调论点的准确性、论据的真实性和论证的严密性。说理是议论文的核心与灵魂,但是当晦涩说教的语言、枯燥呆滞的文字充斥于所谓的说理议论中,文中还能有几分“姿色”?能锤炼字句,讲究文采,以优美的言辞抓住他人眼球,使潜藏在事物背后或内部的一切浮露于读者面前,让人分享到透视事物深层意蕴的愉悦,这才称得上优秀的议论文,因此,文美与理趣是优秀议论文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 高中 议论文 理趣 文美

议论文教学中,没有一个语文教师不强调议论文应有的理性思维,不强调论点的准确性、论据的真实性和论证的严密性,这无可厚非,因为说理是议论文的核心与灵魂。但是当晦涩说教的语言、枯燥呆滞的文字充斥于所谓的说理议论中,文中还能有几分“姿色”?正如芸芸众生中,一位毫无姿色的女子难以引起大众窥视她内在美的欲望一样,茫茫文海中,一篇毫无生气的议论文同样难以吸引读者探寻其深藏的理性美。倘若文不美,即使道理再深刻、再独到,终须叹难觅知音。此理古已有之,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能锤炼字句,讲究文采,以优美的言辞抓住他人眼球,使潜藏在事物背后或内部的一切浮露于读者面前,让人分享到透视事物深层意蕴的愉悦,这才称得上优秀的议论文,因此,文美与理趣是优秀议论文不可或缺的因素。

例如以下两段文字:

原作:

简单能够使人看清自己。诸葛孔明为蜀汉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却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作为自己的准则,这是如此简单又深沉的感悟;若不追求简单的生活,也就没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田园情怀,也就缺失了周敦颐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喜爱。纵观孔明之志、陶潜之好、敦颐之爱,无不体现着他们对简单的认识,看清自己追求的人生是如何,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简单是一种智慧。《简单是一种智慧》

此议论段论点鲜明,用诸葛亮、陶渊明、周敦颐的事迹作为例证,可谓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其中不乏名句的引用,但在语言表达上不能流转自然,似乎是对美的事物的简单堆砌和拼凑,显得干瘪无味。

升格作:

简单的追求是成就个人的前提。“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是诸葛孔明简单的志向,正因为坚持自己的追求,才获“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赞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陶渊明简单的生活,正因为笃定自己的情怀,才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莲,花之君子也”是周敦颐简单的喜好,正因为追求自己的情操,才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佳句。纵观孔明之志、陶潜之好、敦颐之爱,无不体现着他们对简单的认识,简单的追求,不泛而专,专而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简单是一种智慧》两段文字同时呈现,一目了然,虽说升格后的文字在理论深度上仍略显肤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同论“简单是一种智慧”,后一段文字使用排比修辞,显得整齐,有气势、有文采,更容易激起阅读与探究的兴趣。议论文确实是要阐明道理的,但是讲道理并不意味着就得抛弃语言的包装,事实上,议论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更有助于说理。

“深刻丰富”与“有文采”历来是高考作文取胜的法宝。就议论文而言,即一要启发思想,揭露本质,充实论据;二要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同样要求理趣与文美兼顾,文与质并俱。

俗语有云:人靠衣装,马靠鞍。要让“理”读之顺口、听之悦耳、品之有味,就得给语言增色添彩。那么,如何让高中生的议论文在具备理趣的基础上兼顾文美呢?以下是几点鄙薄之见:

一、用比喻褪去“理”晦涩抽象的厚重面纱

说理是议论文的第一要务,议论文的论点即所说的“理”,若是妇孺皆知的,毫无独到之处,个性色彩,拾人牙慧,人云亦云,那么此作必是庸作。一般能脱颖而出的临场之作,理应是能发人深省的,趋于抽象,甚至趋于深奥亦是自然之理,能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形象具体、浅显易懂,比喻是一剂良药。

如《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面对自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的梁惠王,孟子在回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这个问题之前,并没有直接向梁惠王提出实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而是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方式启发梁惠王,接着顺理成章地指出“施仁政、行王道”是解决“寡人之民加多”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试想,如果孟子直截了当地向梁惠王提出以仁政治国,梁惠王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其观点吗?由此可见,写作议论文时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不仅能把抽象的道理表达得具体生动、明白易懂,而且使文章更具說服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2014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心旅》:

蝴蝶破蛹而出时的悸动,充斥着对世界的无尽期待;嫩芽破英而出时的颤动,满怀着对尘世的无限思念;种子萌发时的疤痕,寄寓着无限的生之希望。

人生艰辛无尽,越千山万水之后,总会留下伤口,伤口孕育着生机、充斥着希望。当我们破蛹而出化茧成蝶时,回首来时的路,那伤口处会开出一朵朵绝美的花,深解进心脏,成为心室壁上美好的花纹。

此考生在论述“伤口孕育着生机、充斥着希望”这一观点时,采用博喻手法,以“蝴蝶破蛹而出”、“嫩芽破茧而出”、“种子萌发”等为喻,使道理一目了然,形象具体又富于启迪,且语句文采丰腴、情味醇厚,不显晦涩枯燥。

二、用引用增添“理”高度凝练的美丽光环

讲道理离不开摆事实,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都是社会约定俗成,长期积淀下来的“胜于雄辩”的“事实”。议论文中引用往往能使阐述的道理更具撞击力、穿透力,以理析理,言简意赅。同时,能使文章增色,使语言富于文采,或妙趣横生,或典雅蕴藉。

例如2013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又任蔷薇盛开。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又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引用雨果名言,联系林徽因的话语和儒家的观点,旨在说明苦中有乐,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并不矛盾,这是“猛虎”、“蔷薇”交融。这些名人名言的恰当运用犹如画龙点睛,所说之理通俗易懂,所述之言明白有据。

再如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惟愿此心无怨尤》:

陶渊明“误落尘网中”,终是抵抗不了心底声声“归去来兮”,而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林逋厌倦污浊官场,终是隐于西湖之畔,梅妻鹤子,飘然不群。沈复没有“人间百姓仰头看”的鸿鹄之志,只是随心生活,记录日常的一次出行或仅仅一块石头,便成了《浮生六记》……

诗词的引用,让陶渊明的繁复经历、林逋的隐逸之情尽在数言中,高度浓缩,言简意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恰到好处的点缀,文章显得含蕴典雅。

三、用排比造就“理”整齐华美的不凡气势

文学语言的精美往往表现在视觉上给人辞采之美和听觉上给人音色之美。整齐划一、音韵和谐的语言,能更好地增强“理”的气势之美。因此,适当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亦是兼顾理趣与文美的一个不错选择。

例如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

只要黑人还是警察骇人听闻的恐怖手段和野蛮行为的牺牲品,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我们因旅途劳顿疲惫不堪,想在路旁的游客旅馆歇息或在市内旅馆投宿却不被允许,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还是限于从一个较小的黑人区到一个稍大的黑人区,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我们的孩子还是被标写着‘只限白人’的牌匾剥夺人格和自尊,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密西西比的黑人不能参加选举,而纽约的黑人的选票无实际意义,我们就不会满足的。

马丁·路德·金运用大量假设排比列举了种种“不会满足”的条件,十分坚决又明确地表达了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自由的信念和斗志,形成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把听众裹挟到那奔腾的激流中,鞭辟入里、雄辩有力的阳刚之气,大气磅礴、不可遏止的鼓动之语,似宣言、似战斗的号角鼓舞着黑人为争取平等自由而勇敢地奋斗。

再如2013年福建高考优秀范文《守住寂寞,拒绝浮躁》:

塞林格的寂寞坚守,著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令人敬佩;莫言的寂寞坚守,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获得者,令人景仰;罗阳的寂寞坚守,托起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令人动容……

作者紧扣坚守寂寞,纵论中外,着意铺排,既有整齐的句式之美,又有雄辩的论证力度,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又如2013年福建高考优秀范文《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

如果只是高谈阔论不脚踏实地,终将误国、误事。翻开史册,飘落在扉页的因空谈招来的恶果而哭泣的面孔不胜枚举。赵括纸上谈兵,因战败而悔恨的眼神仍历历在目;马谡盲目指挥痛失街亭,因败北而沮丧的泪水还未蒸干;历代国君耽于声色,摔下龍椅的闷响还在耳畔萦绕。

作者运用排比句,列举了古代君臣之过,文字简练,气势宏大,在段落中充当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只是高谈阔论而不脚踏实地,终将误国、误事”的论点。

其实,只有培养起锤炼语言的意识,好比女子出门前下意识地淡匀香粉、轻扫峨眉,下点工夫为议论文润色增彩,不懈追求理趣与文美的结合,才能使之文质兼美、内外兼修、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丁帆,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丁帆,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安秉均.关于孟子的修辞方法——比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2:68.

[4]厉行威.生命的价值追寻与真谛叩问——2013年湖南高考作文题评析[J].语文学习,2013,Z1:80.

[5]陈丰辉.感性材料宜理性立论——2013年福建高考作题评析[J].语文学习,2013,Z1:62.

猜你喜欢

理趣议论文高中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小议诗的“理趣美”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理趣理念的提出与优化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