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途径

2015-09-10潘晓华

考试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学

潘晓华

摘 要: 随着教育制度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标要求优化课堂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目前,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培养自己的个性,有的地方甚至是学校、老师、家长共同给学生压力,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为了有效实现小学数学的减负,需要数学教师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课堂习题应该做到精讲讲练,为学生创造更多时间进行复习和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减负增效 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学习和玩并存的,但实际上很多小学生肩上的负担很重,除了日常的学校学习外,在周末和节假日总是会被安排各种文化班或者是兴趣班,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我们不得不思考,为孩子安排的课程到底适不适合他们?这样的学习是否有效?为此,笔者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希望对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抓住学习的重难点

在每节新课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新教学的内容有所了解,并发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课堂上就会对不理解的知识认真听课。反之,学生没有做过预习,就会对内容不了解,上课听讲没有重点,听课效率就会低下。很多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做了预习了,认为已经都看懂了,但还是有很多题不会。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并没有全心投入,课前预习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课前预习是必要的,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有效完成课前预习。

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前,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并把课程中涉及的知识按照系统形式展现在黑板上,根据给出的知识系统进行预习。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提高预习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节约更多课后时间。在小学阶段,我们会学习到《统计》一课,我们以这一课为例子进行相关描述和分析。

统计表的概念——统计表是有什么组成的。

统计表的组成——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说明统计表的所有组成部分。

统计表的种类——要明确各种统计表的类型,主要包括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百分数统计表,并明确各种统计表的特征。

统计表的制作——要能绘制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百分数统计表这三种统计表。

统计图的概念——能描述出什么是统计图。

统计图的种类——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点。

统计图的制作——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样清晰明了地把知识点系统性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对教学内容会有清晰的了解,也能分清知识点的侧重点,在预习过程中有目的性地进行预习,避免没有目的地乱翻一遍,也能有限避免预习无效的现象。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有效解决预习中的疑难点和重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知识系统。

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会有这样的疑虑: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学习知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会反复对一知识点进行重复和引导。但经过多次的努力和引导,学生虽说最终理解了知识点,但是此时课堂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教学效率极为低下。为了在最后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会急忙把剩下的知识点讲解完,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待了解。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是达不到最终的教学目标的,反而会产生消极作用。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会通过数学作业进行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实际上教学效率很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而且学生的课后时间便被过多的作业占据。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完全跟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和频率,所以会出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存在质量差异,他们的思维并没有同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亟待提高,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师生彼此之间更好地适应彼此,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在四年级会学习乘法计算,学生会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在计算3294×56时得到答案189464,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这个计算结果不是正确的,谁能够最快判断出答案是不是正确的理由是什么。有一名学生指出:3294可以被9整除,而得到的结果不能被9整除。所以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学生又把判断所用到的规则说了出来,教师变引导其他学生学习和巩固运算法则,例如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等,学生在进行运算过程中总结了运算规则,这是有意识地培养的结果。除了思维能力的锻炼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让学生在量的学习中获得质的进步,掌握的不仅是解题的方法,更多的是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后,便能逐渐跟上教师的脚步和教学进度。

三、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范围,体现学习的层次

对于很多教师来讲,他们对教学和学生的认识并不具备层次性,因此在布置作业和教学活动的时候并没有重视学生层次和教学重点。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内容很丰富,但是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不同的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所收获,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做作业。教师的思路应该是明确的,设定的例题应该是经典的,作业要有趣味性,在最短时间里有效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通过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负担,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完善教学,精讲精练,高效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红梅.数学教师的“数学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素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9.

[3]孙芳.用好课程资源,让课堂更多姿多彩——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0).

[4]曹鹏.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5]郑强,杨鹏.论教育形态的数学文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6.

[6]孔企平.儿童如何学数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7]杨庆余.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