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2015-09-10冯星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有效探究数学课堂教学

冯星

摘 要: 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目的明确 深钻教材 有效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不断深入,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教师来说,现在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自主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教师不懈的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经历谈谈对于提高其有效性的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应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即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构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数学以其抽象性和严谨性的特点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对于这样的学科,教师怎样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式、探究式、分组竞赛式和创设情境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由“望而却步”到“主动参与”。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的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以及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3.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以及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的,这一部分知识被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问:“什么是圆的周长?”“用直尺直接测量不方便该怎么办?”(滚动法)“如果要测量大的圆形水池的周长也能把它竖起来滚动一周吗?”(绳子绕的方法)接着老师演示,甩动被绳子系着的小球,使之形成圆周运动。继续问:“小球运动所形成的是什么图形?还能用直尺或绳子测量吗?那该怎么办?”再演示。“哪个小球运动形成的圆的周长较长?为什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层层设疑,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指导学生寻找解题途径。

二、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尤其是在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浓厚的兴趣,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基本素质,从而更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有效教学的关键是需要教师不仅考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应该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学生有了学习热情,教师的教育才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双方共同期待的目标,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洪广.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魅力与激情[J].才智,2011(15).

[2]许艳.浅议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猜你喜欢

有效探究数学课堂教学
开展有效探究,凸显课堂生命活力
高中数学应用意识与优生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向“美丽课堂”出发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