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索“学为中心的课堂”

2015-09-10何晓东夏建新羊琍琍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何晓东 夏建新 羊琍琍

摘    要:作者结合自身的课堂实践经验,重点分析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探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意在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最终实现将教育的本质回归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学为中心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好基础。有效的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阅读不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语言技能,而且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内涵,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最终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背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早在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在《述而》中提及要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J.s.Brun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活动”。 从理论上说,英语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语言技能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得以进步与提高。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主体应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转化必须依靠学生主观能动的学习才能实现。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准确把握了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凸显了学生主体性,明确了“教”服务于“学”的追求,是对赫尔巴特“教为中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标志着现代课程的改革与进步。只有当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时候,才赋予了教学真正的意义。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英语阅读教学的环节中缺乏对“学 ”探究和钻研。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逐渐开始重视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优化设计,也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课堂气氛似乎活跃,学生也看似主动。然而,实质上学生仍是跟着教师所预设的问题轨道前行,最终的教学效果仍然是学生仅仅学到某个知识,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依旧没有得到发展与提高,依旧属于“知识本位式”。

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偏重对“教”的钻研,而很少涉及对“学”的探究。在初中阅读教学课堂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进行英语阅读的意识和习惯,都是以被动形式进行。实际上,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与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 “学会”和“会学”。所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目前的阅读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缺乏相应的语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阅读题材片面强调阅读文本的篇章结构,希望以此达到培养和训练所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但实际上脱离英语教学中对阅读内容背景、内容赋予的深层次内涵等其他重要因素的认知。英语阅读教学须达到与其他各方面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目的。

“学为中心的课堂”不可能只靠单一某方面的技能提高而达到高效的英语阅读学习,针对课文中大多采用西方文化生活的阅读题材,如果不了解相应的背景知识,没有为学生就文章理解创设相应的背景知识,学生只能孤立地理解纯文本的含义,就不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同时,领会文章所赋予文化等方面的深沉底蕴。

3.阅读教学中任务设置简单,缺乏分层、梯度不明。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检测学生阅读的效果,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任务。在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的大部分任务和问题没有明显分层与梯度区别,而且绝大部分任务都是以细节阅读为主。例如8A M7U2中有关 Lingling和 Sally的描述,纯粹设计两个平行问题:What does Lingling look like? What does Sally look like? 这属于一般性的任务或问题,学生只要通过直接阅读课文的部分段落或全文就可以获得答案,这些任务适合基础较差或基础中等的学生。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这些任务缺乏挑战性,不利于发挥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与探索性,不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能力的发展。

四、初中英语阅读中如何实施“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1.关注和重视对“学”的探究和钻研。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帮助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和“解决一个问题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以此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要使阅读教学有效,就必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要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就必须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更有效。教师必须事先充分钻研和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阅读能力,才能设置合理符合“最近发展区”的任务,真正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学习潜力发挥到最大效果。同时要关注学生现有能力的缺陷及教师的适时点拨是否可行,教师又须针对这些缺陷设置相应任务完善和提高。毕竟,只有经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才能顺畅,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走向顿悟,课堂教学收益才能走向高效。

例如8A M10U2 “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 ,本课介绍美国各时节参观不同地方。课前教师必须对美国的区域和气候了解清楚,同时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点,并关注的同一时期国内有关Travelling的一些热点。根据平时掌握的八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学 ”方面知识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才能使学生在这一阅读课上做到“学为中心”。

2.创设情境,激活背景知识,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课堂参与度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保持较强学习迫切性的程度。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活与阅读文本有关的背景知识。以问题为出发点,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或感兴趣的事例为认知背景,创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样以8A M10U2为例:2013年11月底正是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季,Lead-in部分引入《爸爸去那儿》的视频,使学生在Travelling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望,使得后面的学习活动更轻松。在提出几个问题之后,呈现“If you have got a chance to the US with your dad, where will you go?”,以此再开始文本阅读,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性,思维的自由度增大。教师会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浓厚。最后创设任务:Writing

If Hunan TV goes to record the programme in Haining, will you tell them the best time to visit our hometown and give them some advice? 这两个任务的设置前后照应,将整一堂阅读课整合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这一情境的创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创设“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3.培养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现在绝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遵循“导入新课→略读获得主要信息→细读了解更多信息→讨论问题或复述课文大意” 的模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忽略有效的阅读技巧指导。尽管学生的阅读水平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很明显的提升,但每一阅读文本的特殊性都决定了不同阅读技巧对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8A M10U2在这一课中Pre-reading:

If you have got a chance to the US with your dad, where will you go?

这一问题的抛出,实质是在激活有关旅游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技巧中的Prediction,引出了下文的阅读。接下来的Fast reading:

Q1: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

Q2:How many places in America are mentioned (被提及) in the passage?What are they?

Q1是针对培养阅读技巧中Skimming而设置的,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意进行解答。Q2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Scanning能力而设置的,这是本课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之一,这样有机结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适时引导,注重启发性。

“学为中心的课堂”并不意味着老师完全成为课堂的附属,或者要将“不讲”或“少讲”作为自己的教学原则,只一味地追求所谓“开放式”教学。一堂阅读课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取得什么样的结果,没有哪个学生比老师更清楚,任何形式的课堂都不能剥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最佳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方法进行引导、启发、点拨和矫正。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地启发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效果发挥最佳。

(1) 启发性的教学指导可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困难时,适时地给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比如上文8A M10U2 Q2学生对于New York, Washington DC这些非常知名的地方比较熟悉,很容易就能找到,但像New England,Seattle, Alaska, Texas 这样的地方未必就能一下子在Scanning的过程中找到。为了帮助学生找出地名,教师可适时地在PPT上呈现Tip1: We use capital letters with the name of place .得到这样的启示之后,学生有了方向性,就能更快更容易地完成任务。

(2)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启发性地提问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助力。当然,对于这么重要的提问的设置的要求自然是很高的。

首先,提问的时机和难度都要把握好,过早、过难的提问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因无法回答而失去兴趣;过迟、过易的提问,学生毫不费力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会因缺少思维含量而单调乏味,同样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其次,提问要有启发性,使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线,认真规划教学中的提问,切忌提些不须思考的 “Yes” or “No”问题。再次,提问的内容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有“课标”,目中有“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设计启发性的问题,促成“学为中心的阅读课堂”的生成。

例如:8AM7U2 Para C What does Sally like doing?在这个问题之后“Can you guess what Lingling likes doing?” 这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促使学生更进一步主动地把本课内容跟前面知识(8A M4U1:Lingling: “ We like the same things.”)结合起来。

此外,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这既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需要。在一些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老师往往等不到学生自主找出答案就急于给出答案,或者急于分解和简化问题,到最后学生只要回答“Yes” or “No”就可以,这样即使任务设计再好再合理都达不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例如8A M10U2 这一阅读课中,每一问题抛出之后都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寻找、理解和消化,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学”的状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地把握时间的度,过多的时间会使学生无所事事,影响学习效果。

5.阅读任务要分层,难易梯度要明显。

分层设置阅读任务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在英语学习中,足够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初中生正值身心发育的人生重要阶段,是大量吸收信息、丰富个人知识的关键时期。但同样的阅读任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理解和内化,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进行阅读分层教学,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易梯度的任务。对相对英语水平薄弱的学生,在阅读的课堂上可以为其设置一些比较简单、易于理解的任务;而对于水平较好的学生则设置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需要通过理解和思考才能完成的任务。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在满足阅读任务的前提下获得成就感,也能提高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从While-reading的各段各种形式的阅读任务到Post-reading:

Q1. Who do this passage write to?

Q2 .What’s the meaning of “Any time you like”?

这些阅读任务的设计,其难度值是随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不断加深的。学生在此过程中经历了运用单一阅读技巧到综合运用思维能力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何种技巧或能力实现目标,完全是学生独立地判断、采纳、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学为中心的课堂”的宗旨。

任务分层不仅体现在当堂学习中,课后练习的也可以设置分层任务,如8A M10U2 最后为学生设计了难度值逐渐递进的分层任务。

Level A:Retell the places and the weather in the US.

Level B:(1)Make a survey: If there is a chance that you can visit a place,which place will you like to go best?When do you want to go there?Why?(2)Interview the members in your group and fill in the form.

(3)Give a report for the survey in the class.

这一任务的设置不仅是对阅读文本的延伸和扩展,而且是课堂所学和生活实际的有机融合,不仅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加工能力,而且是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延伸。

五、教学反思

“学为中心的课堂”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必须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握其心理特点,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使学生学得更快乐,使自身教得更轻松,真正实现“教”“学”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邵利群 .“ 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设计”.上海:《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8,(12):45.

[3]瑞安安阳二中陈荷花.“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报告 .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貌合神离 远离主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