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加强化学实验探究

2015-09-10刘振生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课外活动

刘振生

摘 要: 化学课外活动形式很多,有一类课外化学实验紧密结合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将课本中的一些实验展开、深化。这类化学实验,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围绕课题的中心,研究课本及课外读物自行设计解决课题的实验方案,再动手实验,并在实验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创造性、规律性的见解。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 课外活动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手脑并用,既有分析、比较、综合、提高,又能进一步熟练化学实验技巧。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精神,养成积极探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都有好处。这类实验的研究为教师的演示提供改进的参考。下面举出这类实验的几个例子。

一、催化剂的研究

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催化剂的运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化学反应里有很多采用催化剂,我们结合中学化学知识实验探究催化剂。

(一)课题:为了研究下列问题。试以氯酸钾受热产生氧气为例,拟出实验方案,加以论述。

a.有的化学反应在一般条件下很难进行,但加入少量其他物质(催化剂)时,反应大大加快(复习性实验);b.催化剂在反应中没有消耗;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二)实验方案举例:a.取少量氯酸钾,在试管里加热几分钟,观察晶体熔化,并缓慢放出气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查氧气(说明什么?);b.另取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放在试管里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c.将上述实验的试管(盛有热的二氧化锰)易凯火焰立即撒少量氯酸钾晶体,检验是有有氧气产生;d.称取2克氯酸钾晶体和2克二氧化锰混匀后,按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使反应充分进行后,待试管冷至室温,在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稍加振荡,过滤,仔细用水洗涤滤纸上的二氧化锰,小心剥下,在蒸发皿上烘干,称其重量是否发生变化;e.另将上述实验收集到的二氧化锰,取少量放在试管里,滴入几滴浓硫酸微热之,观察是否有氯气产生(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二、催化剂研究之二

催化剂一般具有选择性,它仅能使某一反应或某一类型的反应加速进行。生物体的化学反应几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业性,例如,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我们就针对这一特点进行探究。

课题:一个催化剂能否“催化”其他反应,一个反应是否有几种催化剂。

实验方案举例:

1.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甲烷。

(1)取2克无水醋酸钠,1.2克氢氧化钠,混合加热,反应几乎不进行。

(2)取2克无水醋酸钠,0.2—0.3克二氧化锰,充分混合,再按实验室制甲烷的装置装好混合物,先均匀加热1分钟左右,再集中管底处加热混合物,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甲烷。

2.用黏土做催化剂制取乙烯。

(1)取少量红色黏土在蒸发皿烘干,放冷至室温,用铁丝网筛去粉末,捡去过大的颗粒,留下约绿豆大的黏土颗粒。

(2)另取一洁净试管,塞入一大小团棉花,填塞试管底部,倒入少量酒精(至棉花团能将其吸收为止),再小心放入干燥的黏土颗粒(填满约3公分),装上铁架台(按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加上带直角导管的橡皮塞。

(3)用酒精灯在黏土粒处加热片刻,再小心稍加热酒精棉花团,可见导管口有连续气泡产生,片刻溴水褪色(想一想:连接气泡放出是否酒精蒸气)。

3.不同催化剂催化能力的比较。

各取0.1克HCLO3晶体,放在试管里,分别各加入等量氧化铁、粗食盐、氧化铜、氧化镁、褐色细砂、黏土(烘干),用实验制取氧气的装置,以大致相同的加热条件加热混合物,测定开始产出气泡至停止产生的时间,比较催化作用的强弱,也可选择其中几项进行比较。

三、实验最优方案

在做化学实验时,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会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案,接着从所有可能的实验方案中选择最合理的一种以实现最优的目标,然后根据所选方案进行试验,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加于探究。例如:

1.提出课题。

实验室制氢气时酸的浓度选择。

2.设计实验方案。

(1)选择实验装置:按初中课本第252页图20注意检查气密性。

(2)测定产气速度:用天平准确称取锌粒4克,其称5份,放在试管里,注入3.0-6.0毫升不同浓度的硫酸,迅速装上有导管的橡皮塞并迅速用排水法收集—试管氢气,用秒表测定装满一试管氢气的时间。

(3)另取同样方法,但锌粒倒入3毫升硫酸铜溶液侵沉片刻,再倒入硫酸铜溶液,将锌粒用水冲洗三次,沥干,再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度最快的同浓度的酸进行对比实验,测定其速度,作对照用。

(4)记录:酸用量:3.0-6.0毫升,锌用量4克,反应温度:

(5)注意事项:收集产气的时间段应一致,一般可选开始反应的一段;导管口离水面的距离应力求相等。防止太深太浅时管口水柱压力影响产气速度。

3.绘制产气曲线图。

4.围绕以下中心讨论,写成小论文。

用电离理论说明产气速度与溶度中氢离子浓度的关系,用原电池原理讨论侵过硫酸铜溶液的锌粒,产氢速度大大加快的原理。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