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职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5-09-10刘丹王小宇袁园艾海提·托合尼亚孜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中职生就业

刘丹 王小宇 袁园 艾海提·托合尼亚孜

摘    要: 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校内开展的职业指导相关工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职业指导不再仅仅停留在短期的就业行为层面,更多的是关注中职生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职业取向、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

关键词: 中职生    职业指导   就业

1.引言

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既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1],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实现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重要途径。职业指导不再仅仅停留在短期的就业行为层面,更多的是关注个人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职业取向、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2]。目前国内很多中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并逐步建立起个性化、全程化的职业指导体系,职业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与结合程度也逐步提升。

2.职业指导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2.1职业指导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要牢牢把握岗位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将职业指导、就业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提高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在课程开展中通过案例导引、参观实训、校友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对职业、就业的认识,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指导,强化学生对职业的认知。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入职业指导内容,专业课教师因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企业经历,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今后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等进行介绍,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了解职业内容、特点、就业岗位要求,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学教学、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等形式,实现职业指导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2.2职业指导内容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如“社会实践周”、“三下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社会实践、顶岗实训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学生创业等十余种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在社会实践中融入职业指导内容,让中职生以参观、体验等方式进行职业认知,学生进入企业、社会团体,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职业岗位,在体验中感悟,体验中受教育,体验中养成优良职业道德品质。

2.3职业指导在考工过程中的强化。

很多职业院校已将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双证书获取过程中,学生要经过一个培训、考核的过程,学生在考工培训时再次接受职业(工种)职业道德强化训练,在规范化培训、考工的过程中,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有更直接的了解和认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工种)的认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其在整个社会群体中的竞争力。

2.4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中的职业指导。

很多学校设立了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有较为健全的学生就业机构,明确了责任主体。在校内教师全员参与的氛围下,学校还不断密切与人事等部门、中介机构等的合作,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与当地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就业网络,以发布毕业生信息和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对中职毕业生进行就业推荐,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学生求职技能方面,主管就业的部门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写求职信、进行面试技巧和求职礼仪培训等训练,提高学生就业求职的成功率。

2.5构建就业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就业创业质量。

创业属于学生就业的一个途径,很多学校现已开展各种创业教育,学校应不断密切和用人单位的合作,疏通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模拟创业、举办创业成功者的典型案例教学和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各学校也可以通过设立中职生创业孵化基金等形式,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条件和帮助。

3.当前中职学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3.1仍存在部分学生未就业。

根据教育主管部门中职学生的就业率数据显示,每年毕业生中仍有部分学生无法就业,去除社会对中职生的就业限制因素外,更多的是存在中职学生对职业认识不够,对薪资期望值过高,不愿吃苦等原因。少数学生期望在大城市就业,不愿在异地或乡村就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在对学生职业指导过程中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不到位,甚至缺失,学生不愿从基层工作做起,也就导致少数学生在毕业时无法就业的局面。

3.2就业稳定性差。

目前,部分学生多倾向于城市就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而不愿去乡镇或中小企业就业,形成了在城市打零工、端盘子也不愿回家乡或乡村从事专业工作。而学生所从事的第三产业工作,就业流动性高,稳定性差,形成了毕业初期完成就业,而半年至一年后失业的状况。

3.3心理承受能力偏低。

中职生存在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学生刚走向社会,刚刚成年,社会阅历有限,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善与人交往,沟通能力不足,有些企业反映中职生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小问题或与同事之间发生一点摩擦就容易走极端或辞职,不仅会造成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一定影响。

4.结论

4.1职业指导要注重全面培养和终生教育。

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不仅要对学生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进行疏导,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职业品格的培养,这实际上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学校要担负起学生的终生教育和终生培养责任,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人生的规划,在帮助中职生实现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同时,对学生的后期发展进行跟踪和关注,让学生充满职业发展后劲。

4.2提高职业指导的科学性。

职业指导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门学科,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因此,中职学校要认识到职业指导的科学性,真正让职业指导发挥重要作用,选派具有职业指导资格的老师为学生提供服务,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并对平时职业指导收集的案例及经验进行整理,完善职业指导的学科建设,坚决不能把职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课程,更应该把职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发挥职业指导对学校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作用。

4.3职业指导的个性化服务。

中职学生拥有独特的心理素质和年龄行为特点,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不能只是以就业而说就业,要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入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特点,提高职业指导针对性,对心理敏感、就业困难的学生要多一点帮助,并把这个群体当做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抓,除了教学过程中的职业指导外,还应该对该群体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策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2005.4,第1版.

[2]试论职业指导推动中职生高质量就业的作用和重要性.2014(9):382-384.

[3]谈中职生职业指导和就业问题.

[4]中职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探索与实践,2012(1):87-88.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中职生就业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