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掌握提问艺术

2015-09-10安悦歌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探究思维

安悦歌

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最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构建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问得过多、过细、过浅、过滥,使得教学平淡而枯燥,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在教师的诸多问题中被肢解,使得学生失去更多欣赏、品读与思维的机会。这样的教学看似热闹,学生积极参与,但只是形式,华而不实,学生的理解水平、思考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提问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只有巧妙提问,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确立主体地位、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提问的内容、对象、时机与方法方面阐述对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体会。

一、提问的内容

1.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话题上设问,这样才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点与思维活跃度,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目的,而这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2.问学生难理解的问题。认知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则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样的问题是无效的。为此,我们要在重难点处设疑,以难易适中、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解决这些问题,以此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富有创造性的问题。答案唯一的封闭性问题只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提出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问题,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摆脱固有思维定势与心理定势的束缚,产生独特见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创造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让学生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二、提问的对象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而非面对个别优生的精英教育,这决定了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并非机器部件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不同的特点与个性,一刀切的问题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不能实现提问的对象的全体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避免少数学生独占回答问题的机会与时间,真正实现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与空间,这样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在课前做充足的准备工作,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问题的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如学优生要适当增强问题的难度,侧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中等生则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侧重对一般理解性知识的掌握;而后进生回答的问题要降低难度,侧重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这样不同层次的问题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提问对象的全体性。我们要在学生能够完成相应层次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次挑战,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大幅度的发展与提高。当然,学生的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可以建立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及时记录下学生的实际学情,当学生进步或退步时要对其所处的层次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实现提问面对全体。

三、提问的时机

提问是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是随时随处可用,过于频繁的提问会让学生对提问产生反感,而无法取得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思考的效果。为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在最恰当的时机抛出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功效。

1.导入新课时提问。良好的开端是一半。导入处于课前与教学的过渡阶段,此时大部分学生处于松散状态,而以一个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导入新课,无疑可以增强导入的悬念性与趣味性,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新知设计新颖而巧妙的问题,以问题的悬念性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学习。

2.学生困惑处提问。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还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此,当学生难于理解、心有困惑时,教师可以抛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问题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为迷茫中的学生点亮前行之灯,让学生找准思考的方向,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学会思考与思维,从中掌握学习方法,这正是我们不断追求的。

四、提问的方式

提问切忌单刀直入直接提出,而是要丰富提问的形式,以多种形式呈现问题,这样才能提高问题的趣味性,才能不断激发与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动机。

1.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解决一个问题只是对知识的运用,而提出问题则是一种思维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将提问的权利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是要学会放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要让课堂上有更多学生自主提问的声音,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学会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以多种形式呈现问题。我们可以用运用趣味故事引出问题,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运用多媒体呈现问题等,改变单一的提问。这样才能不断带给学生以新鲜感,才能始终发挥提问的激趣功效,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总之,提问在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巧妙提问,问得好问得巧问得妙,这样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互相提问,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水平的整体提高。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