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玲:小岗,让我成长

2015-09-10王茜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5年1期
关键词:沈浩小岗村村官

王茜

7年前,刚出学校大门的赵玲青涩、懵懂,她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7年后,她能应对自如地处理村里的各种事情,带领一方村民发家致富。回首过去,赵玲感慨:“好钢一定要在烈火中锻造,人也一样。大学生村官,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小岗村,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

初来乍到,

从繁杂小事做起

1984年9月,赵玲出生在安徽省凤阳县的一户农民家里。从上学的时候起,赵玲就想,有朝一日如果能够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帮助农民致富那该多好。没想到,时隔多年,2007年,在即将从合肥警官学院毕业的前夕,凤阳县公开招聘第二批大学生村官。没有和家人商量,她怀揣着希望与梦想,报了名。经过笔试、面试的层层选拔,赵玲被正式录用为凤阳县聘大学生村官,在枣巷镇张王村工作。

因为工作比较突出,刚上任半年,恰逢小岗村迎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凤阳县抽调了三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小岗村工作,赵玲就是其中之一。

在凤阳人民的心中,小岗村是他们的骄傲。它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能到小岗村工作,赵玲颇为自豪。

带着一腔热情,赵玲踏上了这片土地。当时的小岗村可不像现在看到的这样整齐、现代化,那时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各方面条件也都比较差。一个村委会就一台电脑、一部电话,电脑还没连接网线,电视、报纸、杂志什么都没有。获取外界消息的途径太少了,就连公交车一天也就只有一班。赵玲和两个同事顿时蒙了,消息如此闭塞,如何创业、如何带领大家发展农业、怎么致富啊?来之前大家一个个豪情万丈,此刻全都蔫了。“我们当时特别失落、迷茫,不知道在这里能干什么?”

真正开始工作,赵玲才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太过简单,指望一到小岗村就能带动大家轰轰烈烈地干事,那是不可能的。基层工作并不是如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农村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繁琐。赵玲刚上任,接触到的全是这些繁琐的工作。除了打扫卫生、整理文件、准备茶水等日常工作要做,赵玲还先后担任小岗村现金会计、食堂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司法调解员、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员等等。

小岗村有一条主干道——友谊大道,长一千米,当时因为没有钱,并没有保洁员,清扫路面的工作就交给了这三个新来的大学生。不论是村里人扔的垃圾、树上掉落的树叶,还是游客丢的果皮,但凡看见,赵玲他们就要去清理。两个同来的男生不理解,抱怨道:“难道我们上了几年大学,就是来干这个的吗?”赵玲不但不恼,反倒劝慰他们说:“我们是年轻人,这种事情肯定是我们年轻人来做。另外,虽然现在村里没钱请人来做这些,但什么事都要一步步来,只要好好发展,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小岗村,赵玲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接待来宾。作为政治名村,来小岗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最多的一次,赵玲一天接待了十几批客人,往往是一批客人刚走,另一批客人又来了。没有午休时间,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从早到晚,都有客人来。有时客人来得太晚,大包干纪念馆都已经下班了,为了让客人满意而归,赵玲还要找纪念馆的人协调,安排大家进馆参观。

苦点、累点,赵玲都能忍受,但村民的不信任却让她备受委屈。曾经有老大爷老大娘来找赵玲,要求给他们安排企业里的保安工作。赵玲哭笑不得,“虽然我们曾经承诺优先录取小岗村本地村民,但最起码得符合企业的录取条件啊。这么大年龄了,企业怎么可能会录取呢?”可村民却不理解,说:“你们这些村干部,光吃饭不干事,根本不把我们群众的事放心上,连解决工作这么简单的事也办不好。”赵玲说,现在村民什么事都喜欢找村委会,能处理的不能处理的,凡是他们遇到的事,村委会准是第一个要找的。就像邻里纠纷,赵玲他们只能协调,可有时一方已经造成了轻度伤害,已经涉嫌违法了,已经不在他们能协调的范围了,可村民却觉得是赵玲他们没把事情处理好,这些村官太无能。每当遇到此类情况,赵玲委屈、难过,自己明明是来帮助别人的,反倒被人埋怨,可她也只能暂时放下这些心情,努力安抚村民的情绪。

渐入佳境,

成为先进带头人

2009年,高科技跨国集团GLG入驻小岗村。为了给企业提供场地,村里要流转1500亩土地。土地流转谈何容易,少部分村民思想固执,不愿把土地流转出来。赵玲和同事们要去挨家挨户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时候为了一户人家,往往要跑几次、几十次。得到村民的同意和支持后,赵玲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工作,其中的工作量可用巨大来形容。1500亩土地,具体到哪家哪户,都要走访、登记。每家的地块也要先画好图、算好面积,然后再拿上尺子到地里一点一点地量。遇到不规则的地块,还要分割成几块,分别测量。任务之重,可想而知。为了尽快把土地交给企业,赵玲日复一日地不间断工作。遇上下雨天,他们就穿上雨衣、雨鞋,仍下地丈量。下过雨的地里,泥泞不堪,走起路来十分吃力,鞋子上光沾上的泥土就有一两斤重。一天丈量下来,回到宿舍,赵玲的小腿酸痛不已。可她还不能上床休息,还得把当天量过的土地统计好并做好登记,因为第二天这些量过的地块还得公示。

地量完了,地上的附属物还得去数、去算。十公分直径的树多少钱,五公分直径的树多少钱……他们都得去数、去算。更让赵玲没想到的是,他们还得去数坟头,因为迁坟也是要给补偿的。“我们当时没经验,让数坟头就数呗,哪想到最后有村民来找我们说数得不对,他们家的坟是双坟。”原来,有的坟上虽然只有一个坟头,里面却埋了两个人。一个坟补助600元,双坟就得1200元了。所以,那段时间,赵玲就在不断地数坟头。为了确保补贴发放的准确,待到迁坟时,赵玲还得去核实,去检查到底是一个棺材还是两个棺材。“我当时想,这都什么事啊,不是女汉子还真干不了这事。”赵玲笑着说。

GLG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健康糖源——甜菊糖的种植和生产企业,当集团落定后,开始号召村民们来种植甜叶菊。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叶片中含有菊糖苷,其甜度为蔗糖的150~300倍,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甜味剂。GLG集团提供土地、技术、种苗,待成熟时还统一回收,而且平均每亩的纯收入在2500~5000元之间,这么多利好条件,可村民们却因为没尝试过而不敢种。看到这么好的致富路摆在眼前,大家却不为所动,赵玲急坏了。她去反复劝说,可没人愿意拿自己的辛苦钱来做实验,没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办法,赵玲心一横,“我先来种,种出效益他们就会跟着种了。与其指挥群众干,不如做给群众看。”

就这样,赵玲拿来自己全部的积蓄,又从朋友处借了几万元钱,和两个同事一起承包了100多亩地,开始了种植甜叶菊的初次尝试。几个月后,甜叶菊成熟了,每亩纯收入3000元左右。看到实际成果,村民们这下放心了,开始跟着她种植甜叶菊。在赵玲的带领下,当年有13户村民跟着她种起了甜叶菊,第二年发展成34户,种植甜叶菊近400亩。最高峰时,小岗村甜叶菊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

如果赵玲坚持下去,那她也将成为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村官,赚得盆满钵满,可她却停了下来。“我哪有时间种啊,当初种甜叶菊也是为了给大家起个示范带头的作用。”是的,村里的事情很多,再加上甜叶菊要经常除草,赵玲根本没时间做这些。为了以大局为重,赵玲放弃了自己的创业梦。

赵玲还有一个身份——大学生民兵班班长。创立于2008年的全国第一个大学生民兵组织——大学生民兵班,发展至今,已经扩充成民兵连,设有3个排,60余人。赵玲把周边的大学生全都吸收了进来,其中有企业职工、村民、创业的大学生,以及附近其他乡镇的大学生村官。6年来,她们把大学生的知识、眼界带进了民兵班,一帮年轻人在一起,利用这个平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如果有新技术新内容需要讲解宣传的,民兵班里旅游公司的讲解员可以来做;如果你要创业,我就可以帮助你申请贴息贷款……”赵玲这样解释民兵班的作用,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更好地发展自我,服务家乡。

影响深远,

学习沈浩好榜样

回忆在小岗村工作的6年,让赵玲感到最幸福和自豪的是两件大事。一是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小岗村视察,作为大学生村官代表,赵玲荣幸地参加了座谈会,并且还代表大学生村官向总书记汇报思想和工作。二是有幸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人民满意公务员——沈浩书记一起工作。

赵玲说,沈书记对她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沈浩生前,书柜上一直放着女儿沈王一10岁时的一张照片,相框背面是女儿歪歪斜斜的几行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女儿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小岗村6年,沈浩不仅没做贪官,反而过得像个苦行僧。

6年时间里,沈浩一直租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没有卫生间,条件还不如村民家;6年时间里,他对自己很“抠门”,棉鞋,是从地摊上花5元钱买的,线衣袖子已经脱线,被房东扔了,可他又捡了回来,说穿上外套就看不见了。妻子王晓勤看着心酸,很不理解:“家里也不是没条件买点好的,为什么你就不能对自己好点呢?”沈浩说:“生活太讲究,就容易变质。”

对自己吝啬,但对村民和同事,沈浩却非常慷慨。赵玲记得,2009年村委会搬到如今的办公楼时,办公室和宿舍统一采购了空调、电脑、电视机,可沈浩书记却觉得东西没坏,还能用,不愿意更换。“他的那些东西都是从省里拉回来的,看到别人要换空调了,他就跑去问,这空调你们要是不要了,我就拉到小岗去了。”赵玲说,其实,沈书记的空调制冷制热效果都很不好。

村里有个智障儿叫关小伟,他们家6口人,3个智障,家里穷不说,还遭人嫌弃。一次赵玲跟沈书记访问农户回来,见一群孩子在雪地上追逐,不停地向关小伟投雪团,关小伟东躲西藏,鞋子跑丢了,光着脚在地上跑,穿得还很单薄。沈浩书记看见了,二话不说,赶忙把自己的西服脱下来套在了关小伟的身上。更有一次,沈书记去关小伟家看他,发现他缩在一床又破又薄的被子里,被子连被面都没有。沈书记回到宿舍把自己仅有的一床棉被给孩子送了去,结果晚上自己没被子盖。无奈,他只好到房东家借,房东笑着说他:“都说关小伟傻,我看你比他还傻,大冬天的你把被子送给他,你盖什么?”沈浩也笑,“您就借我床被子,等过两天我回家带一床过来,再还您。”

说到这里,赵玲不无感概地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到沈书记那样,自己都不顾,只想着别人。而且他做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做。”沈书记去世后,赵玲他们在他的书桌抽屉里发现一个黄色的信封,里面全是村民给沈书记打的欠条,哪个村民盖房子借了几万,哪户娶媳妇借了几万……赵玲说,在小岗的6年,沈书记把他的工资全部用在了小岗村的发展建设和帮扶村民上了。对比沈书记,她觉得自己作为年轻人,很惭愧。受此影响,赵玲现在也联系了两户困难户,给他们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赵玲的书架上,至今还放着沈书记送给她的书。赵玲忘不了,沈书记常说的那些话:“你们要不断学习进步,不要因为在农村工作而忽视学习,止步不前,更不能被一些落后意识同化。要用你们所学的知识和先进思想来引导村民,把农村建设得更好。”赵玲没忘记,她一直在努力。在小岗工作6年,赵玲说她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做人上。在小岗村的所有大学生村官中,赵玲是来得最早,待得最久的。她不急不燥,对于未来,她并没有什么其它打算,她觉得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事。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但不付出是肯定没有回报的。是的,我们看到,这个女孩正在一步步成长,一步步强大起来。

猜你喜欢

沈浩小岗村村官
小岗村“再出发”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
其实我很想哭
拦喜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小岗村:农村改革再争先
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
我只是个村官
鄂伦春自治旗完善管育机制,搭建创业载体,助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关于沈浩的心理分析