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015-09-10马小琴

考试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高中英语

马小琴

摘 要: 在现行高考模式下,在高考英语学科的150分分值中,阅读理解占45分;完形填空占30分;完形填空兼有阅读理解和单项选择的双重特点,它可以归于阅读理解的范畴;短文改错15分的正确解答必须建立在阅读理解的前提下。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能力培养

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科目中的重要性十分明晰。我结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閱读理解能力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谈见解。

一、纠正不良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用手或笔在阅读时逐词逐行推进,遇到陌生的词汇或短语停下来,要么查字典要么思考,因此极大影响了阅读任务的完成和大脑对信息的获取量,无法通篇理解短文,还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

2.出声朗读,而不是默读,或虽不出声,但自言自语脑中想着读音。较大地影响思维,有碍阅读速度和效率的提高。

3.无效的重读,当遇到长句或生词时,经常返回到段首或文章的开头重新阅读,而不是纵观全文,没有全文意识,对文章的总体内容的整体性不强。

4.边阅读边翻译,转换成母语后用母语思考,这种情况最可怕,因为它既影响了阅读速度,又忽视了语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而不是确切含义,所以不能领会文章的真谛。

以上种种不良阅读习惯极大地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根本上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二、传授阅读之道,铺垫阅读之径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有词汇量、学生已经掌握的英语语法结构知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文章的体裁等,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指导:

1.扩充词汇量和足够的英语语法知识,夯实阅读理解的基础。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就无法理解长句,更不要说难句、深层次的阅读。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应注重对长句难句的剖析,提高学生对长句难句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长难句分析是学生扩充词汇量、突破语言结构关的有效手段,也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结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

2.掌握必要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对一篇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是建立在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生活观念、价值观念、阅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上阅读课时,可以结合配套教材向学生介绍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在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把相关阅读材料和背景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并辅助理解阅读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注重文章的体裁结构讲解,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现在的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材料的体裁非常丰富,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广告、招聘启事、调查报告、科普与科幻文章等。不同的文章体裁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给予了学生不同的文章框架和逻辑层次。面对不同的文章框架和逻辑层次,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文章的相对稳定的篇章模式,迅速捕捉文章主要信息,为学生搭建体裁知识框架的同时,也在另一个层面为他们铺就阅读理解之路。

三、注重平时阅读“三限”训练

所谓“三限”训练,就是“限时,限量,限难度”训练。即要求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难度受到教师控制的一种阅读训练。“三限”训练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它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在训练阅读理解的同时强调时间意识,从而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高考试卷。在“三限”训练之前,教师应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相应的高、中、低档题目,再组织学生训练,每一篇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在6到7分钟之内完成,教师可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做出相应的调整。“三限”主要是针对考试时试卷结构和阅读理解的耗时而进行的,因为高考英语科的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完卷。在这种情况下“三限”训练就显得非常必要。

四、结合实践技巧,综合提高阅读理解技能

阅读理解题目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可以划分为细节题、词汇题、归纳题、总结题、推论题、推理题、态度题、判断正误题、主旨题、主题题等,以此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文章的主旨、主题大意等事实细节。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上述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通篇阅读,全文理解,巧过词汇关。几乎每一篇阅读理解都涉及一定量的生词,首先让学生明确对生词的认识与否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通读全文的特定语境,上下文,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理解和消化生词。因为几乎没有一个生词是孤立地出现在全新的语境(或文章)中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同位语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推理出陌生词汇的意义,从较高层次上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细节,学会列举,合理推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和阅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正确领会关联词或词组的准确含义,进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以便其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一些话中有话的比喻句、反语句、反问句和长句难句,在文章中往往是主题、概括或总结句。对于这些句子要引导学生先锁定主句,抓住主干,层层扩展,以便理解文章的主要事实,展开列举和推理。

3.明确态度,强化能力,把握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一般来说,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是支持全文的要点和主题的。作者的态度通常有三类:支持、中立、反对;批评、赞同、怀疑;乐观、悲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寻找主题句,也是了解作者写作态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主题句一般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三个位置,在句首时下文要展开论述;在句中时是夹叙夹议;在句尾时,侧重于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总之,在阅读课教学中,注意纠正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扩充词汇量和语言结构知识,这些是夯实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同时,构筑相应背景和体裁框架知识,多读多练,学生运用语言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自然可以逐步获得提高。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能力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