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葫芦丝教学,提升审美情趣

2015-09-10黄建慧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葫芦丝红叶曲子

黄建慧

目前,许多学校把器乐引进课堂,以此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笔者依据在小学葫芦丝教学过程中的亲身实践和探索经验,积累了相对有效的教学措施,旨在改变多数人对葫芦丝教学认识上的偏颇,促进葫芦丝教学方式的革新,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者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促进葫芦丝艺术的发展与推广。

一、强化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动力

葫芦丝音色柔、飘、甜、润、细腻、饱满……不失质朴。它的音域虽然不广,但是表现出来的曲子非常让人震惊,它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语言。葫芦丝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不像绘画作品或是文学作品那样对于思想和行为的表现那么直观,其更多地需要学生融入其中,慢慢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在现实教育中,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较强的判断能力,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于葫芦丝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利用葫芦丝悠扬的乐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葫芦丝特有的美妙音色的海洋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葫芦丝音乐的魅力。为此,音乐课前,我常常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好听的葫芦丝曲,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音乐的美妙,尤其是感受葫芦丝音色独特的柔美。久而久之,当听到一首不熟悉的曲子时,孩子们便会情不自禁地主动问我:“老师,这首葫芦丝曲是什么名字啊?我觉得特别好听,老师你会吗?能不能给我们示范一下?”渐渐地,孩子的兴趣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会主动查询曲子的名字,会迫切地想倾听老师的演奏,这样就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他们主动关注、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好,从而培养了审美音乐的能动性。

二、注重引导质疑,培养探究技能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欣赏和演奏葫芦丝曲的水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运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播放一系列名家演奏和精彩视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质疑,让每一个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欣赏和演奏葫芦丝产生兴趣,感受到葫芦丝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族情感。如欣赏《打跳欢歌》这首歌曲时,乐曲中动人的旋律真实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由于现代学生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体会到歌曲本身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通过多层次的欣赏,包括与《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名曲的对比,诱发学生对作品最直接的情感体验。之后,我们趁热打铁,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质疑:“听了这首乐曲,你感觉它与其他曲子韵味有何不同?你认为这部名曲中表现了哪些场景?”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和理解曲子表现的丰富内涵。最后,教师再次深情地示范演奏《打跳欢歌》,诱发学生内在的探究动力和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因此,通过多层次欣赏、对比、质疑、思考和探究,孩子们被这首葫芦丝曲深深打动了,他们深深感受到了曲子中明快热烈的意境,仿佛看到了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同胞集体欢歌热舞的欢腾场面。渐渐地,孩子们在悄然无声中迷恋上了葫芦丝曲和葫芦丝吹奏。

三、营造融洽氛围,催生合作探究

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往往能给学生带来“自由呼吸”的空间,释放孩子们的独特个性,他们会全身心地畅游在葫芦丝曲蕴含的美妙意境之中,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静心、用心体会葫芦丝乐器自身的魅力,从而对这种小小的器乐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之情和浓厚的探究学习心理。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年龄的特性,调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悦且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氛围,促进孩子们乐学、善学。如教学名曲《红叶》时,我先媒体呈现一组“红叶”图片,让学生讨论“红叶”的魅力:“欣赏了这组红叶图,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式合作探讨,感悟到“红叶”包含浓浓的秋意,体味着“喜悦、丰庆、吉祥、快乐”之意境;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边欣赏美妙的画面,边聆听曲子,再畅谈曲子的风格、曲意。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曲子的结构方式。最后,学生欣赏老师的演奏,观察思考:老师运用了哪些演奏技巧?这些演奏技巧带来了怎样的听觉效果和情感效果?多媒体激趣、师者引导、互助式的团队合作,均营造了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孩子多种感官得到了自由的释放,他们静心地听、尽情地说、用心地揣摩,逐渐悟出了全曲为“带引子的三部曲式”结构。采用葫芦丝最具特色的“滑音”演奏技巧,充分展现了关东大地的乡土风情,表达了美丽富饶的黑土地和东北人民的豁达和豪放。巩固时,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歌,一组用葫芦丝伴奏,这样合作方式,学生们有了全新的体验,当柔美的葫芦丝曲与轻快的歌声和谐萦绕在耳际时,孩子们神情亢奋,身体不由自主地随乐曲律动,他们陶醉其中,充分感受悠扬乐曲下的丝丝情意。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演奏此曲时,你眼前仿佛看了什么?”孩子们大胆地发挥想象,有的孩子动情地说:“演奏时,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漫山遍野红叶飘飞,层林尽染的情景。每一片红叶似乎都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情,她们像极了人的生命,无论高贵与卑微,无论富有与贫穷,都可以尽情要绽放生命的绚烂与美丽!”由此可见,只要老师努力搭建好一个轻松愉快的话语平台,用心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尽一切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畅谈想法,展现不同的自我探究成果,那么无论内涵多深邃的曲子,孩子们都可能触摸到作品的灵魂深处。这样愉悦的探究过程,足以让孩子们的情感世界、精神家园逐日丰溢。

四、组织多彩活动,培养丰富情感

葫芦丝本身作为我国传统民俗乐器,其自身包涵了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乐曲中融合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来源于生活,必须回归生活。因此,走出课堂,组织多样的活动,更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我校在2015年6月承办了全市器乐进课堂葫芦丝特色展示活动,三年级以上学生全员参与,台上台下连成了一片葫芦丝的海洋。在活动中,学生们演奏了《侗乡之夜》、《竹林深处》、《月亮出来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在演奏过程中不仅仅体会了葫芦丝的优美声色,而且对于曲子中幽静、悠扬婉转、民族风情的感知更上了一层楼,在演奏中体会到了人们在凤尾竹摇曳的河边纵情歌舞的情景。

一个小小的葫芦丝,承载了我校师生的艺术之梦与奋斗的脚步。很多经常表演的学生对舞台无所畏惧,练就了刻苦、自信与豁达的品质,拓宽了学科知识领域的范畴,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每个人的情感经历,每一个人都从中感受到了葫芦丝演奏的魅力,体会到了一个个美妙音符所带来奇幻感觉。试想,这些孩子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一定汲取葫芦丝学习过程的所获,成功地在其他领域里发挥辐射效应。

总之,葫芦丝的教学本身不应该是一种生搬硬套,而是要积极结合其背后的文化,结合其独特之韵味,让每个学生在感受其魅力的同时,切实提高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取得“一箭多雕”的效果。

猜你喜欢

葫芦丝红叶曲子
姚红叶
叶拽:一片“红叶”带富一方百姓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几张飘落的红叶
秋日赏红叶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有风吹过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吹曲子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